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露、代健、馬賽 /中國航天標準化與產品保證研究院
標準是軍工質量水平的重要依據、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和企業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手段。為進一步加強標準化對軍工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作用,加快推動標準化向支撐組織成功和市場競爭轉型,需要針對單位建立標準化檢查和評估指標體系,提升標準競爭力。
單位標準化水平評價是一個單位的標準化綜合能力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條件下的量化考核,以標準化管理、標準體系建設和標準實施應用等開展情況及相應數據為基礎,通過選擇與單位主業及其標準化工作密切相關的指標要素,構建一定的量化評價指標體系,通過模型分析計算形成一組可比較的數據,用以衡量單位的標準化綜合能力。
通過構建軍工企業集團單位標準化水平評價體系,不但可對單位質量管理體系評估進行標準化要素的量化評價,還可以常態化監督和考核單位標準化工作情況,促進單位標準化綜合能力提升,推動單位科研生產轉型升級、經營管理提質增效,對加快企業集團“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提升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世界一流軍工企業具有重要意義。
標準化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基礎性、戰略性和引領性作用,已經成為反映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科技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標準化水平如何評估已成為企業管理者、政府決策者迫切需要掌握的重要信息。
國外對于標準化水平評價多從標準化產生的效益進行評估。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曾發表“標準化經濟效果”專題研究報告,全面介紹各國在標準化與經濟效果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并于2010 年3 月正式發布“標準經濟效益評估方法”,鼓勵各成員國在科研生產、銷售等環節中運用。美國國際會計師公會(AIA)對于標準化效益評估制定了標準NAS 1524:2012《標準化節約的確定與計算》。德國通過對標準化效益評估認為標準對技術創新有正向刺激作用,且國民經濟增長的三分之一是標準化創造的。對于嚴格意義上的企業標準化水平評估,世界500 強的美國約翰·迪爾集團曾制定了一個針對企業的標準化水平評價表,包括以下10 個基本要素,分別為標準化方針目標,標準化意識與支持程度,標準文件,標準的制修訂,國際、國家、行業標準的關系,機構合理化,物資的合理利用,標準資源的開發,標準資源的利用,對存在問題的解決。
國內對于企業的標準化評價起步于20 世紀90年代。1990 年航空航天工業部質量司發布《航空工業部企業標準化水平考核辦法(試行)》,并制定了《考核實施細則(試行)》,采用專家打分法從產品標準考核、與產品標準相配套的技術標準考核、管理標準與工作標準考核、企業標準體系表考核、企業標準化管理考核等5 方面制定了詳細的評估細則。2004 年國家標準委主導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試點工作,國家和省級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對提出申請企業進行評估。而后相繼有企業自發開展了本單位的標準化水平評估工作,如中航工業集團開展的成員單位標準化水平評價、北京京能集團開展的企業標準化評價等。2018 年7月,企業標準化工作系列國家標準正式實施,標志企業標準化有了國家層面規范指導。2019 年中國標準化協會根據GB/T 35778-2017《企業標準化工作指南》、GB/T 15496-2017《企業標準體系要求》和GB/T 19273-2017《企業標準化工作 評價與改進》等標準,建立了企業標準化良好行為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建立了企業標準化良好行為服務平臺,開展了第三方企業標準化良好行為評價。國內企業標準化水平評估指標構成分析見表1,指標評估方法異同分析見表2。

