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晨
自媒體的相關概念
現如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手機的普遍使用,越來越多的互聯網產品和自媒體平臺不斷沖擊著人們的視聽,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自媒體平臺通過內容個性化、傳播方式平等化、傳播媒介多元化、傳播速度即時性的獨特優勢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年群體的青睞,逐步成為人們分享生活、獲取信息、交際娛樂的重要渠道之一。
自媒體的內涵
自媒體又稱“個人媒體”或“公民媒體”,是信息流動和傳播的平臺,通俗意義上可理解為通信媒介的擁有者自主地向社會公眾或特定的個人傳播信息的過程。從字面上看,自媒體的“自”有兩層含義,一是自由,二是自主,即在自媒體情境中,人們可以自由地選擇適合的平臺,自主地接受或發布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因此筆者認為自媒體可通俗地理解為以個體為服務對象,以電腦、平板、手機等為傳播載體,公民自由、自主地通過發布文字、視頻、圖片等向大眾提供和傳達信息的載體。
自媒體的特點
1.內容個性化
內容個性化是指自媒體平臺根據人們的喜好推送相應的內容,由于個人喜好的差異,擁有相同喜好的用戶往往會固定在某個平臺,形成相應的群體,這個群體會在網絡空間中保持一定的社會關系,如大眾群體喜歡聚集在知乎、貼吧等社交平臺,文藝青年則偏好聚集在抖音平臺上,關注時政的群體往往會聚集在強國論壇等。這種分類彰顯了在自媒體發展過程中,人們會在信息獲取自由化的過程中實現對自我網絡身份的認領。
2.傳播信息平等化
相較于以往傳統媒體的“上傳下達”,在自媒體情境中,人們接受社會信息、傳達情感,不會受社會地位、經濟條件、地區限制等因素的影響。在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時也是信息的生產者,人們身邊只要有手機和網絡,用手指一點便可以通過微博、短視頻、微信等社交媒體第一時間接收社會熱點,搜索自己感興趣的信息;每個人都可以合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表達自己的訴求。
3.傳播媒介多元化
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自媒體的傳播媒介愈來愈多元。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可以直接借助網絡終端,通過微信、QQ、微博、抖音等多個自媒體渠道搜索、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現在的自媒體傳播終端體積小,便于攜帶,這一特點契合了當今人們快節奏的生活和工作步調,使人們可在茶余飯后、吃飯等位、等公交地鐵等零碎的時間通過自媒體平臺搜索、閱讀、掌握實時的信息。
4.傳播速度即時性
即時性是指自媒體信息可隨時隨地通過網絡終端發送,不需要經過很長的周期,這種即時性突破了傳統媒體在信息傳達過程中的時空局限,實現了快速的信息共享。自媒體平臺會在第一時間向大眾發送實時新聞,使人們可以及時了解世界各地的變化,極大地提高了信息傳播效率,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5.信息內容的碎片化
在互聯網時代,各種信息、資訊如海浪般洶涌而來,人們一天之內會收到各種各樣的信息推送,這些信息大都以語言簡練、場景炫目、篇幅較短的形式呈現,因此造成了信息碎片化的現象。人們往往只是通過網絡中的只言片語了解了事件的大概,甚至有時接受的只是信息推送者的主觀臆斷,這大大降低了信息的真實性,分散了人們的注意力。
自媒體情境對青年價值觀的影響
自媒體是把雙刃劍。一方面自媒體的信息多元化、傳播方式平等化、傳播平臺多樣化等特征,契合青年的心理特點,有助于拓寬優良價值觀的傳播渠道,豐富其傳達方式,值得我們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其個體化、去中心化、信息碎片化等特征,也給優良價值觀在青年群體中的影響力和認同感帶來一系列挑戰。
自媒體情境中青年價值觀構建的優勢
1.凸顯個性選擇
當前青年群體的認知、意識、行為深受互聯網的影響,在自媒體情境中每個青年用戶既是信息的生產者,又是接收者,既是價值觀的接收者,又是價值觀的傳播者。與此同時,在多元的網絡中青年可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學習,從而提升自己的能力,這種個性化的選擇有助于培養青年群體的主體意識,增強青年群體辨別、選擇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他們在自媒體情境中進行信息傳播的行為。
2.拓寬信息渠道
自媒體傳播媒介的多元化、傳播范圍的超時空性、傳播空間的互動性,改變和推動了價值觀的傳播方式,拓寬了價值觀的構建渠道。在自媒體情境中,青年用戶身處校園或家庭中便可通過網絡進行交流互動,訪問自己感興趣的網站,并在相關政府工作平臺上獻言獻策,針對某一社會事件發表自己的觀點等,這極大地激發了青年群體的學習熱情,增加了他們與社會交往的機會,增強了他們在網絡環境中的平等意識,有利于引導青年群體的價值觀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自媒體情境對青年價值觀構建的沖擊
1.沖擊傳統媒體的權威
自媒體去中心化、信息多元化、渠道多樣化的特點,賦予了信息接收者更大的自由,這種自由表現在言論自由和選擇自由上。言論自由使人們可以根據個人主觀理解,自由發表言論,這種言論自由使得自媒體情境中充滿多種聲音。選擇自由是指相較傳統媒體的單向輸出,自媒體有著傳播內容個性化、傳播形式多樣化、傳播速度即時性等諸多優點,因此人們更愿意把自媒體作為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從而導致其對主流媒體的關注度降低。
2.分散青年對價值觀的注意力
自媒體在彰顯青年個性價值選擇的同時,一方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青年的接受信息習慣、閱讀習慣、思維習慣以及深層次的價值取向,另一方面自媒體也難免會存在一些片面或不實的消息,以及個人對事件的不當解讀的現象,而青年群體由于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很容易被這些不實消息誤導;除此之外,自媒體平臺為了獲取關注度,迎合大眾的需求,發布的內容大都帶有娛樂性質,而青年群體作為年輕的一代,更喜歡追逐時尚,嘗試新鮮事物,因此在自媒體情境中其注意力容易被吸引,這都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主流價值觀對青年的引領作用。
自媒體情境在青年價值觀引領中的困境
1.應進一步加強對自媒體的監管
自媒體平臺的虛擬性和開放性,給人們在匿名的網絡空間中擺脫傳統習俗和戒律的約束提供了可能。在自媒體情境中,個別事件的真相容易被一些言論帶偏,同時自媒體情境也為個別博主和自媒體個人利用輿論博眼球和獲取利益提供了便利,導致一些人為追求利益而不顧社會影響,造成用戶群體的不良體驗。
2.自媒體成為西方文化滲透的媒介
