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宏亮
關鍵詞:平面構成;教學;創意思維;引導
從就業與市場需求來看,學校更關注的是學生的專業技能,而學生設計課程的重點更多的是學生能夠掌握這些技能,而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否得到了培養,卻沒有引起學校的重視。因此,在藝術設計教學中,藝術設計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應被關注與重視。
1《平面構成》課程概述
1.1《 平面構成》課程性質
《平面構成》作為學科基礎課,教學任務主要是在學習平面構成設計語言的過程中,了解形式美的法則,掌握結合物象的造型元素設計新型圖樣,從而樹立文化自信?!镀矫鏄嫵伞氛n程的主要內容包括創造新形態,研究視覺要素比例、質感、動態,研究圖形的視覺引導作用等,這些知識對學生今后設計課程的學習極為重要[1]。從物象的多維觀察后的知覺感受出發,探索分析物象造型的結構關系及構圖基本規律,使學生對平面設計意識的理解從感性到理性流轉的過程中得到提升,同時在日常課堂教學中達到一定數量及質量的平面構成練習,目的是提高同學們了解“抽象形態”和構成設計的能力。
1.2《 平面構成》學情分析
《平面構成》課程的授課對象為設計類本科一年級學生,再未選專業之前,在先修課程這部分已經學習了《基礎素描》《基礎色彩》《設計表現》等學科基礎課程,具有重要地位。開課之前,學生已對形體、色調、創意表現有過基本的學習及見解,通過對于物象圖形元素的提煉與概括,并糅合主觀能動性,使同學們全方位地了解了平面構成在設計類學科中的應用及作用。獲得不同的審美感知和情感認知,擴充多種設計思維方法,提高創作視野及設計思維,從而使學生了解當下流行的設計趨勢與時代熱點。
1.3《平面構成》課程現狀
《平面構成》課程教材上的圖片內容多為理論知識,優勢是能增強學生對于平面構成優秀作品在賞析方面的圖片記憶,弊端是消弱了學生對于基礎理論知識的文字記憶,導致學生在主觀設計意識上具有局限性。
在進行實際教學時,學生普遍為00 后出生,對于新鮮事物的捕捉意識較為積極,審美意識上多數偏重于當下流行的“卡通一代”。教師應當結合時代的審美意識,即筆墨跟隨時代,提供給學生相關課程建設的資源,引導學生收集相關課程的專業素材,增強學生多元化的視覺記憶及文字記憶,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從而培養學生在日后個人設計風格的形成。
2《平面構成》課程中的創造性思維培養的意義
《平面構成》作為學科的基礎課程,在課程教學中比較注重創造思維的培養,《平面構成》課程以促進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創造性主體行為為目的,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即創新精神。在《平面構成》課程中進行創造性思維培養,可以增強學生的創造性、表達能力、繪制技藝及構圖等客觀專業技能。通過創造性思維培養,在平面構成設計作品創作與訓練時通過學生的獨創性,體現出平面作品的新穎創意設計、立意及作品表達的信息內容,這是創新的思維表現方式之一。除此外,從客觀角度來看,在《平面構成》課程中進行創造性思維培養對于學生而言,不單單是為了后續專業課打下基礎,同時也滿足了社會相關行業的設計需求。同時從主觀角度來看,《平面構成》課程教學對于學生而言,也是為了服務于社會相關行業的設計需求,滿足個人客戶的私人定制需求,這要求學生在設計思維上應當具備創造性思維。可以通過一些思維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分析問題的能力,并通過想象、聯想,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從而創造新形象的能力,并形成學生個人在藝術設計領域中的獨特風格。同時,以理性與感性的雙重角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激發學生追求美、熱愛美、創造美,提高學生的頓悟能力。同時,可以讓學生提前了解到日后成為一位優秀的設計師所具備的創新意識和內在品質。
3《平面構成》課程教學中的創造性思維培養方法
3.1 加強學生多種創意思維的認知
學生多種創意思維的認知要求學生打開視野,不要局限于自己的思維,實時的收集相關事物的素材,并明確分析出造型特點,擴展自身的思維模式,靈活的調整設計動機,對物象進行充分觀察并分析后,得出新的構思經驗。從某種意義上說,寬松開放的創意思維和聯想能夠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設計出富有生命力的設計作品。
3.1.1 直覺思維和分析思維
