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萍
培養大學生文化自信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育人目標的重要內容,可應用于高校教學的各個環節,融入各種教法與教學內容中,發揮其寶貴的價值作用。因此英語教學應該融入更多文化自信的內容,使英語專業大學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樹立正確的文化理念和民族意識。要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改革創新高校英語教學,充分發揮英語學科在文化傳承方面的價值,在英語知識傳授過程中不斷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為社會培養更多具有跨文化意識和英語交際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英語教學不僅是一種語言教育,還承擔著傳播文化的使命。隨著全球一體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和全民學習英語熱度的不斷加強、中國國際社會地位的逐步提升,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日益受到重視。“一帶一路”建設以及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提高使高校教師在傳授西方文化知識的同時,開始重視對中國文化的傳授,著力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增加中國文化元素的滲透。
紅色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進行紅色文化的傳播和傳承成為高校英語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使命和任務。以大別山紅色文化為切入點開展英語教學,大別山地區的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當地豐厚的紅色文化資源,有效地讓在校大學生深入體驗、感受、吸收大別山紅色文化的內涵。因此,傳承大別山紅色文化是大別山地區高校教書育人的必備內容,開展大別山紅色文化的雙語教學研究以及英語專業傳承大別山紅色文化的路徑研究具有較大的創新意義。
大別山紅色文化傳承現狀和問題
基本情況
筆者借助“問卷星”專業問卷調查平臺,以信陽學院外國語學院的在校英語專業大學生為問卷調查對象,開展了大別山紅色文化傳承現狀問卷調查。此次問卷調查共收到有效問卷2816人次,回收率約為94%。大一至大四學生各占四分之一左右,其中,英語師范類學生占到87.5%,英語翻譯和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占到12%,其他專業學生不到0.8%。
調查發現,隨著國家對大別山紅色文化的提倡和宣傳,高等院校對大別山紅色文化教育的日益重視,在校大學生對大別山紅色文化的了解有所增加。但是,大別山紅色文化教育過程中仍然存在不足,大部分學生了解不深入,小部分學生不了解的問題依然突出。大部分學生對大別山紅色文化感興趣,愿意學,但是仍需對小部分學生加強大別山紅色文化的宣傳、教育,要避免在大學生中出現大別山紅色文化覆蓋缺失情況。大學生接觸大別山紅色文化主要是通過生活時的休閑娛樂和旅游參觀,在課堂上接收的相關知識相對較少,從教材上更是很少能學到大別山紅色文化知識。
主要問題及成因
1.大學英語老師傳授大別山紅色文化的主動性不高
部分英語專業教師對大別山紅色文化知識的傳授重視程度不高,較少甚至沒有在課堂上對大學生講授這方面的知識。通過座談了解到,豫南高校英語教師教學任務相對繁重,對于大別山紅色文化的學習和研究缺少時間、精力,因此他們對大別山紅色文化的講授缺乏一定的積極性。
2.高校英語專業學習大別山紅色文化的氛圍不濃
在以信陽學院為代表的豫南高校英語專業學生中,由于平時缺少對相關知識的輸入和重視,學習、討論、交流大別山紅色文化的濃厚氛圍還沒有全面形成,亟待進一步促進、增強學生對紅色文化的學習和傳承意識。
3.高校大學生主動傳承大別山紅色文化的積極性不大
從英語專業大學生講授和踐行大別山紅色文化的情況可以看出,部分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和意愿,能夠主動在傳承大別山紅色文化方面做出自己的貢獻。但是,仍有不少學生思想認識程度不足,積極主動性不夠,實踐能力更是有所欠缺。
大別山紅色文化的價值
大別山紅色文化的特點
