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廣利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飛速發展,我國教育教學也發生了相應的轉變。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個大單元就如同一個微課程,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單元個數及實際教學內容,將其內在關聯成為一個整體,進行教學的一系列整合、開發,從而更高效地實施并達成目標教學。這要求教師要立足整個課程鏈條,觀照單元間的內在聯系,創造性地提取相關內容,并擴展課外相關知識,如此大單元教學才會更專業科學,教師所構建的大單元教學設計才會更有意義,更能全方位地增強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在大單元教學背景下,更加強調學生知識從理解到應用的過程,以更加整體的思想展開教學,才能有效打破傳統教學碎片化教學的弊端,帶給學生更為豐富的學習體驗。
關鍵詞:高中語文;部編教材;大單元設計;策略探究
高中語文部編版新教材大單元教學的開展,應當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有計劃有目標地整合教學單元。本篇文章基于高中部編教材,對大單元教學設計展開深入的探討與分析,并對此提出具體相應的教學策略。
一、高中語文部編新教材大單元教學內涵分析
從教育視域而言,大單元教學主要可以劃分為兩類。第一類就是以系統化的知識內容為基礎,構建學科單元,具體表現為有組織性的知識模塊。第二類就是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迎合學生實際學習需求,重新構建而成的單元教學主題內容,具體表現為有機的學習過程。從學生能力培養出發,根據各文章具體內容,重新整合教學單元,制定相應具體的教學任務,分層次有重點地展開教學活動。作為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設計站位,從單純的關注單一的教學內容,逐漸轉變為關注學科素養的大單元教學思想。在語文統編教材的基礎上,構建活動單元這一教學主張,打破固有的語文單元結構,對擁有內在聯系的知識內容進行分析與重組。
二、高中語文部編版新教材大單元教學設計策略探究
(一)致力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大單元實踐
每一位學生的生活都離不開語文,語文學科教學就是學生心智開發的課程,與實際生活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在高中語文單元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入真實的生活情境,不斷拉近學生與語文之間的距離,讓基本的理論學習在實踐中真正煥發出生機,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例如,針對《記錄家鄉的人和物》《家鄉文化生活現狀調查》《參與家鄉文化建設》這三篇都是記錄了真實的家鄉文化的文章,教師就可以構建生活與家鄉的文化教學主題,給高中階段的學生展現多樣的生活文化,帶領同學們感受家鄉的文化和意義。通過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啟迪,教師可以讓同學們分享自己對于家鄉文化的思考,進而凝聚家國情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不斷激發學生努力造福家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具體的教學實施中,可以讓學生聯系自己家鄉的實際情況,分別描述自己家鄉的文化特點和鄉土人情,深入了解自己家鄉的獨特文化內涵,鍛煉學生理論學習和實踐聯系的能力。如此一來,在大單元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能夠達到大單元深度教學的目的,還能實現語文教學質的提升,全面增強學生核心素養。
(二)根據文章特質明確大單元學習目標
教師在設計開展大單元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性,考慮到教材內容與課程內容之間的連接性,教師要根據文章特質,制定與之相符合的教學任務,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將《荷塘月色》、《我與地壇》、《故都的秋》這三篇文章劃分成一個單元。這三篇文章都是十分經典的散文,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閱讀感受,利用這三篇文章無論是在語言上,還是在文章結構上都十分考究,字里行間都蘊含著美麗的自然風景等特點,引導學生去發現美、感受美。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深入考究這三篇文章各自所蘊含的情懷與人文精神,通過學習去體會不同人的人生境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給予學生充足的閱讀與感悟空間,又不能過于追求教學進度,而是要讓同學們靜下心來,去感悟文章內涵。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同學們相互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在班級內部形成良好的互動交流氛圍,重視學生的閱讀情感體驗,讓學生充分感受散文的獨特魅力。
(三)整合課內外教學資源組建大單元教學
語文知識學習是博采眾長的,高中語文教學并不僅僅是帶領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內容,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形成持之以恒的毅力與耐力。教師在組建大單元教學過程中,就要根據單元課文的題材,合理地安排拓展學習資源。在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時代,教師可以多元化地展示知識內容,這就給高中語文教學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帶領學生學習《沁園春·長沙》這篇文章相關知識內容時,這篇為偉大領袖毛澤東的詞,教師就可以與《長征》《沁園春·雪》組建成為一個單元,展開對比教學。通過對毛澤東不同時期的作品進行比較,分析作者在不同時期的心理狀態是如何的,讓同學們談一談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與教材當中同一單元的《立在地球邊上放號》《峨日朵雪峰之側》這兩篇文章相比較,看一看在景物描寫上分別有什么特點。通過縱向與橫向比較的方法,分析它們在創作內容與創作手法上存在怎樣的差別,從而更為深入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樣一來不僅僅是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范圍,也改變了傳統碎片化的教學模式,學生能夠從整體角度出發,聯想到已學的一些知識內容。
總而言之,在提升學生學科素養背景下,教師應當更好地利用大單元教學框架,全面把握統編教材的內容和結構,從內容、情境、資源、方法、能力等方面出發,實現高質量高效率的高中語文教學。
參考文獻:
[1]楊陳.關于語文大單元教學的思考[J].漢字文化,2021(24):102-103.
[2]凌士彬.高中語文大單元設計的教學形態與目標實現[J].教學與管理,2021(34):58-61.
[3]王翔.初高中銜接學段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探微[J].語文建設,2021(13):40-44.
[4]凌士彬.語文大單元教學的內涵特征及價值實現[J].教學與管理,2021(16):44-47.
[5]劉飛.語文統編教材大單元教學設計框架構建及其運用[J].基礎教育課程,2020(23):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