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葦
(上海立達學院,上海 201608)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同時,其消費水平與需求結構的變化對設計師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隨著消費者心理的不斷成熟,除了成本和價格的競爭,更多的是產品的特性、質量、品牌、服務等方面的競爭。因此,為了在當前激烈的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中國服裝企業和服裝設計師必須改變現有的設計思路,找到適應當前服裝市場需要的途徑。個性化服裝設計就是有效的方式之一。“以人為本”的定制服裝重新贏得人們的青睞。
蠟染作為我國最古老的紡織印染工藝之一,由于手工印染方法較為傳統且圖案精美,蘊含著少數民族的勤勞智慧,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深受現代人喜愛[1]。位于黔東南地區的丹寨苗族蠟染,屬于獨特的蠟染藝術,堪稱我國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藝中的一朵奇葩。其中,白領苗的蠟染藝術成就最高,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和審美差異特性[2-5]。目前,這種傳統手工藝的繼承和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何保護和傳承這種手工藝,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和思考[6]。基于蠟染的起源、發展和現狀以及丹寨苗族蠟染中所包含的文化內涵,本研究從工藝方面研究其組成和形態變化的藝術特點、圖案的意義和文化價值,深入分析丹寨苗族蠟染工藝在現代女裝設計中的應用方法。
據文獻記載,丹寨原是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所屬的一個民族自治縣,后在1959年全省行政區域調整后,才劃歸到凱里縣。丹寨蠟染主要是指丹寨縣和三都水族自治縣的白領苗蠟染,主要用于女裝的墊肩、衣袖、圍腰、背帶等服裝輔料和被子、床單、窗簾等日常生活用品的裝飾。丹寨蠟染工藝精湛,其圖案一般占據較大面積,線條細膩、刻畫細致,極具想象力,使蠟染作品形成了簡單樸素、自由奔放的風格,讓藍白相間的色彩效果鮮明地呈現在服飾中。
在藝術表現方面,特別要指出丹寨蠟染服裝上半身的圖案裝飾中頻繁出現的窩妥紋樣,進一步證實了丹寨蠟染服裝對丹寨婦女而言不是一件簡單的衣服,是對歷史文化的傳承。
在造型表現方面,丹寨蠟染服飾的裝飾紋樣—窩妥紋的裝飾和位置基本不變,穿大領對襟短衣的款式,下身著兩片式長裙。為了增強長裙的藝術表現力,一般強調圖案的主體部分,其他部分則簡化,或只在輪廓中填充簡單的幾何圖案。在構圖上,還有各種動物、花卉等安排。構圖的方式多樣化,表現出天真浪漫的想象力和廣闊的時空感。
在顏色表現方面,丹寨蠟染服飾主要采用黑、白、藍3種顏色,通常在不自覺中描繪丹寨人自古遷徙的故事以及藍天白云的情景,特別是蠟染的部分,展現出一種藍白色彩之美。為了不讓服裝顯得太單調,在上衣部分會局部運用一些彩色的刺繡,使用更加豐富的顏色在藍白色之間進行點綴。
丹寨蠟染源于縣東南面的揚武鄉、排調鎮一帶,以揚武鄉的排莫村、排倒村和排調鎮的遠景村為中心,人們習慣將丹寨聚居縣東南部的排倒、排莫兩個村合稱“排倒莫”。兩個村寨均為苗族聚居之地,是中國蠟染藝術的發祥地之一,正是由于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為傳統文化的保存提供了一個溫床,也正因如此,丹寨是中國南方古代蠟染藝術保存較完整的地方。“排倒莫”的蠟染是丹寨蠟染藝術的典型代表,圖案特點是以花、鳥、蟲、魚為主要描繪對象,在寫實、夸張、變形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制作出的成品風格古樸典雅、粗獷豪放、美觀大方,堪稱印染藝術中的瑰寶。
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在蠟染圖案的歸納和總結上下足了功夫,在考察時收集整理了很多蠟染圖案。丹寨蠟染圖案可以分為自然紋樣和幾何紋樣兩大類,將自然界中的花、鳥、蟲、魚作為圖案的素材[5]。從非遺傳承人畫娘的口中得知,畫出的花紋絕不是自然的翻版,且每次都不一樣,是從生活中觀察、提煉出來的,再通過豐富的想象力變化而成。丹寨蠟畫藝人最擅長展現蝴蝶、鳥、魚和花朵。
3.1.1 自然形象題材
傳統蠟染圖案可以分為八大類:蝴蝶紋、魚鳥紋、馬蹄紋、蜈蚣紋、龍紋、漩渦紋、梨花紋、銅鼓紋。另外,在苗族傳統蠟染中,有一種常見的螺旋形紋樣,在丹寨蠟染服飾中出現頻率較高,苗語稱“窩妥”。綜合來看,以丹寨、三都和都勻一帶苗族婦女上衣上裝飾的“窩妥”紋最為嚴謹與考究(圖1)。此外,還有梨花紋、銅鼓紋、蓮花錦雞紋、花鳥壽桃紋等,都極具特色。