文化是由人類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人類社會與歷史的積淀物。中國高度重視文化建設,著力發揮文化在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方面的作用。地處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別山,是我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之一。大別山紅色文化是在中國革命歷史過程中形成的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大別山地區人民為贏得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革命信仰、革命行動、革命品質的革命精神總和。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就是因為紅色基因、紅色文化飽含著家國情懷、團結奮進、奉獻精神、熱愛人民等要義,這是增強“四個意識”,提升“四個自信”的歷史源泉和文化底蘊。培育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深度認同,有助于增強文化軟實力和傳承紅色文化基因。
大別山紅色文化的靈魂
2013年4月,信陽市邀請全國黨史界的知名專家學者,組織召開了“大別山革命史與干部黨性修養研討會”,提煉出“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奮斗、勇當前鋒”的大別山精神。黨和國家領導人對鄂豫皖蘇區的歷史地位和大別山精神的時代價值給予了高度評價,指出:“鄂豫皖蘇區根據地是我們黨的重要建黨基地,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等都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
只有堅守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才能做到胸懷全局;只有心中時刻裝著黨和人民的利益,我們這支隊伍才會團結一致,為了共同的目標奮進,只要有了團結奮進的決心,在奮進的過程中,每一位共產黨員才能做到當前鋒、打頭陣。這四句話展現了革命戰爭時期大別山區軍民的思想意識、人生態度和行為作風,是主觀和客觀的統一,是意志、態度和行動、結果的一致,邏輯嚴密、內涵豐富。
大別山的紅色文化資源
1.物質形態的紅色文化資源
大別山區僅紅色文化遺存就有上千處, 涉及三省六市39個縣。黃麻起義、商南起義、六霍起義和四望山起義等武裝起義在大別山區風起云涌,留下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隊伍的足跡,并且還擁有許多博物館、革命舊址、名人故居、烈士陵園、紀念文物。著名的紅色景點有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何家沖等。
2.非物質形態的紅色文化資源
在革命戰爭時期,從大別山地區走出或在大別山地區戰斗過的將軍將近五百人,其中信陽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將軍就有一百多位。許世友、吳煥先、鄭維山等革命先輩的英雄故事,都是非常珍貴的紅色文化資源。此外,革命時期產生的各種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社會制度,都一一體現在各種決議、規定等政策和法規中。
大別山紅色文化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價值引領意義
可有效增強精神凝聚力
面對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要想實現偉大復興就必須重視文化自信的建設,重視紅色文化與高校育人的融合。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黨中央要求各地各行業加強黨史的教育和學習,發掘利用大別山紅色文化資源具有更加重要的現實意義。大別山精神為加強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優秀資源,確保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價值取向。
可有效增強思政教學實效力
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產生的寶貴財富,高校英語教學應該積極融入紅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教導英語專業學生講好紅色文化故事,使青年一代傳承好紅色基因,讓大別山紅色文化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綻放光芒。
可有效增強文化自信力
文化自信是文化建設的首要前提條件,而紅色文化中所蘊含的革命精神和情懷則是文化自信建設的不竭動力。大別山地區所具有的光榮革命傳統和所形成的大別山精神,為抵制一定程度出現的優秀中華文化失語現象提供了有力武器,為我國文化自信建設提供了精神之源。
可有效增強跨文化交際力
把紅色文化融入高校英語課程教學,可增強高校英語專業大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及能力。引導學生用英語表達紅色文化,以便外國人深入了解中國紅色文化,以客觀的眼光看待中國的紅色革命,增強中國人民與各國人民之間的交流,消除誤會和偏見。
