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敏
古建筑是一個地方文明發展的重要標志,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元素,閃耀著濃郁的人文地域特色,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資源。然而,隨著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村居住人口的驟減,鄉村古建筑文物保護面臨諸多問題。一是年久失修。現存的大量鄉村古建筑始建于明清時期,時間已逾百年,大多數古建筑空置失修,殘破不堪,尤以木結構古建筑為甚,因受到雷擊、水災、火災、蟲蟻災害等的破壞,毀損嚴重,有的甚至已經坍塌。二是破壞嚴重。隨著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推進,古建筑保護工作與農村居民向往美好生活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古建筑居民翻建新房也不懂得申報,古建筑保護處境尷尬;加之一些不法分子肆意盜竊,讓有些鄉村古建筑名存實亡。
針對現階段村鎮古建筑文物面臨的各種問題,只有不斷采取相關有效措施,加強對村鎮古建筑文物的保護,才能更好地使古建筑文物所承載的精神得到有效的傳承,才能有效助力我國青少年通過傳統古建筑文物進一步了解古代文化,將書本知識對學生的影響轉變為現實古建筑文物對學生的影響,以達到加深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

村鎮古建筑文物保護現狀及意義
村鎮古建筑文物經歷的時間都比較長,但是其又均具有較為重要的現實意義。村鎮古建筑文物不僅能夠體現出一個時代的特點,還能夠通過類似于紅色建筑等具有獨特精神的村鎮古建筑文物將其特有的精神傳輸給更多的游客。我國對于村鎮古建筑文物的保護工作是較為看重的?,F階段不同地區針對當地村鎮古建筑文物也經常采取各種各樣的保護手段,甚至有些地方的村鎮古建筑文物已經成為當地的代表性建筑之一,不僅能為村鎮帶去一定的旅游資源,還能大幅度推動村鎮經濟的發展。可以說,村鎮古建筑文物的保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同時游客素質的普遍提高也使得村鎮古建筑文物保護工作能夠更加順利地進行。隨著時間不斷推移,村鎮古建筑文物具有的意義也將越來越重要。只有從根本上保證村鎮古建筑文物的完整性,才能夠更好地將其功能作用全部發揮出來。
村鎮古建筑文物保護現狀
隨著國家旅游局與文化部合并,組建文化和旅游部,全國的文旅融合時代正式拉開序幕??梢哉f,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從理念融合、職能融合到資源融合、產業融合、服務融合和交流融合,正一步步走向深入,其在很多領域已經由融合走上了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村鎮古建筑文物對于推動當地社會經濟發展也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當前,不同省市根據當地村鎮建筑文物加強紅色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推動革命文物活化與紅色文化傳承已經成為一件勢在必行的事情,而且兩者之間的相互結合也必將對彰顯文化自信、促進社會和經濟全面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因此,在眾多優勢體現的同時,村鎮古建筑文物保護工作的進行便顯得愈加重要。例如山東省對于村鎮古建筑文物保護便有著較為具體的工作要求和標準,其通過2011年完成的全國第三次不可移動文物普查和2018年報送革命文物名錄的工作,基本完成了對山東省全省村鎮古建筑革命文物情況的全面排查,初步建立了排查檔案和不可移動文物資源目錄及專題數據庫。山東省地市已上報不可移動村鎮革命文物1627處,而且根據現階段村鎮有關古建筑革命文物及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的研究,從村鎮古建筑文物保護利用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等方面著手,以解決革命文物保護利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加強對村鎮古建筑文物的保護。
村鎮古建筑文物保護的重要意義
1.理論意義
