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強
一、積極心理學的解釋
積極心理學,顧名思義,就是主張研究人類積極的品質,充分挖掘固有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從而促進個人和社會的發(fā)展,讓人們走向幸福。這是20世紀末美國的心理學家馬丁·賽里格曼所提出的觀點。
作為初中班級管理的老師,無論是對學生的學習或是成長,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老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yè)狀況,還要關切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此時,積極心理學可對初中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比如說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時候,我們需要注意初中學生的主要目的是學習,這是每個班主任都應該認識到的一點。若我們能對學生的學習多一些積極引導,就可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使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自然而然養(yǎng)成學習習慣。此外,學生渴望得到尊重。每個人都需要自尊和榮譽感,只有讓學生受到尊重和稱贊,并從心里獲得自我滿足,他們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支持老師尊重老師,培養(yǎng)出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
二、積極心理學在初中班級管理的實踐策略
(一)用積極的視角關注學生
在某種程度上講,用積極的視角關注學生是激勵教育的最直接方法。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初中班主任應以學生的自尊為出發(fā)點, 制定班級管理獎懲制度,通過各種巧妙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詳細來講,就需要初中班主任對班里的學生有足夠的了解,如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愛好等。結合具體的教育條件,在每個階段的教學中優(yōu)化使用“鼓勵,肯定,信任”的方法,積極指導班上的每個學生,有效地激發(fā)他們參加課程的積極性。與此同時,指導他們進行教育互補,通過學生彼此之間的交流,綜合地提升學習能力,提高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
(二)營造積極的班級氛圍
初中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應注意積極營造班級氛圍的優(yōu)化和運用。設法與學生加強溝通交流,尤其要關注那些在學習和生活上遇到各種困難的學生,采取針對性的應對措施,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班主任須全面、準確掌握積極心理學教育方法的內涵、特點、優(yōu)勢等,通過多種方式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同時,在關心激勵學生之余,盡可能多地對班上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積極的影響,為全面管理和教育的有序發(fā)展提供保證。此外,在營造積極的班級氛圍的應用中,班主任應從現(xiàn)實出發(fā),借助問卷調查和日常對話等,深入了解學生的各個方面。每天與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溝通,根據(jù)學生的心理問題開展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給予他們更多積極的能量,促進健康心態(tài)的發(fā)展。班主任應根據(jù)每個階段的教育教學情況,開展各種校外活動,在實踐中優(yōu)化課程理論知識運用,促進學生各種能力的發(fā)展,將德育的要點巧妙滲透到實踐活動的各個方面,于無形中對學生進行德育,幫助他們培養(yǎng)更高的素質。
(三)增進學生積極的主觀體驗
一個班級首先要擁有“團魂”,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團體。積極心理學需要學生擁有一種對班級的歸屬感和榮譽感,增強成員間的交流合作,加強溝通,增進學生的積極主觀體驗。
初中學生社交有限,盡管同班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一起,但主要是在課堂上聽課,對課堂外的認識卻很少。組織不同的班會活動可以為學生間創(chuàng)造交流的機會。這樣能讓學生更具備班級意識,由同學情發(fā)展出熱愛班級的歸屬感和責任感,幫助他們在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促使心態(tài)調整,引導健康心理的發(fā)展。
三、結語
總而言之,積極心理學在初中班級管理的實踐研究中是比較普遍適用和優(yōu)秀的教育手段,可以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生活。在教育的路上,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是老師們的初衷,只有將積極心理學應用到初中班級管理當中,才是教育事業(yè)進步的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