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琦 徐瑞露
三維交互技術概述與贛州七里鎮窯陶瓷藝術發展現狀三維交互技術概述
三維交互技術指在計算機中創建產品的三維模型,然后通過交互設計軟件設定交互行為和內容,使用戶可以通過鼠標等交互設備實施人機交互的新興技術。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三維交互技術在人們生活中各個領域的應用發展初見雛形。它以三維數字模型作為信息載體,利用虛擬現實交互、數字仿真技術等讓物體的展示方式從文字和圖像到音頻、視頻內容一體化,再到三維虛擬交互,其演示模式愈發逼真直觀,呈現形式也多種多樣,優勢十分明顯,發展潛力巨大。因此,越來越多的實體展示活動開始轉向線上虛擬展示。
三維交互技術應用較為廣泛,最常見的展示領域是室內外建筑行業。比如,在建筑施工前,傳統的展示方式多以海報、立體沙盤模型為主,而有了三維交互技術的參與,就能制作出大型、復雜的三維場景和建筑模型,可以全方位立體展示、真實模擬還原建筑外觀、數字沙盤等;還能通過參數的調節修改以隨時實現三維模型在結構特性上的變化。這種交互的操作,可以讓觀眾更直觀地觀察到建筑的內外環境和立體效果,可以為觀眾提供視覺、聽覺、觸覺、動覺等多種感覺通道感知,并使其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還有在展館、展覽等領域中,應用三維交互技術可以營造出一個集趣味性、知識性、參與性為一體的科普天地。比如,一些以文化遺產為主題的數字展覽館會運用三維交互技術推出線上展覽,通過計算機軟硬件建出展廳場景及文物模型和貼圖,并將其打造出360度的全景展示效果,營造出一種虛擬參觀模式,用戶按照交互系統預設的界面信息提示進行觀看,不但可以自主轉換視角觀看產品的外觀特點信息(尺寸、重量、材質、紋飾等),還可以查看開發者專門預存的介紹信息,這充分地滿足了觀眾獲取信息的需求。
贛州七里鎮窯陶瓷藝術發展現狀
江西是重要的陶瓷大省,名窯林立,瓷業興盛,有山口瓷窯、七里鎮窯、白舍窯和景德鎮窯等。七里鎮窯遺址位于贛州市水東鎮七里村和沿垇村兩村境內,緊靠貢水,地處丘陵地帶,臨近閩粵,水陸交通便利,瓷土資源豐富,有窯址堆積十六處,范圍面積達三千平方米,是贛南目前發現的一處規模最大、燒制歷史最長的宋元古窯場,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贛州七里鎮窯陶瓷始燒于晚唐,歷經五代后鼎盛于兩宋,終燒于元末。所燒陶瓷產品繁多,有碗、瓶、杯、壺、罐、盞、盤、碟、缽、盂、爐等,主要是民間生活用器,其中一些造型新穎、釉色精美的陶瓷(如三足爐、醬釉乳釘罐、白釉執壺、鏤空卷草紋香薰等)會作為外銷瓷遠銷至中東和東南亞地區。七里鎮窯的燒制工藝主要采用墊餅或墊圈匣缽仰燒,胎質以陶胎為多,瓷胎較少,釉色豐富,其中以黑釉瓷、白釉瓷和青釉瓷最具特色。贛州七里鎮窯陶瓷釉色豐富、造型秀麗,在吸收北方定窯、借鑒南方建窯等窯變釉裝飾手法的同時,融合當地民間藝術并加以創新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多元化裝飾紋樣,有吉祥的乳釘紋、別致的點紋以及柳斗紋和仰蓮瓣紋等,形式多樣,寓意豐富。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贛州七里鎮窯創造了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陶瓷文化遺產。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七里鎮窯陶瓷文化遺產正面臨著被遺忘、遭破壞甚至逐漸消失的嚴重威脅。目前,七里鎮窯很多傳統燒制工藝也都已經失傳,遺存下來的陶瓷品也不多,主要為日常生活用具,其中還有很多是殘缺不齊的陶瓷片。近些年來,贛州市博物館大力收集了一些關于七里鎮窯的制陶工藝信息并仿制出一批陶瓷品,如黑釉瓷器,又稱天目瓷,以玄妙的風格和高超的制作技術聞名于世,其在燒制時溫度需要達到1300度以上,是我國古代陶瓷生產中的重要產品,是七里鎮窯燒制的陶瓷品中具有代表性的陶瓷類型之一,多數都是以香爐、瓦壺和茶盞形態燒制,端莊大氣,頗有古意。除了黑釉瓷之外,還有乳釘柳斗紋罐,也是七里鎮窯陶瓷產品的典型代表,它的器形很特別,一般高約10厘米,比普通罐子要小一些,罐體表面素胎上有刻畫篦狀柳條紋,罐口處飾一圈白釉乳釘,罐內施滿釉,主要用途是盛放液體。
