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瑤暉


前言:“烙餅問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數學廣角”的內容。主要目的是通過一些簡單的問題,向學生滲透一些優化的數學思想。筆者在教授烙餅問題時發現,當前一線教學中,部分教師選擇直授結論:餅數X3。在咨詢了前輩教師之后了解到,烙餅問題由于過于貼近生活實際題型變換復雜,教學中不好操作,學生只能抽象思考難以理解,所以部分教師選擇走捷徑。
筆者在翻閱大量資料后,利用信息技術制作flash插件,通過新穎課堂模式,讓學生“親自操刀”烙一烙,從而使其可以直觀感受烙餅,便于學生理解烙餅的本質,理解“優化”的本質。重點在于,引導學生思考烙餅的本質不是“烙張數”而是“烙面數”。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中的簡單事例,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2.嘗試從優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合理的方案,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訓練思維的嚴謹性和周密性。
3.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深深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烙餅的問題。
【教學難點】設計烙餅的最合理方案,讓學生理解烙餅是烙面數而不是烙張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通過學生熟知的數學荒島歷險記引出故事。
小胖的咔布因為偷吃國王的食物被國王抓走了,羅克必須答對國王的數學題,并且讓咔布生產食物送給國王才會放走小胖的咔布。
國王的題目是:國王、數學王子和公主花花每人吃1張餅,平底鍋里每次最多只能烙2張餅,兩面都要烙,每面3分鐘,國王要求必須用最短的時間烙好餅!
你能幫助羅克解決難題么?
提出疑惑,烙餅為什么是數學問題?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我們通過數學的思維可以更好地解決日常生活的難題,雖然是烙餅,但其中也確實存在著數學思維。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烙餅問題”(板書課題)。
二、探究體驗,體會過程
(一)提取信息
分析問題,從中找出數學信息。要烙三張餅,一張餅兩個面,烙一次3分鐘,求最短時間。
(二)實際操作(由簡入繁,從簡單問題著手)
1、烙1張餅
提出問題:烙1張餅需要多長時間?引發學生思考。將1張餅分為正反面,那么第一次烙正面即正1,第二次烙反面即正2,每次3分鐘,一共用了6分鐘。學生口述,老師用flash操作,教會大家使用烙餅小程序。
2、烙2張餅
提出問題:烙2張餅需要多長時間?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將2張餅分為正反面即正1、正2、反1、反2,那么第一次烙兩張餅正面即正1、正2,用去3分鐘,第二次烙兩張餅的反面即反1、反2,用去3分鐘,一共用時6分鐘。學生口述完過程,將黑板右側的表填完整。
提出疑問:為什么烙1張餅和2張餅所用的時間相同?
3、烙3張餅
提出問題:烙3張餅需要多長時間?學生同桌討論。
方案一:將3張餅分為正反面即正1、正2、反1、反2、正3、反3,
第一次烙兩張餅正面即正1、正2,用去3分鐘,第二次烙兩張餅的反面即反1、反2,用去3分鐘,第三次烙正3,用去3分鐘,第四次烙反3,用去3分鐘,一共用時12分鐘。
方案二:將3張餅分為正反面即正1、正2、反1、反2、正3、反3,那么第一次烙兩張餅正面即正1、正2,用去3分鐘,第二次烙反1、正3,用去3分鐘,第三次烙反2、反3,用去3分鐘,一共用時9分鐘。學生口述完過程,將黑板右側的表填完整。
比較兩種方案并分析區別:方案一鍋里有空余,方案二鍋里每次都填滿了,得出結論:每次總烙2張餅,別讓鍋有空余,也就是同時烙,這樣最省時間。也就解答了烙1張和2張餅用的同樣時間的疑惑。
4、烙4張餅
提出問題:烙4張餅需要多長時間?
將4張餅分為2組,先烙2張同時烙,再烙2張同時烙,一共用了4次,12分鐘。
學生口述完過程,將黑板右側的表填完整。
5、烙5張餅
提出問題:烙5張餅需要多長時間?
將5張餅分成2組,先烙2張同時烙,再烙3張交替烙。一共用了5次,15分鐘。
學生口述完過程,將黑板右側的表填完整。
6、將表格補充完整
(三)得出規律
觀察上表,你能發現什么規律?學生發言。
1、當烙雙數張餅時,兩張兩張烙就好了;當烙單數張餅時,先兩張兩張烙,最后再烙三張。
2、每1張餅都需要烙2個面,兩張餅有4個面,鍋里一次只能烙2張餅,并不是烙完了2張餅,而是烙了2個面。
3、本題規律
4、所有烙餅問題通律
三、總結提高
你有什么學習收獲?
通過今天的研究,我們知道了烙餅中蘊含的數學思想——優化,數學在生活中處處可見,通過運用數學思維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希望同學們可以通過烙餅問題的學習,培養優化思維,合理安排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