直覺思維是藝術設計創作者通過直覺看到某一事物或設計主題而做出不明顯的分析和嚴謹邏輯思維的主觀感性活動。這種直覺思維模式的存在,往往會使作品更加有個人特征,這就是現代藝術的意義所在。此外,藝術設計工作者在創作的過程中,應該重視調動人們的潛意識去解決問題。這就像阿基米德定律,冥想往往能把人留在一個角落里,但當心靈放松時,潛意識的心靈往往在有意識的心靈中對維度的控制在開始之前就被削弱了。冥想和放松可以讓創造性思維自由發揮,從而帶來更好的解決方案。在這種思維模式下,藝術創作中遇到的問題都是由藝術設計師孵化出來的。潛意識里往往會有一閃而過的靈感,這就要求人們要善于識別和把握關鍵,及時記錄下來,成為平面構成創作的重要思路和數據。
分析思維不同于直覺思維,直覺思維是人們常說的邏輯思維。平面構成創作需要整合設計者的創造性思維,需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善于從大量的問題中分析出問題的關鍵,從而推斷出合乎邏輯的結論。因此,在設計時要有很多設計方案,才能有選擇和組合的余地。
3.1.2 發散性思維和聚合思維
發散性思維,也可以稱為放射性思維。在聯想的過程中,可以從一個物體進行想象與之相關并具有相同特征的東西。例如,從三角形中可以想到一個形狀相似的三角形木板、三角蛋糕、蛋糕、塊、扇子、三角眼等。聚合思維要求在聯想過程中,將眾多的聯想和信息進行整合,提煉出所需要的信息,用于平面構成的設計創作。
3.1.3 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
抽象思維是運用抽象概念、理論知識解決問題,是邏輯思維的一種思維方式。對于藝術創作來說,更多的是對復雜的數據和眾多的表現形式進行系統的、循序漸進的分析研究,從中提取出關鍵的、重要的部分。形象思維不同于抽象思維,其可以將視覺材料結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圖像,或從一個圖像跳到另一個圖像。如果抽象思維是線性的,那么具象思維就是線性的立體。形象思維具有模仿性和想象力,它能促成新產品和新事物的誕生。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不是單獨存在的,只有將二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創造出藝術性和思想性的藝術作品。gzslib2022040411433.2 強化學生多種聯想方式的引導
創造性思維需要人們善于聯想,多方面展開思路去設想和大膽的探索。而聯想的方法更是多種多樣的,所謂聯想,即是根據事物間一定的相關性從一種事物聯想到另一種事物的思維過程。而在聯想的過程中人們可以運用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
3.2.1 相似性的聯想
有些事情表面上似乎沒有關系,但由于一些外在或內在的相似使建立的聯想可以在平面構成的創作設計中使用。事物的相似性包括形式的相似性、功能的相似性及意義與形式的相似性。形式的相似性是從事物的外觀特征出發,如輪廓、表面特征和外觀的相似性;功能的相似性,如繩索和鐘表,鐘表關注時間有催人的作用,繩索具有使人感覺皮膚緊繃的功能,所以從功能上看它們是相似的,所以把繩索和鐘表聯系起來是很有可能的,也可以把手表想象成繩索;而意義與形式的相似性就是通過象征意義來體現事物與抽象概念的聯系。
3.2.2 連續性聯想
聯想也可以從事物的連接處聯想起來,所謂的連接處就是事物的空間和邏輯上的連接。具體聯想主要包括三大類:順序聯想、因果聯想和對比聯想。順序聯想是基于事物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接近而形成的聯想,如看到一個長方形,可以根據它的形狀聯想到“一本書籍”,聯想起日常使用的書去“獲得知識”,然后考慮文書工作、演講、掌聲、獎勵等等;因果聯想是由一種原因會聯想到另一種結果,或由事物的結果聯想到它的原因等;對比聯想是指對于性質或特點相反的事物的聯想,兩種事物在性質、大小、外觀等方面存在相反的特點,人們在認知到一種事物時會從反面想到另一種事物。因此,連續性聯想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維度的延展性和整體性,有利于學生提高思維控制能力。
3.3 增加學生多種創意形式的運用
3.3.1 創意差異化
將創意思維應用到平面構成的設計當中,主要是想法要大膽創新,敢于突破,在固有的設計思維模式中尋求差異、對比的特殊方法,對物象的分析進行思考,并得出結論,形成差異化的參考立意,并從復雜多元的造型形態中進行概括與提煉。通過橫向與縱向之間進行比較,形態上加法與減法的有機權衡,形成主觀的改變與融合,從而提煉出抽象化的視覺藝術形態。
3.3.2 創意及時創新
在當下,各種新鮮事物接踵而來,創意思維的運用應當緊隨時代發展,依據調研數據中的反饋信息,了解到設計類行業的發展,從而根據大環境的不斷變化來適應其中。比方說,目前設計市場及大眾的需求,在風格及材料上發生哪些變化,及時敏銳的根據設計市場及大眾所需的設計需求進行有機調整,結合自身的創意思維進行創新設計。