近年來,村鎮古建筑文物所能體現出來的意義愈加重要,能夠對社會的發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同時文物學界對紅色文化的研究也日漸增多;根據村鎮古建筑文物的具體情況,對紅色文化載體革命文物保護以及與紅色旅游資源進行融合發展的對策研究也愈加深入。從村鎮古建筑文物保護、對紅色旅游資源的利用以及兩者融合發展對策入手開展系統研究,一方面可以豐富紅色文化理論研究體系,另一方面可以為省級層面統籌村鎮古建筑文物、紅色旅游資源的保護、利用以及融合發展提供相應的理論支撐。
2.實際意義
村鎮古建筑文物都有較為悠久的歷史,一些古建筑可能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已經被損壞得無法看出其原本的模樣,但相比其傳承下來的精神以及所能夠代表的意義來說,外表的模樣更多的是村鎮古建筑的欣賞價值?;诖?,可以通過對村鎮古建筑不斷的維修保護將古建筑原本的模樣充分展現在世人面前,讓人們在欣賞的同時感受到不同時期建筑所具備的意義。例如具有紅色文化精神的村鎮古建筑能夠激發人們身上的紅色血脈,讓人們領悟紅色精神,從而更好地使人們的精神文明得到提升。
村鎮古建筑文物保護與紅色旅游資源的融合發展對于構建人們的共同記憶、銘記歷史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不僅能激活村鎮古建筑文物中蘊含的時代精神,讓紅色文化成為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力量源泉;還能通過村鎮古建筑文物悠久的歷史發揮出更大的作用,讓其在展現自身價值的同時推動村鎮整體經濟快速發展。
現階段村鎮古建筑文物保護的重點所在
傳統街巷保護
隨著村鎮不斷發展,以往的古建筑也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變換,這一方面是因村鎮古建筑文物年久失修、自然損壞造成的,另一方面則可能是村鎮自身發展的結果,包括村鎮自行對村鎮古建筑文物進行拆遷重建等。不過,隨著人們對村鎮古建筑文物愈加重視,村鎮古建筑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也愈加順利,而且針對村鎮傳統街巷等古建筑文物,相關單位也在不斷加大保護力度,盡可能地將其所有的功能作用全部發揮出來,同時相關村鎮只有對傳統街巷等這些覆蓋范圍比較廣、文物內容較為豐富的地方進行保護才能更加促進古建筑文物對村鎮發揮積極作用,從而達到古建筑文物帶動村鎮經濟發展的目的。
對村鎮傳統古建筑街巷進行保護,一方面是為了對傳統街巷中存在的各種安全問題進行處理,確保游客在村鎮古建筑街巷中進行觀光旅游時,不會因為傳統街巷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而發生任何意外;另一方面則是為了使村鎮古建筑傳統街巷更加具有代表性,對傳統街巷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契合實際的改變,這一過程中不僅需要保留其原始的風貌,還需要無限放大傳統街巷對外界的吸引力。在村鎮古建筑傳統街巷保護工作中,最重要的便是對街巷進行整體完善,根據街巷的實際情況征取周邊房屋、土地的使用權,而后建立與傳統街巷風格相符的各種建筑,以此達到擴大傳統街巷覆蓋范圍的目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因為傳統街巷的存在阻礙村鎮自身的發展以及村民的正常生活等,也就是說,傳統街巷內也要安裝好給排水、用電安防等基礎設施設備,同時保證這些基礎設施設備的形狀外觀等符合傳統街巷的風格,這樣便能使傳統街巷具備供給村民正常生活的能力,從根本上促進村鎮傳統街巷影響力的發揮,能夠最大程度地推動村鎮經濟的快速發展。

對村鎮建筑文物的保護
村鎮古建筑文物大多都是從清代等時期流傳下來的,當然還有一些是帶有紅色革命精神的革命文物。然而,不管是哪種村鎮古建筑文物,其所代表的意義都是極其非凡的,能夠帶給游客不一樣的體驗,使游客通過村鎮古建筑文物更加了解某一個時代的風格以及其所具有的涵義。雖然村鎮古建筑文物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損壞了很多,但留存下來的仍然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而且隨著我國對村鎮古建筑文物的愈加重視,村鎮古建筑文物保護技術也越來越成熟。針對不同的村鎮古建筑文物保存現狀,采取的保護方式也應有所不同,但其基礎原則都是盡可能保證村鎮古建筑文物的原有風格,只有這樣,才能使其存在的意義不被改變,更好地達到依靠村鎮古建筑文物推動相關村鎮發展的目的。