大別山紅色文化融入高校英語教學的路徑
針對大別山紅色文化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失語現象,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實現大別山紅色文化的價值引領意義。
創新高校校園紅色文化氛圍
首先,改造校園環境。在高校校園內主動彰顯大別山紅色文化元素,比如放置一些反映革命事跡的人物或事件雕塑,讓學生們能隨處感受到大別山紅色文化的氛圍。其次,改造校圖書館。開辟紅色文化專區,舉辦紅色文化作品閱讀周。最后,開展社團活動。鼓勵學生成立大別山紅色文化興趣社團,對大別山紅色文化開展調查研究、暑期實踐、參觀游覽等活動,提升學生傳承紅色文化的積極主動性。
創新高校英語教師素質結構
高校英語教師應該充分認識自身傳播紅色文化的責任,著力培養學生正確的中國文化價值觀,不斷增強對優秀民族文化的情感。高校英語教師應該不斷加強自身對紅色文化知識的積累,提升自身的紅色文化素養,增強宣傳紅色文化的技能和經驗,主動進行英語課程教學創新,廣泛閱讀紅色文化資料,進行紅色文化資料的翻譯研究,將紅色文化元素融入授課內容中,開展各種形式的紅色主題實踐活動和研學活動。同時,高校應該倡導教師從自身做起,鼓勵教師發揮自身人格魅力以感染學生,創新入腦入心的傳授方式,強化大別山紅色文化的傳承。
創新高校英語教學內容
首先,創新英語課堂內容。教師可以在英語演講等口語課堂活動中以大別山紅色文化、紅色故事等為主題,展開話題討論和練習。在互聯網上收集有關大別山紅色文化的英文講座、演講、辯論等音頻、視頻作為視聽材料。其次,創新英語教材內容。目前的英語專業教材中,有關紅色文化的內容較少,可以組織豫南高校教師編寫有關大別山紅色文化的英文教材,確保大學英語課堂上能夠用英語講述、學習、領悟大別山紅色文化,讓學生們具備宣傳交流大別山紅色文化的能力。
創新高校英語教學方式
首先,運用現代新型媒介。高校外語教師應創新教學形式,運用多媒體播放一些經典的英文版紅色影片,也可通過中國大學慕課等在線學習平臺,給學生推薦合適的紅色文化課程,讓其自主觀看學習。其次,開展現場教學。除了在英語課堂上講授紅色文化,在教材里閱讀紅色文化,教師還可以開展實地教學、現場教育。比如組織學生參觀羅山縣的何家沖紅軍長征出發地、浉河區的鄂豫皖革命紀念館等,開展紅色旅游英語翻譯教學,或者布置相關的英語翻譯作業,鼓勵學生拍攝制作介紹紅色文化的短視頻。
創新英語專業課外活動
首先,加強課外閱讀。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經典紅色文化的課外閱讀,挑選一些難度適中的英文版紅色文化作品供學生閱讀,并組織學生分享交流學習心得。其次,豐富課外活動。舉辦“用英語講好大別山紅色故事”的大型文化專題活動,以大別山紅色文化、紅色旅游等為主題,鼓勵學生用英語進行演講、交流,提升他們的民族自豪感、責任感。最后,開展跨文化交流。引導學生開展紅色文化旅游翻譯,在紅色景點為外國友人擔當導游,提高紅色文化的英語應用能力和翻譯水平。
大別山紅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的進程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外語教師要把大別山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實踐教學中,打造英語教學特色品牌,充分發揮大別山紅色文化資源、先鋒精神的育人功能。同時,高校英語教學和管理層也應強化大別山紅色文化資源的傳承和價值引領,讓以大別山精神為靈魂的大別山紅色文化根植于當代年輕人的心中,教導豫南地區英語專業學生不斷傳承和傳播大別山紅色文化,講好河南故事,讓魅力中原更加出彩。
參考文獻
[1]劉琨.中華傳統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J].教學錄,2017(08):53-54.
[2]喬新江.“紅旗不倒”的大別山精神[J].百年潮,2016(08):1.
[3]人民日報評論員.弘揚大別山精神,把偉大事業奮力推向前進——論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之三十二[N].人民日報,2021-11-03(04).
[4]周艷紅.“90后”大學生紅色文化認同路徑探究[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9,36(03):140-145.
[5]夏慧,汪季石.大別山紅色文化的形成與發展[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20(03):29-35.
【基金項目】本文系信陽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資助的一般項目“紅色文化在地方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滲透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0YJG00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