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源媛
(拉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西藏 拉薩 850000)
21世紀的三大主題:“美麗”、“財富”、“健康”,其中健康才是重中之重,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去。但是據曲宗湖、楊文軒研究發現:“當代的學生普遍不喜歡鍛煉,造成我國大、中、小學各個年級學生近視率有所上升;各年齡階段的學生肺活量水平仍舊呈下降趨勢;學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等身體素質進一步下降”。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尤為重要。
如今國家大力發展體育產業,社會上的籃球比賽的舉辦審核也簡單化,加之大力宣傳,大大小小的社團數不勝數,然而高校籃球社團的發展卻很滯后,據金暉研究發現:“對于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與管理,一直是我國學校體育管理的難點,雖然絕大多數高校都成立有體育類社團,但由于管理不完善、宣傳不力等因素導致其在校園內影響不廣”。如今高校籃球社團所面臨的問題小到個人籃球知識的普及,大到籃球社團的運營和發展。
對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成都理工大學、西華大學、成都體育學院、西南石油大學、成都大學7所有籃球社團的高校負責人進行調查,并隨機抽取若干名注冊高校籃球社團的在校學生為調查對象。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成都體育學院圖書館、中國知網及互聯網查詢有關高校社團、籃球的文獻資料,進行歸納、整理、總結,為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2)問卷調查法。
本問卷共兩份,一份為高校籃球社團會員問卷,一份為高校籃球社團負責人問卷。利用信息時代大數據的便捷性,代替普通問卷的局限性、低回收率,以網頁問卷調查的形式制作發放。過程中多次翻閱相關文獻,并保持與指導老師及校外籃球愛好者的聯系,在經過一系列的咨詢和修改下制作完成,保證了問卷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之后發送會員問卷鏈接(https://sojump.com/jq/12526269.aspx)到各高校籃球社團的會員群,發送負責人問卷鏈接(https://sojump.com/jq/12718847.aspx)給各高校籃球社團負責人,問卷每個ID只能填寫一次,且填完才能提交。調查中共回收163份會員問卷,有效問卷163份。負責人問卷回收8份,有效問卷8份。
(3)數據統計分析法。
本文通過問卷星軟件進行數據的整理與統計。
(1)社團活動開展周次數、人員參與度統計與分析。
由表1、2可知,調查中只有12.5%的社團不開展活動;75%的社團開展活動的周次數達到了1-3次/周;12.5%的協會開展活動的次數達到了3-5次/周;會員對社團活動的參與度不超過40%。社團活動次數的定期開展和次數保障,表明了大多數高校籃球社團逐漸趨向模式化和系統化,但內部構建和組織不完善,活動的組織和宣傳力度較弱、形式單一、缺乏吸引力,多數的會員趨向于進行自由式的籃球運動。

表1 協會活動開展周次數統計(單選)

表2 會員對社團活動參與度統計(單選)
(2)相關知識講座開展及高校交流情況統計與分析。
由表3可知,成都市高校籃球社團有50%在每學期能開展1-3次籃球相關的專業知識講座;有50%的高校籃球社團沒有專業講座的指導。從數據表明,高校籃球社團普遍缺乏專業的指導,社團成員缺乏與籃球運動相關的專業知識,對籃球活動的了解僅僅停留在淺層面。由表4可知,87.5%的籃球社團一學期會和其他學校的籃球社團交流1-3次,說明了各高校社團意識到需要彼此借鑒學習,將高校籃球社團發展壯大,但是交流次數過少,不夠深入。

表3 每學期籃球專業知識講座開展統計(單選)

表4 每學期與高校籃球協會的交流次數統計(單選)
(3)相關硬件資源調查統計與分析。
由表5可知,37.5%的社團活動時有專業老師帶隊,傳授知識技能,但是遠遠不能滿足社團發展的需要;50%的學校內有完善的籃球場地,為協會的活動提供基本的條件;75%的高校籃球場有照明系統,其中還有部分學校基礎設施還比較薄弱。這說明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重視學生的身體素質,逐漸建立健全更加豐富和寬闊的活動設施和活動場地,但力度遠遠不夠。

