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晶晶
摘要:新形勢下內部控制工作如何適應新要求、實現新飛躍,幫助企業促進發展的同時,確保穩定安全,是值得研究的課題。本文從企業微觀角度出發,對于安全管理、風險防范的重要性進行了說明,并對內部控制能夠發揮怎樣的作用、如何發揮作用進行了闡釋。
關鍵詞:內部控制;企業發展;防范風險
一、企業發展與防范風險的重要性
國有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在經濟總量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健康有序的發展對于經濟水平提高、社會穩定和諧來說都具有重要意義。在新常態下,隨著經濟形勢和政策法規的不斷變化,國有企業的經營風險也在不斷增加,尤其是在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產聚集、資源富集的行業領域,一旦經營管理、內部控制存在漏洞或缺陷,很容易發生權力失控、決策失誤、行為失范等問題,甚至造成違法違紀行為產生,造成國有資產損失、效益流失。 這就需要各企業進一步強化依法從嚴治企意識,重視企業風險預測與防范,不斷強化風險管理手段,實現國企資產安全,防范經營風險,幫助企業實現更好的發展。企業管理者需要積極的從風險防范的角度出發,有效的識別及衡量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和損失,抓好各類風險的監測預警、識別評估和研判處置,規范企業經營活動,合理化解各種風險,最終實現全面、更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二、內部控制在助力國企發展與安全中發揮的作用
1.有利于優化發展目標。內部控制的開展可以為企業各項業務運行提供明確的規范以及方向,完善一系列適用于經營發展的管理措施以及流程體系;能夠對企業各項戰略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評價企業在一定時間段內的運營狀況以及績效情況,這些經營情況信息能夠為企業發展提供必要的決策基礎,幫助企業管理者及時有效地調整企業的發展戰略、經營策略,規避各種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平穩實現戰略目標。
2.有利于企業增加價值。內控人員對于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的活動特點以及工作流程較為熟悉,通過內控檢查,能及時發現問題金額,避免出現損失,增加價值。一方面可以協助企業糾正錯弊金額、挽回損失,或者提出規范措施,幫助企業節約成本、較少損失浪費等,這些都是內部控制給企業帶來的直接的顯性價值;另一方面由于內部控制的存在起到威懾作用,使得企業人員逐漸實現自覺自律,主動規范業務操作,減輕企業損失,這是內部控制給企業帶來的間接的隱性價值。
3.有利于經營依法合規。以法律法規、企業制度規定為依據,檢查生產經營是否違反相關要求,幫助企業的管理者對于經營狀況進行全面排查,深入分析潛在的風險,確保企業生產經營合法合規,將經營風險降至最低。針對于屢查屢犯問題,可以作為風險防控的關鍵領域,建立一系列的控制措施來有效地降低風險,促進國有企業的自我約束、自我完善與發展,提高企業高質量發展水平。
三、內部控制在促發展、防風險方面途徑探索
1.聚焦風險管理,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續航加力
風險管理下的內部控制,更多聚焦于對風險管理過程的評估、檢查,有重點的審查關鍵風險點,包括企業目前經營現狀存在的風險,以及計劃規劃不當帶來的潛在風險。通過風險鑒別與評價,評估企業的經營規劃和戰略風險管理水平,找出潛在風險點,出具關于風險防控質量的專題報告,針對存在的具體問題,向企業高層提出改進建議與解決措施,追根溯源,對企業經營風險防控體系進行完善,確保企業運行合規、風險控制有效。風險管理工作與國企的生存發展密切相關,內部控制要將風險管理作為內控工作新的重點,通過風險內控,加強企業風險管理,防范國企風險失控。內控部門應當不斷提高風險管理視角下的內控能力,提高對企業經營風險的識別、評估能力,及時發現疑點和問題,切實消除風險隱患,促進企業更加穩健、長遠發展。
2.融入參謀決策,促進經營風險事前防范
加強服務職能發揮。在新時期,內部控制不僅局限于找問題,還要立足于企業經營管理,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出建議,發揮咨詢服務作用,為企業創造實際價值。內部控制通過對經營活動的分析和評價,向企業各部門提出改善工作的建議和咨詢服務,幫助其有效地履行職責,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及時發現和反映企業經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從制度和機制上提出建議,促進從根本上解決一些涉及企業頂層設計的問題;把對內控情況的綜合分析與信息反饋作為服務領導決策的切入點,為管理層決策提供有用的咨詢信息,引導企業人員客觀了解自身業務發展現狀,完善內部控制。這些咨詢建議以企業健康發展為目標,通過提升咨詢服務水平,有效發揮內部控制的“保健醫生”作用以及免疫功能,促進企業增強風險防范能力,提高經濟效益。
3.查改防閉環管理,確保企業發展良性循環
企業對內控成果的運用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內部控制的價值增值程度。對內部控制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才能幫助企業真正改善經營水平、降低各項風險。應健全內控發現問題的整改督查機制,加強對問題根源的剖析,建立問題整改長效機制,防止問題屢查屢犯。一是建立問題分類整改機制。根據問題的性質和整改難易程度,分門別類的對不同問題提出不同的整改目標、要求、方式方法以及整改期限。具體可以將待整改的問題分為體制機制類問題、制度類問題、流程類問題、操作類問題、歷史遺留類問題等。二是建立問題整改銷號機制。根據內控檢查結果,建立內控問題的整改工作臺賬,整改一項,銷號一項,確保問題徹底整改落實到位。對整改不到位、故意拖延、屢改屢犯的內控對象,嚴格扣罰績效,追究相關人員責任。三是建立整改督查回訪機制。針對各單位問題的整改情況,定期、不定期地開展常規檢查、專項督查、突擊抽查,對被內控單位的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督促整改措施落實落地,確保企業從體制機制、流程制度層面強化問題整改,確保內控結果有效運用。
參考文獻:
[1]邢紅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定位的思考[J]. 財會學習, 2019(32):2.
[2]劉莉莉.基于風險管理的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革新途徑分析[J].當代會計, 2020(5):2.
[3]孫占祥. 經濟新常態下發揮國企內部審計的職能作用[J].2020.
[4]李蜜蜜.內部審計對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的影響[J].中國管理信息化, 2020, 23(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