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二十一世紀以后信息化技術迅速發展,信息技術逐步延伸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之中,人們逐漸認識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開始使用辦公高效化、數據共享化、流程透明化、管理便捷化、服務大眾化的信息化技術,但高校之間存在著各種差異性,導致信息化行政管理水平各不相同,本文從信息化技術的特點、信息化背景下大學行政管理存在的缺點,并針對其不足提出了相應的策略,希望能夠促進大學行政管理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 ? 信息化建設? ? 大學行政管理? ? 培養人才? ? 有效措施
引言:
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已經進入了網絡時代,數字化信息管理尤其突出。因此對網絡時代行政信息化的結構進行分析和探討,從中找出合理有效的信息化行政管理對策和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一、行政管理信息化概述
信息化是指培育和發展以計算機為基礎的智能管理系統。它們一般具有信息獲取、信息傳遞、信息處理等功能,信息化的終旨是推進高校行政管理系統智能化,實現行政管理現代化與先進管理理念相結合。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效益。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是實現高校行政管理系統化的重點。
一般來說,管理信息通常有四個方面組成:業務應用方面、系統集成方面、運營支撐方面和綜合應用方面。業務應用方面是指任何尚未集成到信息系統中的業務應用程序。系統集成主要是把系統層和數據層結合起來,實施信息化的運用管理。利用平臺搜集到的信息建立數據倉庫,為先進智能化應用所需數據打下基礎。運營支撐方面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基礎平臺和保障系統,綜合應用方面的作用是達到全部數據的綜合運用,其中涵蓋了平時信息的整體運用和細致化管理運用。
二、信息化水平的完善對大學行政管理的影響
(一)精簡辦公程序,改善辦公水平
由于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高校管理當中,從而完善了高校整體管理能力,對學 校的工作給予了很大的支持。老舊的辦公方式需要人們之間緊密聯系。紙質材料不容易保存,而且會由于潦草的筆跡給辦公造成不便甚至 出現錯誤。材料信息的傳達要花費很大的時間,稍不注意就會漏掉重要的信息。 而信息技術的使用顛覆了老舊的辦公步驟,將辦公效率提升了一個新的臺階。可以將網絡技術運用到對學校信息的搜集、傳輸、整頓等。避免了存儲和識別困難。同時,辦公信息資源共享,可以花費很少的時間就能實現相關業務的解決以及信息的搜索。一些學校建立了信息查詢平臺,使信息的利用更加便利,也讓辦公的整個程序更加清晰。
(二)增強學校的競爭水平
學校的最終目標是培育出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人才,因此在人才培養中注重于能力、專業技術、知識文化傳承方面,和對工作崗位的對接。當下信息化進入各個領域,學校高度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只要拓展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業務知識,就能教育出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在校園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化教育平臺的實施中,我們將不斷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教育水平,拓寬大學發展目標的戰略路徑。
二、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信息化建設率低、使用率低
部分校園管理人員對信息化管理沒有深刻的理解,更不會將信息化管理看作是改善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徑。雖然不斷為信息化的運用創造有利條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過在辦公期間,老舊的辦公方式和信息化管理經常是同步進行,有時候老舊的辦公方式依然作為主要的辦公手段。盡管一些校園采用了信息化辦公,但是在系統的使用過程中,不注重系統的升級和維護。
(二)缺乏對系統思維的引導
信息化管理使師生的工作更加精確、快捷、合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和以前相比都有很大的提高。目前,一些學校 相關部門開發了相應的信息管理系統,對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改變,因為管理流程沒有一定的規章制度,所以不同系統之間很難進行信息整合,信息共享標準不同,數據也不一樣,因此不同部門信息傳遞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資源共享的目標就很難實現 ,影響了各項工作的順利完成。