表5 學校相關硬件資源統計(多選)
(4)運營協會的阻礙因素統計與分析。
由表6可知,成都市各大高校籃球社團運營的最大問題在于社團的經費來源,學校相關部門給予的支持力度不夠,對于校園運動的重視度不夠。協會中會員的參與度顯著不高,說明協會的活動組織存在較大的問題,協會缺乏具有影響力度的籃球活動,側面也反應了成都各大高校新興籃球社團的現狀和發展阻礙,即缺乏相關專業知識技能的指導和培訓。由于場地的缺乏也很容易導致籃球場地擁擠,阻礙籃球進程的情況,籃球訓練也備受阻礙。

表6 運營協會的阻礙因素統計(多選)
(1)籃球時間選擇、籃球周次數、單次籃球運動的時間統計與分析。
由表7可知,對于籃球時間的選擇上,選擇在晚上進行籃球運動的會員為91人,占調查總人數的55.83%;有55人則是選擇不定時籃球運動,占會員總人數的33.74%;與協會一起參加籃球活動的會員只有9名。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大部分會員的空閑時間集中在晚上,協會的組織能力太差。由表8、表9可知,49.08%的人選擇籃球1-3次/周;39.88%的人籃球3-5次/周;11.4%的人籃球5次/周以上。短時間籃球(1h)的人數占45.4%;中長時間(2h)的人數占39.86%;長時間(3h以上)的人數只占總人數的11.04%。說明協會中大多數人只是初步接觸籃球,籃球運動次數較少,時間短;只有極少數人將籃球運動真正融入到了生活中,籃球鍛煉次數和時間達到了較高的水準。

表7 籃球時間選擇統計(單選)

表8 籃球周次數統計(單選)

表9 單次籃球運動的時間統計(單選)
(2)對是否參與城市籃球賽、業余籃球比賽等競賽及相關專業裝備購置情況統計與分析。
由表10可知,在協會中有48.47%的會員參與過城市籃球賽、業余籃球比賽等專業競賽。說明大家愈加重視此類籃球運動,其相關的專業競賽也越來越受到國家和人民的重視,籃球類專業競賽逐漸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參與籃球相關的專業競賽也成為了一種新的潮流。而由表11可知,76.07%的人擁有專業的籃球鞋;33.13%的人員購置了籃球;護具、球服、背包等較專業的裝備購置率分別為13.5%、17.8%、9.83%。說明大多數高校籃球社團會員對于籃球裝備的要求僅限于基本條件,僅少數人趨向專業化和標準化,高校學生無固定經濟來源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

表10 是否參與城市籃球比賽,業余籃球比賽等競賽統計(單選)

表11 相關專業裝備購置情況統計(多選)
(3)阻礙會員從事籃球運動的因素統計與分析。
由表12可知,對于36.2%的會員來說,學習之余,空閑時間并不充裕,花費大量的時間在籃球運動上是阻礙進行籃球運動的主要原因。會員中有47人(占總人數的28.83%),認為從事籃球運動需要額外承擔高額的裝備費用,開銷壓力大也是阻礙籃球運動進行的原因。場地的限制,也導致籃球運動、籃球訓練無法正常開展。據田雨普研究發現:“美國人均體育運動場地已高達16m2,更何況美國高校學生的人均體育場地面積”。會員中也有少數人認為籃球運動過于枯燥乏味,進行室外籃球運動時也存在一定的安全問題等諸多問題成為了阻礙會員進行籃球運動的原因。