民間傳說“先有七里鎮,后有永和鎮,再有景德鎮”。不少專家評說,七里鎮窯陶瓷藝術可與景德鎮窯、吉州窯相媲美,有“標新立異,曲盡其妙”的盛譽。據稱,舊時有景德鎮窯工來贛州七里鎮祭拜七里鎮窯神,取將軍塘“娘水”帶回景德鎮制釉燒窯的習俗。雖然這些流傳不一定真實準確,但是卻展現出元明時期,贛州七里鎮窯窯工及江西各窯窯工大量流入景德鎮窯的歷史變遷,也從側面反映出當時贛州七里鎮窯陶瓷燒造技術水平的高超。如今,說到江西陶瓷,相信很多人都只會想到景德鎮窯陶瓷藝術,知曉贛州七里鎮窯的人微乎其微。因此,為了讓七里鎮窯陶瓷藝術發出自己的聲音,以更好地得到保護傳承,創新展示宣傳手段是很有必要的。
三維交互技術對贛州七里鎮窯陶瓷藝術展示的技術支撐
三維交互技術最大的特點是沉浸性、直觀性、互動性,實物虛擬化是三維交互的前提和關鍵,只有在計算機中創建出一個三維模型,將其放入虛擬場景空間中,用戶才能利用相應軟件進行交互操作,如設計交互頁面,包括排版、圖標按鈕、動作反饋方式等。
三維交互技術的實現通常需要四個步驟,即建模、材質、渲染和交互。在這個過程中,建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建模是通過三維輔助軟件構建出三維模型,常用的三維輔助設計軟件有3Dcloud、3Dsmax、Cinema 4D、Maya、Rhino、Alias等,這些軟件為用戶提供了豐富的建模方式。比如,3Dcloud建模是基于掃描采集數據快速三維重建,通過點云將拍攝的相片導入軟件中加以合成,從而形成逼真的三維模型;3Dsmax則是設計人員通過參照物體照片或者三視圖,在電腦軟件中進行三維模型的仿真制作。材質是制作好的三維模型貼圖,包括顏色、光澤、肌理等。渲染是指對三維制作軟件完成的模型所賦予的材質,在燈光、攝像機設置等環節后,通過渲染器處理得到的最終顯示效果。交互是指一種融入觀眾參與的展示形式,是一種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維動態視景和實體行為的系統仿真技術。可以實現三維交互式展示效果的軟件有很多,比如,Pano2VR是一款全景圖片轉換制作工具,它可以快速地把360度環繞拍攝的照片或者三維軟件制作的場景模型拼接成一個全景圖像,以實現用戶全方位、互動式觀看的三維虛擬現實場景;Unity3D和UE4是實時三維互動內容的創作工具,其在硬件的支持下,可以模擬出多人稱視角,實現交互自由地游覽三維虛擬現實場景的目標。H5是第5代HTML的簡稱,具有跨平臺性,通過它可以讓導入的三維虛擬場景實現視頻處理、音頻處理、圖片處理、動畫制作等多項技術的融合展示。
三維交互技術與贛州七里鎮窯陶瓷藝術結合的具體應用
筆者策劃制作的設計作品名為《贛州七里鎮窯陶瓷藝術虛擬展覽館》,它是將三維交互展示技術的情境性設計應用于七里鎮窯陶瓷藝術展示中,呈現方式是以陶瓷藝術為主題的三維全景虛擬展覽館。整個設計過程從開始的課題確認到架構與低保真模型設計,再到三維建模,最后到展覽館的交互展示設計,需要多個軟件的配合使用才能得以實現,主要包括3Dsmax、Zbrush、Photoshop、Pano2VR、H5等,利用這些軟件的優勢分別對設計作品的各個內容進行制作,如使用Photoshop軟件制作低保真模型和流程圖,使用3Dsmax軟件創建展覽館場景和陶瓷模型所賦予的材質,打上燈光,設置攝像機、調節渲染參數等以渲染全景圖,再運用Pano2VR、H5等軟件進行最后的交互設計。在虛擬的三維陶瓷展覽館中,用戶通過點擊和滑動相應的控制點進入對應的展廳空間,然后選擇感興趣的信息進行交互參與式體驗和交流互動,如對某個典型性陶瓷造型的紋飾細節進行遠近距離或者上下左右旋轉的操作觀看,這種多視角接收信息的方式能讓觀眾真實地體驗到贛州七里鎮窯陶瓷藝術的魅力。
