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 蒙會旋 陳海珠
摘要:目的:討論慢阻肺患者接受中西醫結合護理對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改善情況。方法:選擇我院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之間收治的慢阻肺患者60例患者,并使用平均分配的方式將患者分為觀察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為對照組的患者執行常規的西醫護理方式,為觀察組的患者執行中西醫結合護理發方式,觀察兩組患者在干預前后的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后心理狀態各項指標上均好于對照組,且均p<0.05;觀察組在護理干預后各項生活中量指標比較上均好于對照組,且均P<0.05;觀察組在護理干預后肺功能各項指標上也均好于對照組,且均P<0.05;觀察組患者在護理的滿意度上為96.4%,好于對照組的78.6%,且P<0.05。結論:為慢阻肺的患者執行中西醫結合的護理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并提升患者的整體生活質量,促進患者肺功能的恢復。
關鍵詞:慢阻肺;中西醫結合;心理狀態;生活質量;改善效果
慢阻肺(COPD)主要是由有害的氣體顆粒造成肺部損害,導致氣體阻塞,是不可逆的氣體阻塞,所以主要的表現為干咳、吐氣、胸悶、憋氣、哮喘等,會逐步削弱病人的呼吸系統功能,也包括了緩慢性型支氣管病、支氣管哮喘、慢慢阻塞性肺氣腫、慢慢肺源性心臟病。早期無明確表現,且多于中晚期才被發覺[1-3]。而針對于慢阻肺病人來說,目前常見的西醫護理方式都較為籠統,且根本無法實現針對性的醫護療效,造成病人起效過慢,也因此,根本無法配合漫長的醫護周期。而中西醫結合護理,作為我國當前臨床的新興護理模式,采用以病人為中心進行的綜合護理模式,可根據病人的身心養護需要進行全方位干預,在提高療效的同時,關注病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從而減輕或減少病人的不良情緒,提高病人盡快恢復[4]。正是基于此,本章主要就慢阻肺病人進行的中西醫結合護理,對心理狀況和生命品質的提高效應進行了探究,具體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之間收治的慢阻肺患者60例患者,并使用平均分配的方式將患者分為觀察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其中對照組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平均年齡為(56.75±12.02)歲;觀察組中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平均年齡為(55.72±11.22)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的比較少行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行常規西醫護理干預方式,在患者入住后,指導患者開展各種檢測,對患者開展常規衛生教育,培養患者對自身疾患的合理認識,安慰患者不良情緒;遵醫用藥,給予霧化吸入和抽痰治療等,迅速減輕患者臨床應用癥狀;引導患者合理膳食,知道戒煙忌酒的生活膳食注意事項,引導患者多喝水,按照營養素豐富易消化,含有膳食纖維素的原則制訂合理的膳食規劃;根據患者的狀況,幫助患者做好呼吸道功能訓練,引導患者如何合理排痰,避免痰液淤積,堵塞氣道;做好基礎護理,平衡病區室內溫濕度,定期開窗通氣和房間消毒。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護理基礎上增加中醫護理,即根據患者疾病過程中的標本虛實及臟腑陰陽選用扶正與驅邪等不同治法,在強調治原發病和積極治療外感的同時增強體質,防止外邪入侵,注意肺脾腎等三臟調理,防止外邪入侵,避免過度勞累,調節情志,營造舒適診療環境;運動針灸、按摩、拔罐及沐足等療法調整機體功能,增強免疫力,預防感染。
1.3觀察指標
(1)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心理狀態評定標準:以SAS及 SDS量表評定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焦慮及抑郁自評評分,評分與焦慮和抑郁清除呈正比。
(2)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量表評定標準:以QOL量表評定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此量表包括角色功能、身體功能、社會功能、情緒功能等4個維度,10分制,所得分值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高。
(3)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肺功能評定標準:以濟南童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FGC-A+肺功能檢測儀,檢測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FCV(用力肺活量)、FEV(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及FEV1%(FEV,占預計值)等肺功能指標。
