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梓丹
(蘇州大學 藝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123)
蘇州這座歷史文化古城沉淀了兩千五百余年的吳文化底蘊,蘇州園林的形成到鼎盛發展與江南經濟文化發展關系密切。蘇州人在創造物質文明的同時,也創造了燦爛的吳地文化,為蘇州園林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文化資源。
蘇州園林中的拙政園、留園、滄浪亭、獅子林等園林于1997年、2000年被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蘇州園林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是歷史遺留的重要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是中華園林文化的翹楚和驕傲,具有延續藝術價值的意義,其深厚的文化魅力的保護和傳承受到世界的關注。
中國蘇州古典園林所蘊含的中華哲學、人文歷史、藝術價值等源遠流長。以獨特的造園手法,在建筑布局等方面巧妙地融入變化無窮、不拘一格的藝術手法,將植物盆栽、重山疊水置于有限的空間里,體現出古人物化詩詞書畫的理念,并配置匾額書畫、家具陳設等各式擺件來體現古代的哲學思想文化形態和審美情趣[1]。園林的配置承載著自然理想的藝術風尚,形成了清幽明凈的意境,創造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居住環境。
絲巾設計對蘇州園林文化進行挖掘,以園林元素造型的提取再運用為主要方式。以繡娘絲綢為例,絲巾《錦繡園林》以荷葉太湖石、園林建筑作為主要元素,結合湖水營造前中后景的空間傳遞,以荷葉荷花為前景,太湖石為中景,園林建筑與植物作為遠景,協調畫面中心的水路形成獨特的觀賞視角,展現園林的景色。絲巾《格調雅園》采用時尚的幾何分割形式作為構圖,園林建筑以適宜的角度巧妙地融于分割中,并用楓葉芭蕉、流水波紋等紋樣裝飾,形成時尚性與主題性兼具的畫面。
近年來,蘇州園林旅游業發展迅猛,提高了消費者對蘇州園林主題絲巾的消費需求,而市場上相關主題的絲巾較少,且中低端絲巾產品同質化現象突出,形成形式與內涵無法相互延伸的市場現狀[2],因此,園林主題絲巾在商業設計領域中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設計靈感源于蘇州園林特有的文人氣質與意境氛圍。蘇州園林受到歸隱文化的影響,是文人隱士將個人的情思意韻寄托于山水園林的物質載體[3]。園林的建造因文人的風骨人格、情懷觀念、審美與理想成為文人精神的一種依托和延續。園林中的建筑結構、花窗圖案、植物、家具、書畫和各式擺件等都體現出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與審美趣味。
3.2.1 元素提取
元素提取樣式如圖1所示。