(三)不注重信息共享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信息共享不及時,雖然一些高校在計算機科學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他們忽略了不同部 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問題:例如不能直接支付學費,必須通過教育管理系統發給財務部因為大學管理系統沒有足夠的利用信息共享。
(四)系統結構需要進一步健全
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幾乎全部學校都走向了管理的信息化。不過因為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高低不一樣,所以導致信息化管理也存在很多漏洞。
首先,信息管理在某些方面缺少完整的系統結構 。建立管理信息系統并沒有統一的標準,而且不同部門采用的系統也不一樣。數據采集、共享和傳輸過程也不同,這樣出現了信息管理混亂,不能建立系統的管理體系。部分學校沒有引起對信息管理的重視, 信息管理只是在財務或人力資源方面得到了運用,并沒有在整體校園內建立一個完整的系統 ,更不能促進校園的整體辦公效率。
其次,信息化人才缺乏,一些高校校園管理人員對計算機專業知識和操作系統不熟悉,導致計算機化系統操作困難,操作系統缺乏。信息自動化管理系統和老舊的人工管理方式存在很大的區別。在進行信息化管理后,工作內容由人轉為信息處理。工作任務沒有區別,但管理人員可以把時間花在處理紙質材料上,對信息進行處理和分析。
三、 網絡背景下如何進行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設
(一)完善體系結構,打造信息化工作平臺
完善體系結構,打造信息化工作平臺是建設管理信息化的基礎 ,打造良好的工作平臺,優化系統功能,各級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建設規劃,結合本級行政部門建設信息化實際情況和當地工作條件, 促進信息化平臺建設。遵循構建行政管理信息應用平臺的實施計劃 ,在收集不同部門信息資源的基礎上,將通過其他渠道獲取的行政管理內部信息資源與相關社會信息資源進行 結合。把搜集整理的信息發布在平臺上 ,然后合理組織信息,配置資源,滿足作戰指揮和一線作戰的實際需要。
(二)資源整合,實現信息共享
內外部資源的廣泛整合和計算機化工作基礎系統的整合想要發揮重要作用,需要以信息資源為基礎。要從系統平臺建設入手,全面整合行政內外部資源,為信息化應用打下堅實基礎。要緊緊圍繞信息化為中心,搜集、共享、應用等關鍵環節,聚焦人、地、物、食等基礎活動,促進信息交互和資源共享。 而且由于處理信息的水平受到限制,致使出現了很多無用信息,更何況存儲和處理海量信息需要很多,信息資源的處理也要量力而行。
(三 ) 加強信息化的運用
進行學校行政管理能力建設,必須要有進行行政信息化的理念,制度是實施信息化建設的首要條件,資源是其重要 支撐,運用是關鍵。提高服務效率是行政信息化建設的起點和終點。加強網上服務,利用信息 技術改變服務方法,建立網絡化、社會化的公共服務平臺。利用互聯網、電子觸摸屏等信息方式公開行政信息。
(四)強化體系結構
為保證信息化結構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學校可以建立信息化管理部門,建立完善的制度和運行制度。伴隨學校的 進步,進行信息化建設,在對IT人員進行教育和考核的同時,確保 IT人員素質過硬、扎實,在信息化管理系統中收集校園的意見和看法,及 時調整,才能長期穩定發展。
(五)建設完善的數據庫體系
采用先進的信息化方法解決問題,構建信息化系統,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逐步實施工作。同時,還要有效力的發掘利用已有資源,及時維護學校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資源共享和網絡化。
學校數據庫的建設,主要是為了能夠達到信息準確快速地傳遞,盡量不受到時間和地域的影響,獲取基礎開放的信息和數據資源,提升信息傳遞效能,提升學校管理服務水平。
四、結束語
當前行政管理信息化已成為各級政府機關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如何利用好網絡信息技術,實現行政管理的公開透明,深化行政管理的執行力是當前值得深入研究的關鍵問題。本文對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措施 ,深化和完善行政管理信息化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 考? 文? 獻
[1]孫秋瑞, 黃洛穎, 劉臻. 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研究[C]// 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網絡應用分會2018年第二十二屆網絡新技術與應用年會. 2018.
[2]陳金華.基于信息化建設的高校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策略研究[J].休閑,2018(12):84-84.
[3]李燕. 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及創新策略分析[J]. 智富時代, 2019(2):127.
作者單位:葛艷玲? ? 西北大學現代學院
葛艷玲(1983.5-),女,漢族,陜西延安,本科,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