(4)觀察兩組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度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0.0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使用 ( ±s)表示,并利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使用[n(%)] 表示,經X2檢驗,以兩組患者之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即P<0.05)為標準。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心理狀態分析
2.2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生活質量分析
2.3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肺功能分析
2.4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3.討論
慢阻肺是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是指以氣體限制性為特點的緩慢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兩類病變,近年來患病率也逐漸上升。其發生因素比較復雜,可能與吸煙、接觸職業塵埃氣體和化學品(汽車尾氣、皮革、工業廢氣、化學試劑)等相關。另外,在鄉村地區燒柴時產生的煙霧也是引發慢阻肺的重要環境因素。慢阻肺首先累及肺部,并可能引發除肺外的各器官損傷,如骨骼肌收縮、合并心血管事件、焦慮、抑郁癥,還有全身精神神經病癥等,有較高的死亡率[5-6]。
當前,臨床治療上針對于慢阻肺的防治方法多采取藥物吸入療法,通常采用霧化,藥液到達患者氣道和肺病灶處,能迅速緩解患者臨床治療反應,并增長患者的生存時期。優秀的護理服務,是協助病患最好地緩解和減少疾病,提升護理有效率的重要關鍵。而常規的西醫護理干預舉措,如果沒有對病患的有針對,就無法滿足對病患的長期護理與康復的合理護理需要,因而,就無法達到理想的護理效果[7]。而所謂中西醫聯合養護,也就是在常規西醫養護的基礎上加入了中醫護理,針對患者病癥,辯證施護,分清虛實邪正,以改善病人的護理品質,從情志、穴位等方面著手,以減輕或減少病人的不良情緒,并幫助病人采用穴位貼敷、針灸、按摩推拿和中藥沐足等方法,調整病人身體臟腑,協調陰陽,增強自身防御力,起到中醫保健的作用九。其通過將現代醫學中的綜合護理與個體化護理技術的融合,兩者互為補充,相互促進,可以在減輕了病人臨床癥狀的基本上,有效降低了西醫護士所產生的成藥副作用,而中藥護理干預方法則操作簡便,安全性較好,不致對病人機體健康產生損害,病人也容易接受[8]。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后心理狀態各項指標上均好于對照組,且均p<0.05;觀察組在護理干預后各項生活中量指標比較上均好于對照組,且均P<0.05;觀察組在護理干預后肺功能各項指標上也均好于對照組,且均P<0.05;觀察組患者在護理的滿意度上為96.4%,好于對照組的78.6%,且P<0.05。
綜上所述,為慢阻肺的患者執行中西醫結合的護理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并提升患者的整體生活質量,促進患者肺功能的恢復,值得在后續的臨床上廣泛的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賈耀隆.中西醫結合治療哮喘-慢阻肺重疊綜合征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22,38(02):228-229.
[2]郭安妮,吳新鐮,胡開興.中西醫結合治療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21,27(28):36-38.
[3]呂錦洪.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效果[J].內蒙古中醫藥,2021,40(09):21-22.
[4]秦一冰. 補陽還五湯治療慢阻肺合并肺動脈高壓臨床及機制研究[D].遼寧中醫藥大學,2021.
[5]朱力權,梁嘉暉.中西醫結合治療慢阻肺并肺心病對血清B型鈉尿肽水平變化的影響及臨床療效[J].內蒙古中醫藥,2021,40(04):39-40.
[6]孫賀,石紹順.中西醫結合治療慢阻肺急性加重期25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21,30(04):94-96.
[7]黨玉蘭,劉摯欣,黃建立.社區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體會[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20,28(S2):249-251.
[8]馬艷萍,夏曉黎,王亞鋒.夏曉黎教授中西醫結合治療血嗜酸性粒細胞表型老年慢阻肺經驗采擷[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20,18(04):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