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燕燕
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和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為主要目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落實“教會、勤練、常賽”的要求,注重“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合作學習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學生被動練習的狀況,大大提升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將合作學習貫徹在教學活動中,能夠使體育課煥發出勃勃的生機與活力。
“學”中的合作。《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注重教學方式的改革,倡導將教師的動作示范、重點講解與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有機結合。小組合作是一種開放性、自由性較強的學習方式,體育課堂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一定要明確合作的意義,教師提出具有開放性與探究性的問題或任務時,要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探索交流,才能取得合作的實效性。例如,在迎面接力跑教學中,教師在進行示范和講解后拋出問題,讓每個學習小組想出1至2種能夠快速安全完成接力的方法,賦予每個成員責任;教師為計時員,每個小組成員在3分鐘的時間里都能夠積極地思考、嘗試,學生于無形中增強了對動作技術的理解,實現了課堂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真正轉變,同時也能順利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練”中的合作。“練”是體育教學中時長占比較高的一部分,是教學目標中運動能力達成的重要環節。合作學習在體育教學基本的動作練習中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通過把握有效合作的要素,根據運動項目的特點,結合學情幫助學生組建合作小組。教師依據性別、性格以及運動能力等因素進行分組,讓學生充分做到互相幫助、互相補充。例如高抬腿跑練習,如果只是跟著教師集體喊口號,必然會枯燥乏味,學生積極性不高。在教學中,讓小組成員互動,一人喊口令,其余成員進行練習,口令員隨機下達口令,將原地與行進間練習相結合,如采用行進間高抬腿跑3米接快速跑10米這種趣味方法,一組完成后更換口令員,既能保證練習的密度,又有效提高了學生快速跑練習的趣味性和積極性,小組成員共同提高動作水平,達成練習目標。
“賽”中的合作。小組間的展示與比賽能激發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動力,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要為學生搭建交流展示的平臺,通過比賽激發小組成員的歸屬感和責任感。為檢驗學生對動作的掌握情況,與單人測試相比較,以小組為單位的比賽更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的興趣。如:在健美操基本動作練習完成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動作創編比賽,評選出創編優勝小組和動作流暢小組。采用合作學習中的“意見一致法”,各組學生熱情高漲,各抒己見。各組成員分工明確,有的創編手臂動作,有的創編動作路線,有的創編隊形變換方案,然后匯總形成方案并實施,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好勝心和集體榮譽感。最后,各小組的表演都有精彩之處,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團隊的力量,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增進了了解和友誼,彼此幫助,取長補短,建立了平等和諧的關系。
“評”中的合作。評價對鼓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體育教學要注重構建評價內容多維、評價方法多樣、評價主體多元的評價體系,在體育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要采用具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的評價方法,同時要為學生創建綜合的評價機制,應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達到以評促學的良好效果。如:可以采用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將學生的個人表現和小組成效“捆綁”起來,從實際出發,因組施評,真正做到以評促學。
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參與練習的實效性,從而起到對課堂教學的促進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明確合作目的,確需合作才進行合作;其次要設計好合作的流程和項目;最后要優化合作分工,讓每一個學生都擔當起自己的責任。良好的合作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重視合作習慣和合作技巧的培養,通過教師不斷地指導,常抓不懈,優化升級,積極進取,逐步走向成熟。
責任編輯/楊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