設計作品《贛州七里鎮窯陶瓷藝術虛擬展覽館》總共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選擇進入主界面場景圖,頁面后會出現一張設有動效的街景場景長圖。這張圖是以三維建模加數字繪畫的形式向用戶呈現的,主要展示的是贛州七里鎮窯陶瓷作坊的生產過程和忙碌場景,包括陶瓷燒造場景、制作工序以及場景中每個建筑的用途等情況(見圖1)。

第二部分:用戶觀看主界面場景圖后,如果想要繼續深入了解贛州七里鎮窯的歷史文化淵源,可以通過滑動長圖到最右邊,這時會有一個彈框出現,點擊彈框,就可以進入七里鎮窯陶瓷燒制歷史的介紹界面。歷史文化淵源界面的展示是以文化墻的方式呈現,分別對應為:晚唐、五代、宋代、元代四個時期(見圖2)。用戶想要了解哪個時期的情況就可以點擊地圖上相應的提示按鈕,這時地圖會一邊閃亮一邊顯示出文字。如果用戶想要閱讀其他時期,則需要點擊左上角的關閉按鈕回到介紹界面,然后再次點擊其他時期的地圖即可。

第三部分:用戶觀看燒制歷史的介紹界面,再點擊回到主界面后,右邊的圖標按鈕可以進入贛州七里鎮窯陶瓷藝術的三維全景虛擬展覽館內,虛擬展覽館中的每個展廳都參考了國內線下名窯藝術館的布局(如景德鎮陶瓷館、中國陶瓷博物館等)。整個陶瓷藝術展示部分共分為三個展廳,第一個展廳由晚唐和五代時期的青瓷與白瓷組成,里面有在七里鎮窯址發掘的一些現場照片和陶瓷殘片展示;第二個展廳以宋代和元代的乳白瓷、青白瓷、醬釉瓷與黑釉瓷等品種為主,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陶瓷,如青釉托盞、白釉柳斗紋乳釘罐、青白釉刻花蓮瓣紋瓶、醬釉乳釘紋罐、褐釉柳斗紋乳釘罐等(見圖3);第三個展廳是七里鎮窯址的位置分布地圖,主要展示的是七里鎮窯址的布局詳情。在這些展廳中用戶想要多視角地觀看相關信息就可以通過點擊相應的圖標完成。另外,展廳的右上角有一個返回圖標,可以方便用戶回到場景圖主頁面;界面的左下角則設置了一個進入空間的通道圖標,用戶點擊后可以進入一個七里鎮窯DIY陶瓷作坊的虛擬空間。在這個虛擬空間里面,用戶除了可以輕松地了解學習到贛州七里鎮窯陶瓷藝術的燒造工藝和制作過程,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簡單自如地操作、添加模板中的釉色或紋飾。

三維交互技術在贛州七里鎮窯陶瓷藝術展示中巧妙地將陶瓷藝術文化以虛擬的效果展現出來,是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交融的一次嘗試,這種全方位、多維度的表現形式使文化的傳播更有新意,更加有趣。三維交互技術能夠很好地還原和展示七里鎮窯遺址的歷史風貌、制瓷工藝和陶瓷產品,可以說其為贛州七里鎮窯陶瓷藝術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開辟了新途徑,有利于提升贛州七里鎮窯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進一步推動贛州文物保護事業、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增光添彩。
參考文獻
[1]張嗣介.贛州七里鎮窯終燒年代新證[J].南方文物,2004(01):28-32+15.
[2]趙慧青.交互設計在醴陵陶瓷產品設計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民族博覽,2017(10):175-176.
[3]王紅,劉素仁.沉浸與敘事:新媒體影像技術下的博物館文化沉浸式體驗設計研究[J].藝術百家,2018,34(04):161-169.
【基金項目】2020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贛州七里鎮窯陶瓷藝術交互式虛擬展示研究”(項目批準號:202010407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