村鎮古建筑文物一般都具有容易受損的特點,這主要是因為其常年受風吹雨打,因此這些建筑文物一旦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便會發生較大的損傷。因此在保護這些建筑文物時,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對于已經無法正常使用的建筑文物最好采用封存管控的方式,要求游客只能在一定的范圍之外對其進行觀賞,不能直接進入建筑文物內部;而對于其他保存度較好的建筑文物,只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村鎮古建筑文物進行一定程度的修繕即可,另外,在未來的應用過程中,需要安排專門的工作人員對村鎮建筑文物進行定期的維護保養,以確保建筑文物不會出現任何安全問題,從而達到從根本上保證建筑文物應用絕對安全的目的。
加強村鎮古建筑文物保護的有效措施
合理利用村鎮古建筑文物
在文化自信背景下,村鎮古建筑文物所擁有的價值已經越來越高,但這并不是相關村鎮單位可以用來隨意發展自身經濟的途徑,相關村鎮仍應當合理利用村鎮古建筑文物。只有確保村鎮古建筑文物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會受到損傷,才能夠從根本上保護村鎮古建筑文物;如果村鎮古建筑文物在應用過程中不斷受到影響,那么再多的保護工作也會顯得沒有意義。因此可以說,合理利用村鎮古建筑文物是加強村鎮古建筑文物保護最有效的措施,只有從根本上解決源頭問題,才能更好地促進村鎮古建筑文物功能作用得以發揮,才能更好地推動村鎮的發展。
加強村鎮古建筑文物的日常維護保養
村鎮古建筑文物能夠帶來的各方面影響都是極大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多數村鎮古建筑文物都面臨著已經損壞或者即將被損壞的困境,這時如果不能加強對村鎮古建筑文物保護的話,將可能使村鎮古建筑文物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出現無法投入正常使用供游客進行觀賞的現象。這對于村鎮古建筑文物價值的體現以及村鎮經濟發展的推動都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因此,加強村鎮古建筑文物日常維護保養工作便成為保證村鎮古建筑文物功能作用發揮的根本所在。工作人員可以根據村鎮古建筑文物的實際保養需求定期對其進行全方面的維護保養,對于其存在的缺陷位置,可以采取修繕等方式進行維修,在確保村鎮古建筑文物不發生外貌變化的同時不斷加強其整體的安全性,從而達到從根本上保證游客絕對安全的目的。
實現配套設施與村鎮古建筑文物之間的緊密結合
要想對村鎮古建筑文物進行充分的保護還需要將包括展陳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標識系統等在內的配套設施與其充分地結合起來。展示設施首先應能滿足村鎮古建筑文物的展示需求,展示用建構筑物設施的建筑風格應簡潔,整體應典雅大氣,與傳統村落及周邊環境相協調,依據功能需求,嚴格控制展示用建構筑物設施的體量。公共服務設施應以盡可能滿足游客最低服務需求為原則按照相關規范統一設置,以提高服務水平、保障游憩環境的宜人與舒適為目的進行配置;公共服務設施風格要簡潔,造型整體要典雅大氣,樸素大方,可辨識性強。標識設施包括全景牌、指路牌、解說牌、忠告牌、服務牌和文保碑等,其應依據闡釋與展示體系要求統一設計配置,且標識均應采用圖標、圖片和文字相結合的形式,力求清晰、準確地傳達信息。
總而言之,村鎮古建筑文物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和意義,不斷加強對村鎮古建筑文物的保護能夠使其功能作用不斷得到發揮,同時,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也應當根據不同村鎮古建筑文物的實際情況不斷對其進行修繕保護。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村鎮古建筑文物能夠起到的作用將更加重要。不同時期的建筑帶有的精神及教育意義是不同的,村鎮根據古建筑文物實際情況不斷加強對自身旅游優勢的開發,對于推動村鎮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樣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竺春永.試論加強村鎮古建筑文物保護的有效措施[J].祖國(教育建設),2012(24):78.
[2]王峰.加強文物保護的意義及措施[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12):98-99.
[3]高霞.關于古建筑文物的修繕與保護的措施探討[J].智庫時代,2018(0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