3.3.3 創意的想象力
在創意思維構思的過程是一個奇思妙想的過程,這個過程的靈感源自于日常生活中的記憶及閱歷,其可以將不同屬于或方向的事物所糅合起來,產生出現實生活中相對超現實的場域。正確認識聯想和想象的關系,以聯想的方法和想象的處理形式為指導,在實際教學中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強化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力[2]。例如,在日后的海報設計及設計排版中,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即想象力的延伸,力求把經典傳統文化元素與當下美好事物相融合,使作品在視覺上給觀者帶來審美效應。
4《平面構成》課程教學中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實踐
將“建黨100 周年”主題設計作為《平面構成》課程的結課作業,進行實踐教學環節,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平面構成的方法,通過平面構成的表現形式訓練,加深對平面構成“點線面”及組成形式的理解,深度了解平面構成的作用和意義?!敖h100 周年”主題設計,應將創意思維進行有機融入,豐富設計思維及材料的表現技法,提高綜合設計能力。運用平面構成的設計方法完成相關訓練,使學生具備制作、完成發現設計問題,并掌握解決問題的設計方法、原理、標準規范和設計程序。創意無所謂好壞,重要的是能夠將思維發散,并進行聯想、收攏,只有多種教學手段的多管齊下、綜合運用才能發揮最優的教學效果[3]。
4.1 運用直接思維構思主題
在主題構思的過程中,造型的創新設計需要對同質化的物象進行主觀區分塑造,這需要學生們在觀察方式上發揮一定的主觀能動性,在繪制過程可靈活發揮。在日常生活當中,創意思維的呈現方式多種多樣,在平面構成中,造型引用是平面構成設計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如何構思主題,其設計中創意的發揮是關鍵,同時也是設計行業中從業者們共同追求與探討的話題。通過擬定設計主題來選取造型能夠直觀的表現出藝術設計語言,借助平面構成中的“點線面”基礎繪制表現手法,明確設計框架及內涵。
4.2 運用多種聯想進行設計
將畫面總的線性表現語言進行概括提煉,并結合大眾的審美趣味,合理的設計畫面構圖,擬用聯想、比喻的創意形式,將造型元素進行拆分及整合,從不同的關注點、熱點,場域及領域中呈現出藝術設計的審美價值,給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學習借助作品如何傳達心路的程序中,學生可選擇自己喜歡的設計或美術作品作為圖形來源,加入自己的想法、進行重構、創新,從而建立自己的設計作品[4]。
4.3 運用創意差異進行作品呈現
與此同時,作為一名藝術設計類的學習者,在主題明確的情況下,進行設計時更多的應當體現出個人的設計風格,這需要自由想象,而不是被籠統的設計思維所束縛,要具備一定的創新精神,不斷的大膽嘗試與實驗,對設計素材進行有機整理?!敖h100 周年”《平面構成》課程作業如圖1、圖2 所示。
學生作品《游走中國》,將中國各地風景融合一體,以體現中國日新月異繁榮昌盛的景象, 通過平面構成課程的學習,畫面將“點線面”元素合理搭配,將傳統元素的畫面進行創新,對圖形符號的單元進行密集、均衡、間隔、錯綜、統一等各種形式的排列組合,使畫面具有強烈的形式感、節奏感。英雄城市武漢的黃鶴樓、四川的國寶熊貓,以及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和萬里長城聚集一體,代表了中國民族團結的景象,同時也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視覺感受。
學生作品《啟航》,以中國共產黨和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為靈感,結合平面構成中所學的“點線面”在傳統的風格中進行創新,皮影與布老虎象征著中國傳統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以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我國文化自信,“啟”字中的長城與烽火表達了中國共產黨誕生于國家危難之際,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航”字中的航天飛機與高樓大廈,表達了我國科技實力與綜合實力的快速提升。
5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