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入新發展階段,學習對于我們來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技術能力提升、改革創新能力提升、綜合能力提升等都離不開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多種場合運用辯證思維多次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主要包括:“一元”與“多元”辯證統一,理論與實踐辯證統一,“古今”與“中外”辯證統一,篤學、篤信、篤行辯證統一,“學”與“思”辯證統一,線上與線下辯證統一,旨在使我們能更好地理解學習,提高學習能力,取得預期的成效。
關鍵詞:習近平總書記;學習;辯證思維;價值
中圖分類號:D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2)05-0021-03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五批全國干部學習培訓教材的序言中寫道:“黨的歷史經驗和現實發展都告訴我們,沒有全黨大學習,沒有干部大培訓,就沒有事業大發展。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就必須更加崇尚學習、積極改造學習、持續深化學習,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不斷增強干部隊伍適應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的能力。”[1]加強學習,是更好適應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要求,是提升自身各項工作能力的需要。掌握習近平總書記有關學習論述的辯證思維,可以加深對“學什么”“如何學”“怎樣學”的理解,確保將學習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而取得理想的成效。
一、堅持“一元”與“多元”相結合的辯證思維
“一元”指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學會用馬克思主義觀念、立場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多元”指的是文化的多樣性,我們的學習要堅持在“一元”指導下的“多元”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鉆研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尤其是新時代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掌握貫徹其中的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地位,才能夠確保自己的思維方式更好地適應時代和事業發展需要,不斷提升判斷能力、決策能力、工作能力。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隨著全球化的加速發展,社會思潮日益呈現出多元化特點,不同的價值觀、道德觀、人生觀、文化觀等之間相互碰撞,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要承認思想的多元化。雖然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和認識可以不相同,但政治立場絕不能含糊,政治方向絕不能動搖,我們需要一個強大的思想武器統一我們的思想和行動,這個思想武器就是馬克思主義。“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是在批判吸收人類全部知識和基礎上產生并且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豐富發展的,是人類迄今為止最先進的思想理論體系。”[2]
在學習過程中,堅持“一元”與“多元”相結合辯證思維,一方面有利于用馬克思主義引領各種社會思潮,統一思想和行動,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掌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更好改造世界,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服務。另一方面有助于放眼世界,用寬廣的視野看待問題。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才能更好地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科學理性地看待國際文明成果,做到求同存異,又有力抵制消極錯誤思潮。
二、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辯證思維
理論來源于實踐,并指導實踐,實踐能夠檢驗理論。“弘揚理論聯系實際學風,緊密聯系思想和工作實際,把研究解決問題作為學習的著眼點,決不能坐而論道、凌空蹈虛。”[3]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要注重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注重學習黨的方針、政策、路線等,要讀原著,讀原文,做到原原本本讀,只有這樣才能系統全面掌握理論。同時,要把研究解決問題作為學習的著眼點,將所學理論運用到實踐中,緊密聯系自身思想和工作實際,促進有關問題的解決。
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只注重理論學習,死讀書,唯書本,只會出現“紙上談兵”的結果,正確理論的作用將難以發揮。反之,只注重實踐,輕理論,就會讓我們不停探索,事倍功半,費時費力。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一方面有助于抓住事物的本質,把握規律性。另一方面有助于解決實際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避免走彎路,做到事半功倍。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學習馬克思主義,不能將其教條化,而是要與中國革命、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結合。實踐證明,在學習馬克思主義過程中,只有將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化,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形成新理論成果并用來指導中國的革命與建設,才是正確的途徑。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的辯證統一,本本主義要不得,經驗主義同樣要不得。改革開放之初,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探索我們沒有經驗,也有人對于改革開放抱有懷疑甚至反對態度。對于這一點,我們強調,既要加強頂層設計又要摸著石頭過河,要將理論與實踐辯證統一,最終走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辯證思維,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是保證學習融會貫通的主要路徑,是強化“真學習”的重要方法。
三、運用“古今”與“中外”相統一的辯證思維
(一)“古今”與“中外”是研究歷史的方法
“古今”是歷史連續性與時代性關系問題,在學習過程中,既要關注“古今”,又要學會“中外”。在今年的“七一”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我們要用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并用“九個必須”①闡釋了如何堅持“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學習歷史,是為了更好地研究把握規律,總結經驗教訓,為了更好地指導以及解決現實存在的問題。只有對歷史有全面深入地掌握,才能理清思路,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現實情況。“關于人類生活形態的考察及科學分析,一般是與人類生活形態的現實發展,循由相反的道路,總是從發展的完成結果開始。”[4]反過來看,我們也要站在今天歷史高度來認識歷史。人們對歷史的認識,對文明的認識,都是從后來追溯先前、逆向考察,逐步深入和發展的。
(二)“中外”是民族性與全球性關系問題
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當代中國的發展同世界各國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放眼世界,不僅要知道自己的情況,也要善于分析他人的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特殊性與普遍性的相結合,才能找到適合解決自己問題的方法,才能更好研究國內國外新形勢、新情況,增強應對復雜局面和形勢,迎接挑戰的能力。