表12 阻礙會員從事籃球運動的因素統計(多選)
(1)成都市各高校籃球社團普遍在近兩年內成立,規模在200人以上,成員性別比例差異較大,男性多女性少;(2)會長或負責人全部為男性,在日常活動的組織開展中考慮不夠全面,對細節把控較薄弱;(3)對于籃球相關活動的組織和宣傳力度較弱,缺乏吸引力;活動形式單一,多數會員趨向于進行自由式的籃球運動;(4)開展步相關的專業知識講座次數較少,導致高校籃球社團普遍缺乏專業指導。社團成員缺乏與籃球運動相關的專業知識,對籃球活動的了解僅僅停留在最淺顯層面;(5)社團運營的主要問題在于缺乏經費,以及學校相關部門的支持力度不夠等問題;(6)有部分高校存在場地緊張、設施設備不夠完善、管理缺乏引導等問題。
(1)加大學校宣傳力度,提高社團知名度。
提出的建議如下:①社團注冊并運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推送籃球相關的專業知識以及籃球帶來的積極影響等;②社團聯合相關部門制作籃球相關的宣傳海報,張貼到各學院教學樓和宿舍的宣傳欄,并定期更換內容;③社團可以通過學校相關部門定期展開籃球相關的專業知識講座,引導大學生建立“自我健身、自我鍛煉”的意識;④積極組隊參與校外賽事,提高社團知名度。
(2)發展自身團隊意識,提高社團競爭力。
提出建議如下:①設立競賽訓練部,提供專業指導和訓練;設立財務部門,做到社團財務的公開、透明;設立活動部,統籌策劃每一次活動;設立后勤部,協助活動的開展,及社團財物的使用和保管;設立外聯部,負責協會和其他協會,相關機構聯系、溝通工作,尋求贊助商的合作;設立宣傳部,負責協會內所有活動的宣傳工作,如張貼宣傳海報,網絡宣傳等,并記錄各會員的個人檔案、資料,如活動出席情況,對本會的貢獻等,以便調閱,從而對會員的平時表現做出客觀的評比;②針對社團男多女少的現狀,在宣傳招新期間,重點發展女性會員,培養社團女性干部;③成立籃球隊,參加校外賽事,為校爭光,提高協會和學校的知名度,引起學校相關部門對籃球社團的重視;④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日常活動的開展,以此來提高社團會員的積極性;⑤社團與體育背景院校合作,聘用體育專業的指導老師,獲得籃球相關專業知識技能及注意事項的指導,并發展和培養本社團的具有專業知識技能的人員;⑥重視安全問題,做好安全預防工作,對社團每一個成員普及急救、自救的基本理論知識并進行實際演練,做到防患于未然;⑦重視與各大高校籃球社團的交流,獲取籃球相關的專業知識和社團運營的經驗。
(3)團委、體委等學校相關部門重視并支持籃球社團的發展。
為響應“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全國學聯聯合下發的全國高校范圍內全面啟動和廣泛開展大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主題群眾性課外體育鍛煉活動,充分發揮各高校的工作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提出以下建議:①從學校體育運動委員會和學校社團聯合會成立專項資金,給予社團運營支持;簡化經費申請流程,保障社團活動的正常開展;②要求學校相關部門在籃球場安裝照明設備,學校相關部門派專人對籃球場進行管理,避免造成一切安全隱患;③學校團委、體委等相關部門應盡力支持活動開展并簡化活動審核流程;④學校體育運動委員會聘請具有籃球相關專業知識技能的老師,對社團成員進行有針對的理論知識指導和訓練。
(4)學校與社團相互配合,建立長效機制。
高校籃球社團的發展不僅要靠社團內部的努力,還要靠學校相關部門的引導和配合。對此,提出以下建議:①采取強硬措施,例如:參與大學生體質測試的前提是必須經過籃球社團定期、定量的科學訓練;以籃球打卡的形式,規定大學生一學期的籃球次數和時間;②采取鼓勵措施,例如,對參與社團活動積極的會員提供一些簡單的籃球裝備獎勵;對社團有突出貢獻的個人可抵部分選修學分;對參與校外籃球賽等比賽為校爭光的同學進行參賽費用補助等獎勵;③樹立優秀個人或集體形象,以榜樣的力量影響學校的籃球鍛煉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