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愉
在國家“雙減“教育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我校進一步規范辦學行為,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教學方式,提高學校作業管理效能,提升教師設計作業和運用作業改進教學的能力,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助推良好教育生態的構建。
一、理念引領,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我們組織教師學習研讀全國、市區“雙減”教育教學改革相關文件要求,切實轉變教師教育理念,促使教師充分認識加強義務教育階段作業管理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同時,我們開展以作業為主題的校本研修活動,指導教師作業編制、分析、評價等技術,促使每一位教師努力在“減負增效提質”上下功夫,從而打造高效課堂,提升教學效益。
二、素養導向,聚焦整合精準調控
(一)立足單元,精選自編
我們以各科備課組為單位,聚焦核心素養,立足單元整體,以“校本化”單元作業設計單為核心進行精選設計。科組長帶領備課組團隊梳理每課時的知識點、能力點,繼而進行集體研討,備課組教師進行分工認領,精心設計作業內容,并在組內共享,這樣既統一了科級組的作業要求,又適當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
(二)尊重差異,分層設類
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我們特別關注不同能力水平、個性的學生的需要,凸顯學生個體在教學中的地位。我們鼓勵各科組積極開發、布置主題式項目學習作業并倡導多學科融合,不斷創新作業類型與方式。編制的作業分為四種類別——基礎性的過關作業、主題性的綜合作業、實踐性的創新作業、選擇性的獎勵作業,除基礎性的過關作業外,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類型。除了書面作業外,我們還設計如觀察、對話、訪談等探究性、實踐性的作業,使作業設計從規范、標準走向多元個性。
(三)整合調控,多元評價
我們開展 “師生作業評價三回音”研究。一是時間管理回音互喚。把“單元作業包時間可視化”,以“課堂練習+課外作業”組合模塊實現作業包的功能,指導學生利用課堂,提高校內完成書面作業的時間比例。二是作業評價回音互喚。一方面老師向學生反饋作業批閱結果,采取個別輔導或集體講評;另一方面開展“我的作業我做主”學生自主選擇作業批改方式探索,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動力。三是作業記錄回音互喚。教師在等級評價的基礎上增加各種評語,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并增加使用激勵性、啟發性、指導性評語,幫助學生找到糾錯方法。
三、監督評價,優化管理提升效能
基于優化管理的效能,學校設立“三時三方”作業監督機制:以“一周級組作業公示”“家委監督員每天的班級作業公示”和“班主任每天的總量調控”三方監管,對作業實施情況進行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抽查,突出對作業設置、評改、反饋等環節的全程監控。“三時”指的是每天值日行政在企業微信中的“一日巡值”報告、各學科備課組內開展的“一周互檢”及科組和教導處每月的“作業例檢”和針對作業完成情況的學生問卷“每月調查”。
學科老師每天把書面作業發給班主任,由班主任進行整體的統籌把關,并做好班級每日作業匯總,設置班級作業公示欄和作業備案本,及時提交學校教導處備案和檢查。如發現某學科作業時間過量,班主任及時通知學科教師進行適當調整,從而控制書面作業總量。學科備課組長對作業質量進行把關,審查難易程度和配置梯度。教導處定期統計和分析各年級作業布置和完成的質量及批改情況,開展有關作業情況的問卷調查,及時提出相應整改意見。
當然,作業管理要取得良好成效,還需要家校協同。我們召開形式多樣的家長會,加強對學生時間管理、作業習慣養成等方面的育人指導,形成家校一致的作業理念,引導家長履行好家庭教育責任,防止加重作業負擔。
以最少的“量”,達成最優的“效”,這是“雙減”下我們孜孜以求的作業管理與實踐的目標,我們將繼續深入研究,探索不息!33EBD304-C2FC-45FB-AA12-29B91118CA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