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浩
許多學生在入學時求知欲旺盛,聰明伶俐,勤學好問。但是,在學校生活一段時間后,學生會出現學習態度冷淡的現象。一些學生甚至變得智力下降、反應遲鈍。筆者認為,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學生不會閱讀。
人的大腦是一個復雜的整體,如果它的一部分不夠發達,就會阻礙整個大腦的工作。在大腦大半球的皮層里,有一些區域是管閱讀的,它們跟腦的一些最活躍、最富于創造性的部分是密切聯系的。如果在管閱讀的那些區域里有了死角,那么皮層的所有部分的解剖生理的發展就受到阻礙。在一些農村小學,學校總是把學生死死地禁錮在教科書內,較少讓學生閱讀課外書,擔心學生因分心而影響課內學習。這樣,學生的閱讀范圍僅限于教科書和作業,常在枯燥中“兜圈子”。這等于用四堵墻把學生與紛繁復雜和豐富多彩的外界隔離了開來。這時候,學生在教師的督促下僅僅只去“搬弄”課本上的所學知識。這對學生的智力無疑是一種扼殺。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課外閱讀對學生的學習和成才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一、幫助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首先幫助他學會閱讀
重視課外閱讀,不是說不要學生深鉆課本上的內容。課外閱讀,是課內學習的“大后方”,是對課堂教學的有力配合,是幫助學生把已有的知識弄得更明白的活動。所以,教師要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這不僅不會增加學生的負擔,而且會有力地促進課內的學習。
第一,一般由教師挑選介紹給學生的書刊,都是用最顯明、最有趣、最引人入勝的形式來揭示知識的。和教科書相比,它可以深入淺出地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從而多方式地展示科學的“壯觀”和真理的“威嚴”。這樣,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而且也容易為學生所接受。
第二,每一本書都可以為學生打開一個新奇的世界,而每一個學生在這個新奇的世界面前都不會無動于衷。豐富多彩的世界和人類智慧的力量必然會使學生驚奇和贊嘆。正像亞里士多德所說的:“思維是從驚奇開始的。”正是學生發自內心的驚奇,才會激發學生的能力。所以,課外閱讀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有效地發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第三,在學生閱讀的課外書中,必然會有千萬個接觸點,是跟課堂上所學的教材相通的。正因為這些接觸點,才把課內課外的知識連成一片,形成一個廣泛的“智力背景”。這個“智力背景”猶如一片肥沃的土壤,使在課內學到的新知識不斷地在這片土壤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所以,如果學生一步也不躍出教科書的框架,那就談不上對知識感興趣,談不上對課內知識的理解。
二、少年的自我教育是從讀一本好書開始的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最好方法,就是讓學生去讀書、讀好書、讀有益的書。
學生時期正是學生富于幻想和形成理想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我們把那些講述各類科學知識的書籍;把那些描寫為征服自然和與邪惡勢力作斗爭的英雄人物的書籍;把那些記載著為探索真理而努力、為建設祖國而刻苦學習的事跡的書籍等一一介紹給學生,并引導他們進行認真閱讀。如果每個學生都找到一本他最喜愛的能使他如癡如醉的書,那么,這本書就可以在他的心靈中永遠留下痕跡,以至影響他的人生態度。所以,教師有責任幫助學生找到他“自己的”那本書。這是對美好心靈的啟蒙,“是自我教育的開端,是面對自己良心的自白”。正因為如此,所以每一個教師都應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從不間斷地、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閱讀好書,讓學生在閱讀中凈化心靈,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三、課外閱讀應注意的問題
1.有選擇地讀書
第一是選好書。書有優劣好壞之分,不加選擇地閱讀,就難免要被壞書引入岐途。若學生讀完小學、中學后都不知道如何閱讀,或者閱讀的范圍如以往那樣狹窄,或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小說,那么他的內心世界就會變得粗魯,就會去尋找“感官刺激”,而這往往會把學生的一切人性糟蹋殆盡。
第二是選有用的書。一個人以有限的精力不可能讀完無限的書籍,這就要在確定學習方向以后,拿出主要的精力閱讀與自己學習目標有關的書,特別是要精讀一些經典的有用的書,切忌沒有目的地亂讀書。
2.配合課外閱讀開展活動
為了激起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提高課外閱讀的水平,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閱讀后活動。比如,開展詩歌朗誦比賽、故事會、讀書心得報告會;發動學生自辦小報,自編手抄書,寫讀書筆記,寫書評;還可以開展“故事大王”比賽、講演、讀書筆記、作文評展,等等。
3.為學生課外閱讀創造條件
作為學校,自然是應該辦好圖書室。除此之外,每一個班還應辦好圖書角、閱報欄。學校要發動學生集體訂閱報紙,發動學生家長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為學生捐獻讀書。只要學校和教師盡可能地為學生課外閱讀創造條件,那么,在學生中就不難形成愛書、讀書、買書的良好風氣。
過去,學校往往忽視課外閱讀,幾乎把全部精力都花在課內學習上。這違背了教育規律。令人欣慰的是,近幾年來,素質教育被提到新的日程,且正逐步施行。其中,課外閱讀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讓我們都來重視課外閱讀吧,課外閱讀,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既沒有帆,也沒有風。
[本文系廣州市中小學智慧閱讀小課題“小學語文智慧閱讀課堂活動設計與實踐研究”(課題編號:GZJYZY2020-152)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沈曉艷.試論青少年正確閱讀習慣的培養[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06.
[2]陳鳳花.中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理論和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
[3]王慧榮.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研究——以呼和浩特市實驗中學為例[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