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彩琴 王楓楓
摘要:目的:探討血糖控制在ICU重癥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對其并發癥發生率的改善情況。方法:隨機將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30例ICU重癥患者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與觀察組(血糖控制),每組各65例,觀察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和護理滿意率。結果: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更低,護理滿意率更高(P<0.05)。結論:加強對ICU重癥患者的血糖控制,有助于進一步穩定其血糖水平,同時還能提升其護理滿意率。
關鍵詞:血糖控制;ICU重癥患者;并發癥
ICU重癥患者病情較為嚴重,且多數患者均存在應激性高血糖的癥狀,若不能幫助患者穩定其血糖水平,將會對其預后造成過大的影響[1]。因此在對ICU重癥患者進行治療時,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干預,控制其血糖十分有必要。基于此,本文就血糖控制在ICU重癥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對其并發癥發生率的改善情況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擇ICU重癥患者(130例),入院起始時間為2019年1月,終止時間為2021年12月,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對其進行分組(對照組、觀察組),兩組均為65例。本次研究已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見表1。
1.2方法
對照組:對患者開展常規干預,內容包括健康宣教、環境護理等。
觀察組:開展血糖控制護理干預。(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及時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測評,若發現患者存在負性情緒,應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了解患者產生負性情緒的原因,并通過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幫助患者調節自身的情緒,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2)飲食護理:根據患者體質量指數設計營養干預方案,囑咐患者每日多食用水果蔬菜,減少每日脂肪、鹽與膽固醇攝入量,以富含膳食纖維的粗糧為主食。(3)血糖監測:采用24h持續動態血糖監測系統對患者的血糖進行監測,根據其血糖監測結果指導患者正確用藥。
1.3觀察指標
(1)記錄兩組患者低血糖、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2)采用本院自制量表調查,共36個條目,包括6個維度和1個健康變化自評,主要調查其非常滿意(≥90分)、基本滿意(70~90)和不滿意情況(<70分),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例+基本滿意例)÷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此次研究數據進行分析,使用t檢驗計量資料( ±s),行χ2檢驗計數資料(%),若檢驗結果為P<0.05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并發癥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2護理滿意率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應激性高血糖是ICU重癥患者常見的合并癥,對其身體機能影響較大,只有穩定患者的血糖,才能促使患者康復[2]。由于常規護理內容缺乏針對性,較難根據患者的血糖水平為其提供合適的護理干預,護理效果欠佳。
血糖控制護理主要是根據患者自身的情況為其制定合適的血糖控制方案,通過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及持續血糖監測聯合干預的方式,不僅能夠避免患者消除患者對護理的疑慮,提升其依從性,而且還能改善患者的身體機能,增強其機體免疫力,降低其引發并發癥的可能性,有助于進一步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率[3]。本文研究發現相較于對照組而言,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更低,且護理滿意率更高。提示通過血糖控制護理干預的方式,可有效提高治療的安全性,同時還能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
綜上所述,針對在ICU接受治療的重癥患者,對其開展血糖控制護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進而提升其護理滿意率。
參考文獻:
[1] 熊菊華. 老年重癥監護室糖尿病患者血糖難控制的原因及護理策略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2020,23(3):172-174.
[2] 史為濤,趙玉良,曹廣科. 血糖控制水平對ICU重癥感染患者hs-CRP、HMGB1、IL-6水平及預后的影響[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1,6(8):97-100.
[3] 劉麗麗. 血糖控制在ICU重癥護理中的意義[J]. 繼續醫學教育,2020,34(3):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