圖1 丹寨萬達小鎮畫娘繪制的“窩妥”紋(筆者拍攝)
3.1.2 幾何紋樣
據近三四百年來的實物史料分析得知,丹寨蠟染的紋樣和風格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如1900年以前的蠟染作品線條粗獷,幾何紋樣較常見,許多紋樣直接源于銅鼓,而動植物紋樣造型古拙,有幾何化、概念化的特點。在社會進步、政府大力推動和提倡下,女孩不再在家專職務農,而是走進課堂,點蠟功夫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民間雖不乏點蠟高手,但也已不多。蠟染紋樣也受其影響,日趨隨意,漢族文字圖案明顯增多。
蠟染是一種浪漫的藝術,能夠巧妙地傳達創作者的思想感情。動植物主題的圖案不只注重外在美,還講究與人的聯系。人與自然的結合、動植物的結合以及物與物之間的轉換,體現了人與植物、動物以及自然的相互作用。
“凡有文明,皆有衣著。”在中華文明綿延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服裝的發展伴隨著一個民族的傳承與創新。女裝設計的變化,反映出不同時代人們審美的變化與藝術的發展形式。中華民族服裝的表現形式多樣,或直接呈現,或以文字、繪畫、雕塑、工藝品等為載體驚艷世人,震撼心靈。
女裝設計是現代服裝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的變遷和人們審美的提高,設計師常用的一些元素逐漸成為女性消費者的首選。當前科技、文化、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的審美觀念、藝術觀念不斷進步,新理念、新材料、新技術的出現促進了女裝設計的變革。
現代女裝設計在融合了現代藝術之美的同時,也應用了高超的技術。基于此,設計師不斷挖掘和創新,既保留了手工設計的本質,也賦予其藝術美和技術性。
在現代女裝設計領域,民族文化的象征性符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較高的文化價值。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符號,如皮影、剪紙、泥塑、生產工具、民俗建筑等,能夠反映出人們的價值取向,同時作用于人們的精神世界,形成獨特的文化意識。丹寨蠟染服飾表達了創作者對美好事物的期許,與現代女裝設計的獨特性相適應。
設計與傳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現代女裝設計能否與傳統相融合,是中國現代女裝設計面臨的主要問題,同時也影響著中國現代女裝持續發展與創新。
在設計領域,應強調傳統文化的價值,不能輕易去除。民族傳統、社會傳統、時代傳統是“傳統”的3個方面。
中國是有著各種各樣民族傳統的國家,豐富的民族傳統可以給現代女裝帶來各種各樣的技巧。但應該注意的是,民族傳統需精細化,并經過二次加工創作,使其具有“神似但形不似”的藝術效果。這種“神似”的藝術效果是女裝設計的最高形式。
社會傳統實際上是指生活經驗以及社會習俗。實踐源于生活,現代女裝設計也必須走進生活。社會傳統具有抽象化、不確定性,設計師需要隨時與市場保持聯系,深入探究社會傳統的內涵,挖掘隱喻部分,并就此進行延伸,形成獨具特色的女裝設計指導理念。
丹寨蠟染圖案在現代女裝設計中應用較多的是幾何紋樣,尤其是幾何圖形和冰裂紋,在各個品牌中應用非常廣泛,在各大品牌服裝秀場都能看到。丹寨蠟染的應用提升了現代女裝的個性化,具有強烈的情感表達力。
(1)在傳統的服裝藝術中必然有不符合現代的“糟粕”部分,如果不加以改變、剔除,一味地固守傳統,便無法保護與傳承傳統手工藝,進而使其在眾多的藝術形式中顯得過時和落伍,最終失去活力。
(2)丹寨蠟染服裝元素具有中國風格和特色,蘊含典型的民族特征,被普遍應用于現代中式服裝中,以展現服裝的中式風格。采用簡單搬用的形式或者運用各種元素進行簡單的拼貼而呈現的整體效果,如果沒有內在的精神邏輯作為支撐,便無法傳達出傳統文化的精髓,只會使設計流于表面。
(3)丹寨蠟染服飾屬于傳統服飾文化,當然也是中國文化元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丹寨蠟染應用于現代女裝設計時,應避免過分濫用蠟染及其他中式元素,在充分考慮適用人群和穿著環境的基礎上進行恰到好處的設計,使設計不因濫用而顯得拙劣和低級。只有恰到好處的設計,才能更好地展現傳統服飾文化的魅力,增加服裝的藝術價值。
(4)只有超越表面形式,通過具體的服裝形象體現出的內在中國氣韻才能達到“神似”。因為缺少對中國文化的充分理解,所以無法展現出以傳統文化為根基的精神氣韻。傳統文化講究儒家中庸、和諧的理念和道家淡薄、無為的思想,體現在服裝中就是“天人合一”的著裝觀念。
中國現代女裝設計是一個具有創造性思維且與實踐結合發展的過程,從本質上看,是一種全新的個人創作概念。丹寨蠟染在現代女裝設計中的應用,不僅充分體現了服裝的個性化和多樣性,還滿足了社會和個體對服裝產生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