表1 標準化水平評估體系指標構成分析

表2 各標準化水平評估模型的異同
單位標準化水平評估是對企業集團內所屬下級單位開展的標準化綜合能力評價工作。其核心是通過構建針對單位的通用標準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形成可統計、可量化、可考核的指標數據,通過綜合評判形成單位標準化水平評價指標,用以對單位標準化工作開展情況和能力情況分析評價。
對標準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綜合統計分析,利用層次分析、數據量化、歸一化計算、矩陣加權等分析建模方法,計算得出單位的標準化水平評價指標,科學直觀展現單位的標準化水平狀態和綜合排序。
逐步建立健全具有軍工行業特色、科學適用的標準化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不斷優化完善分析模型,形成智能化分析評價系統;建立標準數據統計報送制度,結合型號標準化監督檢查、質量管理體系監督、標準化專項檢查進行數據核查;打造具有價值影響力的標準化綜合評價指數,建立發布機制,以評促建,有效支撐企業集團標準化管理要求落地、標準化建設卓越升級、標準化應用效能提升。
繼承創新,綜合評判。參照GB/T 19273《企業標準化工作評價與改進》標準化良好行為評價指標體系,科學繼承相關指標并結合各軍工集團公司特點進行適應性改進;按照全局思維,綜合分析各要素,消除由樣本或個體數據差異導致的局限性,確保評價結果全面性。
突出重點,層次得當。單位標準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應突出集團公司標準化改革發展方向,體現支撐組織成功和市場競爭轉型理念;指標體系應以樹狀結構向下分解,指標歸類清晰,層次劃分得當。
系統科學,操作合理。單位標準化水平評價以客觀定量統計為主,兼顧定性分析量化評價,定量和定性分析量化系統科學;指標數據可通過平時數據積累、年度統計報送、標準化監督檢查、質量體系審核等手段獲取,具備較好可操作性。
迭代完善,逐步實施。堅持發展思維,通過指數變化比對,多維分析標準化能力水平發展趨勢,迭代完善指標體系和計算模型;按照先試點再推廣的思路,先選擇試點單位開展評價實施,評價機制成熟后逐步在各單位推廣。
一是按照“以用帶建,以管促用,管建用協同推進”的標準化工作總要求開展指標體系頂層設計。將第一層級指標按標準化管理、標準體系建設、標準實施應用3 個板塊劃分,涵蓋并基本對應GB/T 19273 所規定的標準化良好行為評價指標體系中標準化工作基本要求、技術標準體系、管理標準體系、工作標準體系、標準的實施監督
與改進等5 個一級指標,覆蓋軍工集團公司各單位標準化主要工作。以3 個一級板塊為基礎,向下劃分二或三層級,形成可定量計算或定性打分的具體指標,構建自上而下、逐層細化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二是按照層次分析法科學設計指標權重、劃分指標分值,建模分析并加權歸一形成綜合評價指標。根據具體指標重要性、傾向性設計每個指標的權重系數,自底向上構建每一層級指標的權重矩陣;科學研判指標分值,可定量計算的指標直接根據建模計算值所對應的分值檔得到指標分值,需定性分析的指標采用專家評判打分法計算得到對應的指標分值;利用指標分值與權重矩陣的向量積逐級計算得到綜合評價指標具體數據。構建標準數據統計報送和專項核查制度,建立包括各級和各單位標準數據統計、標準實施應用信息反饋采集、型號/崗位/產品標準化數據信息、標準化監督檢查等數據資源在內的軍工集團公司標準大數據分析平臺,為指標建模計算所需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奠定基礎。
三是制定標準化評價辦法和規范機制,先行試點并逐步推廣實施,打造具有價值影響力的評價指數。將對單位的標準化水平評價納入軍工集團公司標準化管理規定,研究制定評價辦法和程序,構建集團公司標準化評價規范機制。按照成熟指標先行、軍品優先試點、逐步推廣實施的方案,由數據獲取和計算方法成熟的指標先行構建基礎評價指標體系,選擇軍品科研生產單位進行試點示范,根據試點情況逐步改進完善指標體系和計算方法,并穩步在集團公司各單位實施推廣,形成不斷提升單位標準化綜合能力的良性局面、不斷推動軍工企業集團公司標準化事業健康發展的良好氛圍。
軍工企業集團單位標準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如圖1 所示,由3 個層級構成,包括3 個一級指標,19 個二級指標,三級指標根據具體情況對二級指標進行細化分解。

圖1 軍工企業集團單位標準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一是標準化管理水平指標。標準化管理水平主要考察評價單位標準化工作的目的性、計劃性、組織性、規范性以及相關標準化人、財、物等保障情況。單位的標準化管理水平直接決定標準化工作開展情況和整體效能。
標準化管理水平指標具體包括單位標準化方針、目標和落實,以及標準化計劃及執行,標準化組織機構建立運行、標準化規章制度制定與執行、標準制修訂管理、標準化文件資料歸檔、標準化師隊伍建設和配備、標準化經費投入和保障等8 個二級指標。
二是標準體系建設水平指標。標準體系建設水平主要考察評價標準體系先進性、覆蓋性、協調性、標準規模、國際化等情況。標準體系建設水平反映了單位標準技術水平、參與標準制定程度和整體能力。
標準體系建設水平指標具體包括標準體系建立發布與動態維護、標準覆蓋性和協調性,承擔標準化組織和擔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專家情況、標準制修訂情況、國際標準化情況等5 個二級指標。
三是標準實施應用水平指標。標準實施應用水平指標主要考察評價標準實施應用效果效益、型號和產品標準化、標準化監督檢查和培訓宣貫等情況。標準實施應用水平反映了單位真正用標情況和標準應用對單位帶來的效益。
標準實施應用水平指標具體包括標準實施情況、型號和產品標準化、標準化監督檢查、標準化培訓、標準化資源及信息化水平、單位標準化綜合效益等6 個二級指標。
隨著工業技術和標準化事業發展,企業標準化及其水平、效益評價研究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各國企業也在積極制定有關標準化水平的評價原則與評價方法。軍工企業集團單位標準化水平評價體系的構建,為軍工行業各集團單位的標準化評估工作提供了參考依據,有助于促進單位標準化綜合能力提升,具有較高的應用實施價值。然而,目前對企業集團單位標準化評價體系的研究仍有待完善,部分評價指標的設定還未能完全反映出企業標準化發展的整體情況,還需要結合集團公司實際情況進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