李光斗

中國品牌第一人,中央電視臺品牌顧問,著名品牌戰略專家。
2022年,我們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不確定性。
2020年跨年之際有一個金句:“這一年是過去10年中最艱難的一年,但將是未來10年中最好的一年。”這句話到現在無人認領,但實際情況就:是如今艱難已成常態。2022年我們面臨三大挑戰,一是需求收縮,二是供給沖擊,三是預期減弱。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包括財富大變局。這個財富大變局會帶來三個改變:一是階層變動,即會消滅一批舊富人,產生一批新富人;二是財富洗牌;三是行業重組以及品牌迭代。
財富大變局意味著財富的產生、流動和分配都發生變化。我們過去講“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過去財富是怎么產生的?有句話“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有兩個辦法,一個叫尋租,一個叫賺差價。所有的生意都源于信息不對稱——賺差價,買的沒有賣的精。傳統經濟學告訴我們,差價是產生利潤最好的方式。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來了,尋租機會變小,當停車場全部都變成人工智能的時候,老板不用派收費員在那里收費,每天多少臺車、停多長時間,電腦統計得清清楚楚,自動掃碼支付;北京北四環以內所有的車位都實現了攝像頭智能收費。
財富的新產生方式使得無差價可賺,互聯網經濟就是干掉中間商。低買高賣的財富創造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甚至財富的定義也發生了改變。過去有句話“一鋪養三代”,買一個臨街鋪面房,就可以靠收房租把日子過得很不錯;但是現在,一個網紅在臥室里支一頂帳篷,一年賺的錢比一間路邊店賺的錢還多。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財富出現了馬太效應,財富的分配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過去有句話叫“悶聲發大財”,贏家通吃。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提倡的是共同富裕。無論是功成名就的企業家還是剛下場的創業者,無論你企業規模有多大,我們都要清醒地意識到:時代不同了,要做好準備迎接這個大變局時代。
如何實現逆勢增長?在經濟下行的時候把握住上行的機會,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大考。過去人和人的連接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面對面的連接,所以騰訊單是一個微信APP,就給它增加了3000億元的市值,沒有增加多少額外的支出,只是軟件的一個升級。
中央電視臺曾經做過一個節目《公司的力量》。公司的出現使社會的活力增加了。什么是企業家?企業家就是把傳統的生產要素——勞動、土地和資本,以及在新經濟條件下的生產要素——技術、信息和數據進行有效組合與創新并實現價值最大化的人。
美國1979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芝加哥經濟學派的西奧多·W·舒爾茨教授,研究的是農業經濟學,他后來轉向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人力資本)這個詞就是他發明的。他發現,同樣的土地、廠房、設備,交給不同的人最后得到的變量是不一樣的。這個最大的變量是什么?是人。這就是企業家精神。
企業家精神的核心是什么?一是創新,要破壞性創造;二是冒險;三是膽識。所謂膽識,膽在識前,首先要夠膽。
企業家首先是具有冒險精神的人,他們發現了市場先機,押上了全部身家,然后用冒險精神獲得了利潤;而風險和利潤是相成正比的,利潤越大,失敗的風險也越大。企業家精神最后一點是永不言敗的精神。越是經濟下行,我們越要弘揚企業家精神。
企業家是能夠在不確定性中尋找到確定的人,是在前途未明的情況下,依舊能夠砥礪前行,奮發有為,創造財富新世界的人。 星光不負趕路人,江湖眷顧奮楫者。我曾經專門寫過一篇文章——《企業家是推動歷史進步的強大動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尊重企業家,會成長出年輕的新一代的企業家,長江后浪推前浪。
新的商機是什么?是從“高剛海”中尋找到“高剛痛”,從高頻、剛需、海量的需求中發現消費者的痛點。消費者沒有被滿足的需求就是你創業的機會,只要你比競爭對手做得更好,任何行業都可以重新被顛覆。中國內循環的底氣源自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