自媒體傳播媒介的不斷更新,改變著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自媒體情境大大促進了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但也給一些國家進行文化滲透提供了機會,給我國的意識形態安全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自媒體情境中青年價值觀構建路徑
馬克思指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價值觀的建構過程其實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樹立理想信念的過程。青年群體作為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在自媒體情境中以網民身份獲取、交流和表達信息,會對他們的求知途徑、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產生重要影響,同時也會使其對國家、對社會、對工作、對人生的認知產生影響。在信息交互不斷更迭的情境下,部分青年已經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思想價值觀錯位、習慣庸俗文化、過度沉浸于虛擬網絡生活等。因此,應當把自媒體的特點和青年的思想行為有效結合起來,創新青年價值觀的構建路徑,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提升自媒體在網絡輿論導向中的社會責任
充分利用自媒體在網絡輿論中的價值導向作用,落實其在社會中的價值導向責任,對青年構建價值觀至關重要。首先,提升經營團隊的政治素養,定期開展相關培訓,加強對網站信息內容的篩選和監管,確保傳播內容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減少不良信息對青年群體的侵害。其次,加強對網民身份的審核、識別工作,建立相應的進出門檻,對一些試圖利用網絡散布謠言、侵害青年身心健康的不法分子,應當加強監管,必要時可采用法律手段。最后,自媒體平臺要加強對形式和傳播手段的創新,不斷更新技術,強化責任意識,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青年群體經常訪問的自媒體平臺中,提升自媒體對價值觀的輿論導向作用。
健全政府在自媒體情境中的價值引領作用
在自媒體情境中,信息泄露、造謠傳謠、傳播暴力和色情的現象屢見不鮮,其不僅會侵蝕青年的身心健康,而且會危害社會,光靠媒體的自覺性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需要發揮政府對自媒體行業發展的引領作用。首先,政府部門要以身作則,加大對網民的關懷,在一些自媒體平臺和政府網站通過視頻、音頻以及文字等形式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同時通過在高校開展宣傳優良價值觀的活動,吸引青年群體的關注。其次,應當健全相關網絡管理的法規,對自媒體信息發布設置嚴格的準入要求,對信息傳播建立問責制度并及時處理不良信息的傳播問題。再次,政府要加強對自媒體平臺的監管,建立專門的網絡信息監管部門,掃除不良信息的源頭,引領自媒體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創造有利于青年健康成長的網絡空間。
強化教師教育在自媒體情境中立德樹人的價值根基
教師教育在建構青年價值觀中起著關鍵的作用。首先,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教師要主動提高業務能力、提升黨性修為、在工作中通過自身的行動影響青年群體。其次,教師要有教學創新意識,要嘗試在教學內容方面把知識與當下學生的興趣愛好相結合,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同時在教學工具方面,要學會利用自媒體技術,在課堂上通過自媒體拓展授課內容,在課下也要加強對學生的網絡關懷,多關注學生的網絡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最后,高校要強化對青年的網絡認知教育,開設專門課堂加強對青年網絡心理健康的教育,提升青年學生在自媒體中辨別信息的能力,加強學生的網絡媒介素養,幫助青年學生塑造健康的網絡人格。
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自媒體情境中的吸引力和認同感
自媒體在為價值觀的傳播提供多元平臺時,也易受其信息碎片化、傳播內容隨意性的影響,因此要進一步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自媒體中的吸引力和認同感。首先,在思想上要“通人氣”,對于社會的熱點事件,主流新聞媒體應當主動介入,秉持客觀態度,真實發聲,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引領。其次,在內容上要“接地氣”,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上采用通俗的語言,強化認同感。再次,在形式上要“聚人氣”,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把一些流行的創作理念、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相融合,著力打造一批有思想和感染力的優秀影視作品、文藝節目和公益廣告來滿足青年個體需求,增強吸引力,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成為人們自覺的價值追求和行為規范。
綜上所述,通過結合理論與現實的關系構造一個清朗的自媒體氛圍,有效破解不斷出現的問題,不斷更新育人理念,在青年價值觀的構建過程中不斷強調人的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從而促進青年自由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卡爾·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馮留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路徑探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2):13-18.
[4]唐平秋,盧尚月.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04):73-76.
[5]李斌雄,許桂芳.論馬克思主義人學對大學生價值教育的實踐要求[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07):31-34.
[6]羅贊.自媒體時代涉警輿情的特點及其應對[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5,28(09):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