圖1 元素提?。üP者繪)
提取園林中的建筑、花窗為主要元素。蘇州園林建筑在造型上相對古樸,色彩偏向沉穩的栗色、青灰色色調,保留四平八穩的造型結構,維持畫面整體的靜態均衡感。瓦片、木梁窗框等采用了深灰色或栗色。為構成絲巾清新的搭配氛圍,運用簡潔明快的線條勾勒造型,采用亮麗跳脫的藍紅填充色塊,形成具有反差的建筑元素色彩。
花窗的結構有繁有簡,集合幾何線形、花草紋樣等不同紋樣的窗芯,取其中最明顯的紋樣特征,以平順流暢的線條概括,并根據畫面需求進行疏密有致的搭配,在分割成的扇形幾何中排布,具有強烈的裝飾作用。屏風作為背景,其輪廓以高低起伏的山體線形進行設計和簡要刻畫。
植物紋樣是以芭蕉、銀杏、松樹、杜鵑、荷葉、竹葉為主的寫實造型。松樹保留了挺直的枝干特點,精準體現針葉成束大小、新舊枝葉的形象特點;銀杏樹不同于完全寫實的松樹,而是用葉面加線條形成疏密的豎形連串造型,可豐富裝飾效果。杜鵑、荷葉、竹葉均用簡練的線條概括填色。
白鷺形象優美,用線面的形式充分展現其頸脖曲線流暢優美、羽翼潔白純凈的特點。根據浮云聚散無常的特點,采用具象的迂回造型添加裝飾線條,以縈繞回轉的形態營造幽靜的意蘊。舟船點綴荷花池,渲染園林的閑適氛圍。動態的植物與靜態的建筑相互掩映穿插視野,營造層次多樣的氛圍。
3.2.2 解構重組
根據花窗幾何線性結構的特點,通過結構重組形成八角鏤空花窗,排布于畫面邊緣,這種規律性強的特點可以增強畫面的節奏與韻律。為塑造平靜的水面,充分利用建筑的造型搭配,精心別致,形成了“水中倒影”的處理效果,借隱約的幻景渲染出園林安逸幽雅的氛圍。
屏風的山形輪廓在分割屏風上下兩層時再次出現,中部的山形起伏因作為視覺中心更為細致。在建筑的背景中,山形繼續重組,用線條裝飾山脈,具有寫實特點。
杜鵑形態自然、角度多變,在畫面中作叢狀紋樣;暗色枝葉襯托亮色花瓣,增強立體感。取其中一組紋樣錯位組合,打破原有秩序,得到四角裝飾紋樣[4],色彩明度關系微弱,點綴輔助視覺中心并形成圖案間的呼應效果。
3.2.3 寓意特點
松樹象征文人內心清亮有節、傲骨錚錚的君子之道。芭蕉常與竹搭配,在詩歌、繪畫中皆有一席之地,借“雨打芭蕉”抒發愁緒,運用筆墨丹青描繪芭蕉的身姿搖曳,趣味盎然。荷花是清廉正直、高尚高潔的象征。植物紋樣在內涵寓意上,適應園林的文化氛圍。
白鷺具有高潔的寓意,是文人內在思想情操的表達,增強了畫面的運動感、趣味性與生動性。園林中浪穩風輕的湖池不乏湖舫櫓船,作品中借舟船的“自由”渲染氛圍,與畫面中的環境構成完整的意象圖,傳達出園林文人對自由隨心、隱逸與棲息心靈的精神理想。
以傳達園林文人氣質的意境氛圍為思路,提取多種元素進行重組,依據裝飾圖案設計中主次關系、虛實關系、疏密關系協調統一的規律,構建空間層次關系,融情于景,呈現出和諧的自然畫面。
基于蘇州園林呈現出的舒緩意境,筆者在設計實踐中注重圖案元素與構圖氛圍的融合銜接,強調自然與文化的過渡,實現蘇州園林元素在圖案上的寫實轉化和形態再現,進行富有文化和藝術趣味性的主題表達。借鑒中國風的絲巾圖案,展現出蘇州園林的文化內涵、格調雅致以及對稱柔和的藝術氛圍。
采用對稱式構圖,以畫面中軸線為對稱中心,配置造型、數量、顏色大致相同的裝飾元素。在畫面四周配置線性結構造型的花窗元素,內部以屏風造型作為面狀結構,并將園林景觀繪于屏風中。花窗與屏風皆為硬朗造型,相似的結構組合形成平面構成中的秩序性與條理性。
花窗結構與角花紋樣裝飾屬于有規律的反復單純紋樣,可以平衡屏風中園林景觀的動態感官,同時展現出整齊、有秩序的形式美感,符合平面構成中運動與靜止的設計。景觀裝飾分上下兩個層次,上層以建筑與倒影有機配合,下層以裝飾紋樣為主,畫面中間繪制清朗的荷花池,使構圖緊湊自然,整體與局部的關系亦松弛有度。
3.5.1 主次層次表達
元素造型的大小、復雜程度以及留白和密度差異決定畫面呈現的視覺效果。在畫面內外結構作視覺重量的區分,可形成疏密有致的層次關系。外部結構的花窗造型用簡潔疏朗的線條表現,簡單的造型以條狀形式分布在邊緣,密度較低、視覺重量小;內部屏風面積占畫面主體地位,其內部的建筑、植物等圖案刻畫復雜、密度大、聚集性強,且色彩對比度高,在留白處理的整體色塊背景下,視覺重量較大。
3.5.2 點線面層次表達
平面構成中的點元素是視覺焦點,因此,將主體元素置于畫面的中心位置,使其具有識別性和集中突出表現。元素的線條用直線、曲線穿插組合的方式,形成畫面的工整秩序感與韻律節奏感,產生動靜層次;將園林元素造型作塊面的提煉簡化處理并進行關聯性組合,在視覺上具有強烈的表現力,同時將主體物與背景空間的協調關系有機融合,準確表達主題,獲得具有良好視覺效果的圖案作品。
3.5.3 顏色層次表達
作品色相以紅藍為建筑物的主體顏色,其視覺重量大,在淺黃色背景下,用飽和度較高或較深的顏色,更易突出主體元素,不僅具有說服力,也可以產生視覺吸引力。利用明暗對比,將深色的屏風背景置于畫面底部,符合自然心理預期。在暗色背景下,降低色彩明度與對比度,形成第二層次的色彩關系。
結合消費者的審美標準與色彩搭配原則,考慮個性化穿搭的需求,針對實踐中絲巾圖案上寫意山水手法構圖、古典雅致的風格以及自然和諧的園林情境,本次絲巾圖案設計提出了兩種配色方案。
配色方案一為溫雅的藍灰色(圖2)。以溫雅的藍灰為主色塊、梨色為輔,主次顏色的配合在有序的結構中可以增強層次感、豐富視覺感官效果。主體元素使用濃粉色和淺藍色等活力糖果色,在平和的意境中給人醒目清亮的心靈感受,注入現代感與時尚感,在穿搭上給人纖細、柔軟的感覺。

圖2 蘇州園林主題文化絲巾配色一(筆者繪)
配色方案二為適宜搭配服飾的絹色色調(圖3)。以濃粉色為主、絹色為輔,將色相相同、明度不同的粉、橘色在相近的元素中重復使用,豐富了色彩層次。色彩間的相互聯系增強了畫面色彩共性,有利于營造協調平和的搭配氛圍。

圖3 蘇州園林主題文化絲巾配色二(筆者繪)
傳承和發展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推進文化建設的強大動力。蘇州園林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是歷史遺留的重要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既融入了古人物化詩詞書畫的理念,又承載著審美情趣、自然理想的藝術風尚。蘇州園林設計是中國傳統文化偉大生命力的充分展現,具有古代藝術情懷的永恒感染力。以絲巾創作的藝術形式,使造園者在傳統生活中的美學思想得以延續與傳承,是宣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理想載體。
本研究就蘇州園林的構園要素、意境氛圍進行分析和探討,歸納其造型特點、圖案寓意和色彩構成,結合圖案設計原則與方法,呈現主題性絲巾圖案設計的形式,有助于推動與實現園林文化和現代化生活的結合,引發人們對園林文化內涵的關注和了解,使蘇州園林文化具有更廣闊的傳播空間,更好地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