2022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之年,Z時代來臨:今年00后即將大學畢業,這些00后是互聯網的原住民,也是伴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一起長大的,他們的本土品牌意識更強,見證了大國的崛起,他們也是文化自信和品牌自信空前高漲的一代。如今國潮在年輕一代中已經蔚然成風,中國本土品牌迎來了黃金時代。中國經濟下半場我們要考慮兩個問題:一是如何滿足現代消費者的需求,二是如何讓自己的品牌升級換代。盡管當下消費疲軟,但是新快消仍然爆品迭出。為什么你賣不出去產品?但是很多網紅店仍然人潮洶涌,因為他們把握住了年輕化的潮流,提供了沉浸式的新體驗。需求、流量、創新、品牌是互聯網下半場的關鍵詞,量從電視到社交媒體,從大屏到小屏,從過去讀文字到現在要刷抖音,以前人們獲取新聞的渠道是傳統媒體,現在的新聞你不想知道都不行,因為朋友圈時時刻刻會給你提供免費的新聞。
冬天是積蓄能量的季節,在經濟下行的時候,如何把握住品牌提升的機會,是對每一個企業家的考驗。我有一個觀點,如果你是開冷飲店,應該在冬天開張。很多人說冷飲店不是應該在夏天開張嗎?因為冬天的時候正是冷飲銷售的淡季,顧客稀少,營業額增長緩慢,只有在這個時候,你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服務規范,鍛煉員工的意志,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賺錢的艱辛,讓各個部門度過磨合期,真正做到默契的相互配合。當銷售旺季盛夏到來的時候,冷飲店才可以在殘酷的競爭中生存下來,立于不敗之地。
對于企業來說要積極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第二增長曲線是英國管理學大師查爾斯·漢迪提出來的。他發現任何增長都是從起始期、成長期、成熟期到衰退期,就像拋物線一樣,到達頂點之后一定會下滑。經濟的增長、品牌的增長都是如此。那么要想保持長盛不衰,一定要尋找第二甚至第三增長曲線。也就是在當你的第一增長曲線開始下滑之前,就要尋找新的增長點。漢迪還有一句名言:“當你自以為該往何處走時,其實你往往已經錯過了轉向的最后機會。”
對于企業來說,一定要在傳統業務衰落之前就去尋找新的商機,第二增長曲線理論的奧秘。這個時候時間資源和動力都足以使新曲線度過它起沖、探索、掙扎的過程,就像我們開車一樣,發動機達不到一定的馬力是很難爬坡過坎的。gzslib202204032130當然企業不能被現有的核心競爭力拖累。要時刻關注消費者的需求,一個不能持續更新和擴張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將逐漸沒落退出歷史舞臺。不能只盯著自己的長處,而是應瞄準消費者的需求,去滿足他。
有人說羅永浩是“行業冥燈”。他干過直銷、英語培訓,做過錘子手機,賣過電子煙、直播帶貨。羅永浩有一句話叫“生命不息,折騰不止”。他在2020年4月1日開始直播帶貨時還欠了6個億,他上演了一出真實的《真還傳》,一年半的時間6個億債還清了,今天他已經被從老賴的名單中剔除了。所以他是一個絕處逢生、絕地反擊的人。大家還從疫情中沒有醒悟過來的時候,羅永浩已經果斷地投身直播賣貨。在這個賽道里一枝獨秀,名義上說是交個朋友,實際上他賺了大把的銀子。我覺得羅永浩不是“行業冥燈”,而是真正把握住了行業先機的人。一個人不看你第一次的成功,而看你最后一次的成功。所以對于企業家來說,要把握住一點,只有夕陽的思維,沒有夕陽的產業。中國有一句俗話“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星夜趕科場”,意思就是你不干了,還有大把人等著上位。
有為青年俞敏洪,兩年前他還是無限風光,身邊都是新青年、高知、海歸,個個都靚麗青春,誰也沒想到他所有的消費者在一夜之間突然消失了。新東方在去年一年股價下跌了90%,2022年裁員4萬人,遇到這樣的情況怎么辦?躺平不就得了嗎?但是他沒有,他已經開始了新的賽道,開始做他的“東方甄選”,帶著那些高顏值的留學生開始直播賣貨,永不放棄,奮斗到底正是企業家精神的體現。
行業有起伏,財富在重組,很多行業都迎來了冬天。過去有句話叫“成大事者不糾結”,其實糾結不是關鍵的,我覺得應該是“成大事者不焦慮”。我們知道中國有超過3億人有睡眠障礙,成年人的失眠發生率近40%,如果你昨天晚上睡得很好,已經跑贏了60%的中國人,那對于企業家來說最大的問題是什么啊?該吃吃該喝喝,要有一種博大的胸懷。像俞敏洪那樣,即使公司解散了,咱們從頭再來,帶著小哥哥小姐姐一塊做直播,但問耕耘,不問收獲。耐克有句廣告語“just do it”。你只管去做,最后上帝一定會眷顧你,隨著一些行業退出歷史舞臺,新的行業也會興起。東方不亮西方亮,新興產業會帶來新的造富機會,諸如素質教育、職業技能培訓、人工智能、在線游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