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少輝、林樹茂、鮑靜、崔贏午 /北京宇航系統工程研究所
近年來,我國航天事業持續快速發展,航天科研設計單位做為航天事業主力軍,通過推行安全生產標準化、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等安全管理模式,實現了本單位安全條件和環境的改善,推動了航天行業安全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的提升,為航天事業蓬勃發展提供堅實的安全保障。但是,面對當前航天強國建設中呈現的航天科研任務繁重艱巨、安全風險日益加劇、社會關注度高、員工自我安全需求迫切的新形勢,傳統安全管理模式瓶頸逐漸顯現,主要表現為航天科研設計單位員工自覺參與度低、安全氛圍濃郁度不夠、創新和變革抓手欠缺、安全績效和成果不明顯等。安全文化建設作為喚起思想根源、激發內在動力、凝聚向心力、推進協同互助,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一套具有內在驅動力的安全管理模式,得到越來越多科研設計單位的重視和實踐。由于科研設計單位的固有特點以及其對安全文化的局限認識,盡管開展了諸多實踐,但是許多單位的安全文化建設仍處于“有形無實”的初級階段,未達到預期目的。為推動科研設計單位自我完善機制模式建立,實現安全管理持續改進,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設方法和途徑尤為重要。
近年來,安全文化的概念逐漸深入,但在多數科研設計單位的視角下,安全文化是宣傳--懸掛安全橫幅標語,教育--發放學習安全書籍,培訓--舉辦安全大講堂、安全演講。少數單位整理、匯編形成了安全文化手冊、安全文化體系,但普遍存在內容生搬硬套,系統性、全面性不夠等問題。《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導則》(AQ/T9004-2008)中安全文化的定義為“被企業組織的員工群體所共享的安全價值觀、態度、道德和行為規范組成的統一體”。科學的安全文化是一個有機的綜合體,不僅包括安全宣傳、教育、培訓,還包括安全價值觀、安全理念、安全行為規范等更廣泛的內容。
長期以來,航天企業發生的安全事故事件,主要集中在生產、制造和試驗環節,事故事件的分析和調查處理也集中在生產、試驗環節和單位。由此傳遞的錯誤信息是只有生產和試驗環節才涉及安全工作,設計環節可以置身事外;其次,航天產品設計人員處于研制鏈上游,較少接觸和經歷過安全事故事件,導致其對安全工作體會不夠深刻,對所處崗位安全職責的認識不夠清晰。
近年來,安全文化的概念逐漸深入,但在多數科研設計單位的視角下,安全文化是宣傳--懸掛安全橫幅標語,是教育--發放學習安全書籍,是培訓--舉辦安全大講堂、安全演講。少數單位整理、匯編形成了安全文化手冊、安全文化體系,但普遍存在內容生搬硬套,系統性、全面性不夠等問題。《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導則》(AQ/T9004-2008)中安全文化的定義為“被企業組織的員工群體所共享的安全價值觀、態度、道德和行為規范組成的統一體”。由此看, 科學的安全文化是一個有機的綜合體,不僅包括安全宣傳、教育、培訓,還包括安全價值觀、安全理念、安全行為規范等更廣泛的內容。
對安全工作認識不足,科研設計單位不可能對安全文化建設予以關注,對安全文化的理解不系統不全面,科研設計單位對安全文化建設的投入也就不會充分,具體表現為:安全文化建設組織機構不健全、安全文化體系不系統、安全隱患整改不及時、安全文化建設方法和途徑缺乏等。安全投入的不足,不僅制約科研設計單位安全文化建設的成效,也制約著科研生產單位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安全文化建設作為長期性、基礎性工作,必須由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的隊伍來實現,領導層面要高度重視,大力支持。一方面,領導層要勇擔“建設航天強國”的歷史使命,認清單位在“發展航天事業”中的定位,落實安全文化建設組織機構、人員、經費,確保安全文化建設資源有效落實;另一方面,科研設計單位要實施安全文化建設戰略,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文化建設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明確安全文化建設目標和工作措施,各級領導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推動安全文化建設規劃和計劃落地。
航天事業60 余年的偉大實踐,孕育了偉大的航天“三大精神”,鑒于航天產品的特殊性及其對安全的內在需求,科研設計單位在航天事業的發展中,形成了獨具特點的優秀組織文化和安全管理模式。科研設計單位推進安全文化建設,不是生搬硬套外系統、外單位的先進文化,更不是擯棄優秀的傳統組織文化,安全文化做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子文化,是在牢固樹立安全“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的基礎上,對科研設計單位優秀組織文化和航天“三大精神”的繼承和發展,要突出科研設計工作的特點,培育富有自身特點的安全使命、安全理念、安全戰略、安全行為等,構建特色鮮明的安全文化體系。
安全文化體系建立后,要不斷推進安全文化體系的落地,通過安全文化手冊、安全文化橫幅、電腦屏保、安全漫畫等形式予以充分展示,結合各類安全會議時時講、事事講,進行廣泛告知,讓安全文化核心理念處處時時可見;安全文化理念不僅要掛在墻上,說在嘴上,更要入腦入心,最終轉化為行為方式、習慣。
科研設計單位在安全文化建設中,應審視自身在航天事業發展中的定位,針對本單位設計的產品和涉及的科研過程,分析其對總體、分系統、單機、元器件等各層次以及對生產、試驗、使用、銷毀處置等各環節的安全影響,提出針對性的安全控制措施,并通過研制任務書、試驗大綱、技術通知單等適宜的方式和渠道進行安全風險分析、傳遞、告知和提示。航天科研設計單位要把自身安全文化元素融入科研設計單位的核心、主營業務,如將安全技術要求嵌入產品設計標準規范,將安全管理要求納入型號研制管理流程,并予以落實,只有融入單位的科研生產日常工作,切實提升航天型號產品的本質安全水平,切實保障研制鏈涉及所有人員的人身安全,為航天事業的安全發展保駕護航,安全文化建設才能持續長久,安全文化才能保持旺盛生命力。
航天科研設計單位應注重經驗教訓的總結與傳承,如針對綜合安全管理,要推進航天行業各類安全要求的梳理、整合、提煉,建立一體化管理模式,推進整合型安全措施和方法應用,以減少重復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針對現場,應選取代表性的典型作為試點,建立現場可視化、可復制、可推廣的各類標準規范,為現場安全管理規范化提供指導;通過制定管理創新和標準規范,建立安全管理的長效機制,實現安全管理難點和重點的簡約化、規范劃、精細化管理。
安全文化建設,要與現有的安全生產標準化、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充分結合,把安全文化融入體系的各個要素和運行環節中,用安全文化的教化、激勵作用促進體系良好運行,用體系的閉環方法推動安全文化的落地,這樣既能減少工作量,又能提升工作效率,實現安全文化建設和體系管理的相互推動,相互促進。
當前,安全文化建設作為改進安全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抓手,得到很多科研設計單位的重視和推進實施,從實踐看,實現了安全文化體系的構建,安全氛圍、安全人文環境的營造,員工自我安全管理,為單位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升提供了條件。安全文化建設作為一項長期性、基礎性工作,需要科研設計單位結合科研設計工作實際,培育、提煉和實踐特色安全文化體系,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特點鮮明的安全文化建設途徑和方法,以從根本上推動安全工作由強制管理為主向自我驅動、自我完善為主的模式轉變,實現單位安全、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