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玲



摘要:本文基于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以全面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和提升教師課堂教學效率為目標,以落實課堂教學規范化為宗旨,結合初中數學教學課堂的現狀,闡述了在初中數學課堂中開展“三為主,五環節”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教學模式的建構與策略、研究的相關內容。
關鍵詞:數學;三為主;五環節;教學模式
一、研究意義(研究背景、應用價值、學術價值)
(一)研究背景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大部分初中數學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法有了比較明顯的改變,特別是課堂教學的教學模式有了較大的改變。但是,通過深入課堂調研以及和一線教師、學生座談,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1、以“教材”代替“課標”;2、教師備課只備教材不關注學情;3、課堂教學替代現象嚴重;4、以“提問式教學”等同于“啟發式教學”;5、多媒體使用本末倒置。這些問題造成了課堂教學效率低,學生學習數學興趣不濃。
為貫徹“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為了全面實施“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分層優化、異步達標”的教學策略。結合現在我縣數學課堂的實際教學情況,提出了初中數學“三為主、五環節”有效課堂教學模式與策略的研究。
(二)應用價值
初中數學“三為主,五環節”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是針對我縣教學情況提出來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主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研學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通過本項目的研究,便于本學科教師更準確把握課堂教學改革的精神,有利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完成, 讓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套路”,有方法,有策略。
(三)學術價值
初中數學“三為主,五環節”有效課堂教學模式與策略研究是建立在建構主義理論、教學最優化理論、孔子“教學相長”的教育思想等理論的基礎上,結合地方教學實踐,構建了五環節有效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分為五環節:“引——學——展——檢——點”,其中“學、展、檢”是五個教學環節中的核心部分。研究過程中對課堂教學實踐進行數據收集,把數學課堂教學方法與策略與學生的思維品質、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對應分析,找出能提高學生數學基本特征的思維品質、關鍵能力的積極因素,加以優化利用。
二、本項目的研究現狀
“三為主、五環節”教學模式是在主體性教育理論和發現學習理論上提出的一種教學模式。綜合國內外眾多關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成果來看,對于初中數學“三為主、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也很多,這些研究有些考慮如何實現數學教育的有效性,有些也考慮如何實現教學模式的轉變,讓有效性與合作探究等模式融合達到有效性。但未有對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進行具體的研究,沒有設計相配套的教學資源,并較少注重從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和培養學生具有終身發展學習能力的創新教學模式進行研究。
三、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對“教學模式”的界定
“教學模式”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一種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學理論而建立起來的較穩定的教學活動的框架和順序。它由幾種教學策略或教學方法施的教學活動組成,直接面向和指導教學實踐,具有可操作性,它是連接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的橋梁。
(二)對“三為主”的界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研學為主線。
1、以教師為主導:就是在確認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規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
和活動方式主要是“導”。導,指引導、指導,輔導和因勢利導,也就是正確引導學生從已知到未知的彼岸的認識規律、思維流程和學習心理。
2、以學生為主體:就是確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是學習的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閱讀、自己思考,自求理解,從根本上改變教學中單純由教師灌輸知識,越俎代皰的教法。
3、研學即研究性學習,又稱探究式學習。是在由老師和學生構成的學習條件中,以學生為中心,由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的學習過程。
四、研究的基本內容
(一)、課堂教學模式有效性的研究以及初中數學“三為主、五環節”教學實驗
的理論研究。
(二)、初中數學“三為主、五環節”三種課型(新授課、復習課和講評課)課
堂教學模式的研究。
(三)、初中數學“三為主、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配套教學資源的研發。
五、初中數學“三為主、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框架的建構
五、擬達到的目標
通過研究,構建初中數學“三為主、五環節”有效課堂教學模式,使教師教學有章可循,
便于操作,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六、本項目的研究思路、方法、研究計劃及預期成果
(一) 研究思路:一個目標,兩個轉變,三為主,四反饋,五環節。
(二)項目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以實驗研究法為主對課題進行行動研究,以課堂教學為載體,通過各級各類公開課、研討課、交流課逐級反饋,及時調整,逐步完善,從而不斷優化其教學效果。
(三)研究計劃及預期成果
1、本課題的研究共分為五個研究階段。
第一階段(動員學習階段):成立課題組,進行調研、動員、組織學習新課程理論、教改動態;
第二階段(初步研究階段):初步實踐探索。舉行開題論證會,分別以縣城和鄉鎮兩間學校作為試點進行實驗,積極開展新模式研究課活動,改變課堂教學評價方式,初步制定出課堂教學評價表。
第三階段(中期研究階段):深入實踐,加強互聽課和研究,課題組成員要推出兩節模式研究課,并及時評價、總結、改進、調整,不斷完善教學模式和課堂教學評價表。
第四階段(全面推廣研究階段):全面實施,在全縣各初中學校實施“三為主、五環節”教學模式的課堂教學,依據課堂教學評價表,組織開展達標課活動。
第五階段(總結階段):總結深化,在取得階段成果的基礎上,把研究成果以專題講座、研討活動、活動簡訊等形式在全縣予以推廣。建立教學資源庫、教學評價體系,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進行規范化管理。
2、預期成果
初中數學“三為主、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的相關論文、課例、教學設計、配套資源等。
參考文獻:
[1] 劉清法.五環高效教學法[D]河南大學出威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