在學習過程中,堅持“古今”與“中外”相結合,一方面有助于確保學習的預見性和創造性。“歷史是一面鏡子,鑒古至知今,學史明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需要系統研究中國歷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類發展歷史規律,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5]研究“古今”,使我們能在歷史進程中總結經驗教訓,把握歷史規律,汲取精神文化營養,更好預見未來發展趨勢。另一方面有助于確保學習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加強對國外先進的經營管理經驗和一切反映當今世界文明進步的新知識的學習,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知識水平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6]研究“中外”,使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更為全面,更好地學習和借鑒一切先進知識,解決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和新情況。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過程中,我們黨在實踐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過程中,著眼大局和長遠,提出改革開放、“一帶一路”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要理念。今天,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應深刻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辯證關系,始終堅持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行統一的整體性思維,深刻認識學習對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意義,以充盈、自信的姿態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新征程,迎接新的挑戰,取得新的輝煌成績。
四、遵循篤學、篤信、篤行相統一的辯證思維
“要篤信篤行學。要學而信,從漸悟走向頓悟,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學出堅定信仰,學出使命擔當。要學而行,學以致用、身體力行。”[7]“學而信,信而行”,要做到“學信行”相結合。要樹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堅定信仰,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相結合,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實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相結合,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創新,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要看到理論對實踐指導推動的積極作用,從而更加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念,尤其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信念,并在此基礎上深化學習,從而掌握規律性。
在學習過程中,堅持“篤學”“篤信”“篤行”相統一,一方面有助于增強學習的動力,堅定理想信念,明確方向,在學習中增長知識、錘煉品格、增長才干。另一方面有利于“以知促行”,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轉化為本領技能,在學習中強化使命擔當。反過來,“以行求知”,在行動中不斷增強學習求知的主觀意愿。因此,要自覺認識篤學、篤信、篤行相統一的辯證思維。
五、堅持“學”與“思”相結合的辯證思維
“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養成善于學習,勤于思考的習慣。”[8]在學習中,我們既要學習,又要思考,要學而思,思而學。對于某一方面的問題,各個流派、各個學者有不同的見解,如果只注重學習,不善于思考,不進行比較分析研究,對所學知識一股腦全盤接受,只會讓自己的認識更加迷惑混亂。同時,只空思考,不讀書,也是不行的。這就好比是關起門來造車,不了解時代發展,不了解國情世情,不從他人已有理論研究成果和實踐成果中總結經驗教訓,把自己陷于空想之中,結果很多疑惑得不到解決。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學習過程中,堅持“學”與“思”的辯證思維,一方面有助于我們養成勤學的習慣,把學習貫穿始終,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確保知識常學常新。另一方面在學習中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養成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有助于增強學習的系統性、全面性以及實用性。同時,也有助于將所學知識轉化為理論素養、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提升改造自身和世界的能力。
六、堅持“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辯證思維
“線上線下同步學習,做到學習跟進、認識跟進,行動跟進。”[9]在學習形式上,要結合時代發展潮流,堅持“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多渠道多途徑獲取知識。“線下”包括讀原著、學原文,聽專題講座、參加培訓交流等。“線下”要求我們原原本本讀原著,扎扎實實讀原文,認認真真悟原理,在讀原著品原文的過程中,做到真學、真懂,保證學習的“原汁原味”。“線上”是信息技術的產物,是時代發展新的學習方式,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并且可以實現資源共享,讓學習變得更加便捷方便。
在學習過程中,要堅持“線上”與“線下”相結合,一方面保證學習做到“原汁原味”,確保學習的全面性和系統性,防止學習出現碎片化、快餐化和片面化。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網絡平臺,保證學習的便捷性和寬廣性,隨時隨地獲取盡可能多的知識點,增加知識儲量和廣度。要正確認識和利用好“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學習方式。
七、結語
“只有把學習搞好了,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和領導作風,才能提高理論素養、掌握正確方法,才能培養起健康的生活情趣,真正提升精神境界,不斷改造主觀世界。可以說,形成良好的學風,是解決思想作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生活作風等方面問題的一把金鑰匙。”[10]學習是推動個人、國家以及政黨成長進步的鑰匙,唯有不斷學習、善于學習,才能與時俱進,永立時代的潮頭。今年是建黨100周年,我們要以此為契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以高度的熱情、正確地方法投入到學習當中,實現學以明理、學以增信、學以養德、學以致用。
注釋:
①九個必須: 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 必須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斗;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必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必須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必須不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必須加強中華兒女大團結;必須不斷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第五批全國干部學習培訓教材序言[J].黨建,2018(2).
[2]習近平.關于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幾點學習體會和認識——在中央黨校2009年秋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開學典禮上的講話[J].黨建,2009(Z3).
[3]習近平.在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旗幟,2019(11).
[4]習近平.努力克服不良文風? 積極倡導優良文風——習近平在中央黨校2010年春季學期第二批學員入學開學典禮上的講話[J].中國內部審計,2010(6).
[5]習近平.致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成立的賀信[J].歷史研究,2019(1).
[6]習近平.干在實處,走在前列[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
[7]習近平.在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旗幟,2019(11).
[8]習近平.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11-15(2).
[9]習近平.在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旗幟,2019(11).
[10]習近平.善學善思善作善成[J].求是,2007(9).
作者簡介:王磊強(1984—),男,漢族,陜西西安人,西安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王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