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桂英
【摘要】在新課改推進落實的背景下,音樂教學在學生成長進步當中的作用日益增強。音樂教學的育人并不單純是對學生進行說教,而是在教授音樂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增加學生的實踐體驗,幫助學生在體驗中獲得知識與技巧,提高對知識的準確應用水平,并在音樂的實踐體驗當中發展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實現音樂學科的育人價值。初中音樂教師應該對音樂課堂的多個教學環節進行正確把握,恰當地設計教學方法,把提高初中音樂課堂育人功能作為重要目標。
【關鍵詞】初中;音樂課堂;育人功能;提升方法
現代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應該考慮的并不僅僅是知識傳承,更多的是站在學生終身發展的角度進行全盤考慮,教給學生有價值的知識與方法。初中音樂教師在課程教學當中除了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教育發展思想之外,應該調整教育重心,把側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優秀人格和綜合能力上,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與綜合素質的提升,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在社會中生存,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因此,音樂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提高音樂課堂育人功能的方法,在音樂教學的不同環節進行育人指導,讓育人在學生的實踐體驗中充分落實。
一、利用音樂欣賞教學提升育人功能
音樂本身就和美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從本質上看,音樂課程屬于美育課程,在對學生進行審美素質培養方面體現得非常明顯。這也是音樂教學的一個顯著的育人功能。音樂作品往往包含著一定的情緒情感表達,人們在對其進行綜合感受與體驗的進程中必然會受情感的影響。在我國古代時期,孔子就提出要重視樂教,認為雅悅能夠陶冶人的情操,幫助人養成仁義的優秀品質。西方柏拉圖也指出美和丑都和音樂密切相關,優質的音樂能夠進入人的內心深處,聆聽好的音樂可以讓人溫文有禮,提高審美能力,否則會讓人墮落。大量的事實表明,音樂能夠在活動當中讓人獲得美的享受,進而產生良好的育人效果。基于這樣的規律,初中音樂教師在課程教學當中應該精心選擇優秀音樂素材,給學生提供一個優質的視聽環境,呈現出最好音質,從而促使學生依托欣賞活動提升美的感受和體驗。在實際的教學設計環節,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聽賞體驗時間,為學生創造優質的作品,引導學生邊聽邊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欣賞能力。當然,教師也要注重作品的合理篩選,選擇最佳作品和最佳的音樂版本并帶領學生欣賞,讓學生具備更強的審美能力及藝術欣賞力。比如,在初中音樂京劇的學習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對這一國粹藝術的認識和理解水平,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欣賞諸多京劇大師的代表作品,如,梅蘭芳先生的京劇作品《貴妃醉酒》。在實際的欣賞活動當中,教師要避免替代學生思考,既要為學生介紹作品的創作背景,又要對作品當中融入的多元化京劇要素進行分析和展現,同時還要教給學生欣賞優秀京劇作品的正確方法,讓學生在良好的視聽體驗當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提高學生的學習品質和審美素質,體現音樂教育的育人功能。
二、依托音樂活動實踐強化育人價值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尤其是在課程教學當中,實踐教學是其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書本上得到的知識是畢竟是表面上的。一個合格的學習者應該親身實踐,從而獲得知識精髓。音樂也是一門非常典型的實踐課程,為了讓學生把握音樂知識精髓,教師在設計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賦予學生對課堂的掌控權利,還給學生自由實踐體驗的學習天空。因此,在日常教學活動當中,教師就要設計好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在活動當中加強體驗,提高對知識的消化和理解效果。為了在音樂活動實踐當中落實育人價值,教師設計的活動,應該和學生的實踐體驗需求相互貼近,帶領學生多角度品味合作樂趣和價值。比如,組織開展音樂旋律的哼唱活動,帶領學生感知樂曲旋律走向韻味,培養學生良好的樂感,為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打好基礎;組織給靜聲畫面搭配音樂的活動,讓學生在音樂和繪畫相結合的過程當中感知不同音樂和畫面的情緒與節奏,體驗二者的一致性;指導學生收集音樂家創作背景的故事,并讓學生對其進行講述,充分感知音樂家的成長歷程和這段歷程當中所包含的勇氣與智慧;組織開展小組性的樂器演奏活動,鼓勵學生共創作品,在感知作品的同時收獲合作學習的樂趣。
三、借助音樂創作實踐落實育人功能
創新是民族靈魂,也是國家得以興旺發達的動力所在。創新可以把團隊的凝聚力及創造力表現出來。當然,音樂的育人價值也要在創新實踐當中進行體現。《音樂新課標》提出,音樂課程目標應該將實現音樂課程價值作為有效依據。依托教學活動和音樂實踐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熱愛音樂的情感,讓學生的音樂感受及鑒賞能力得到發展,并在創作實踐當中增強藝術表現力及創作力,為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提供良好條件。在初中音樂教學指導當中,教師應該敢于放手,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創作。教師要做的就是擺正心態,適當放低要求,拓寬學生的思路,放心大膽引導學生完成音樂創作。比如,學習《春江花月夜》魚咬尾的創作手法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試著從節奏與旋律等方面出發,加強魚咬尾創作練習,甚至是組織開展創作比賽活動,并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選,讓學生把創新實踐作為一種良好習慣,提高對音樂藝術本質的把握效果。
音樂教學在素質教育背景之下,受到了各方面的關注與重視,同時也在學生的健康成長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教育工作者與研究人士在積極反思中國教育的過程中,應該深入思考學科教育的價值,意識到音樂教育不能一味排斥知識技能傳遞,同時也要避免單純進行說教,而是在音樂知識技能教學中給學生提供實踐體驗機會,提高學生對各項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把音樂學科的育人功能發揮出來,最終實現五育并舉,達成立德樹人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吳菁菁.以美施教以樂育人——淺談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音樂教學[J].考試周刊,2019,20(18):168.
[2]席恒.中小學音樂學科育人視野下的教學規范及實施策略[J].中國音樂教育,2020,21(5):45-48.
責任編輯? 胡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