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麗華
為實施鄉村振興政策,需要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結構進行進一步優化與創新,受資金、人才、土地及基層鄉村干部認知與水平等因素影響,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制度發展速度并未達到理想速度,對鄉村振興造成一定的影響,難以為鄉村振興提供充足的動力。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特點,并提出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結構創新的有效途徑。
自國家提出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這一理念后。探究并嘗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機構創新成為當前農村發展的重要任務,在具體實踐過程中,要從發展農村產業入手,要想發展農村產業需要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為載體,刺激農村經濟發展運行中的各項要素,如:人員、資金、土地等,對原有的集體經濟組織運行模式、管理方式進行積極改革與優化。因此,有必要建立全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結構,在良性運行過程中,切實有效的實現鄉村振興目標。
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是以傳統農業集體經濟為基礎而建立的,其具有以下特點。其一,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重點在于所有權歸集體。其二,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產權結構具有較高的透明度。其三,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不單純是將勞動者的勞動結合在一起,還涉及到資本結合,是在各方資源的基礎上建立合作關系的,在收入分配方面綜合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兩種方式。其四,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起步于作坊式與小規模的經濟模式,并逐漸向企業化經營方向發展,經營方式也逐漸趨向多元化。從當前農村發展情況來看,各項基礎條件相對成熟,適合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具體表現在如下:農村集體經濟實現了長足發展目標,且全國各地正熱火朝天的探索如何實現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目標,國家在此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財政資金支持,并推出了產權制度改革、發展模式創新等各項支持決策,進一步促進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結構創新發展。當前我國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大致已經完成,明確了在農村集體土地分包到戶中的經營權,使地塊面積得以確定,為新時期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做好了各項準備工作。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政策也在不斷健全完善中,近年來各地政府陸續加大了對村級集體經濟工作的重視與力度,幾乎每年都會根據實際情況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用于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政策內容涉及到土地、稅收、財政等各個方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領頭人也格外突出。一面是外出務工返鄉人員,產業大戶等當選了村干部。另一方面是大學生人才、優秀民營企業家等優秀人才在農村擔任了村委干部,特別是一些領導隊伍薄弱且集體經濟發展能力差的村落,會選派上級縣、市優秀的干部駐村指導,幫助這些落后村落找準發展路線與探明發展途徑,提高這些村落的集體經濟發展水平。
做好縣級設計發揮出政府的領導作用
將縣級單位作為發展的基礎單元,進行相關設計與發展規劃,在鄉鎮與行政村發展過程中指導其選擇適合自身條件,能夠發揮出自身優勢的產業與發展模式,避免對他人進行盲目的模仿。首先,根據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種植、養殖產業進行引導。在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升的背景下,民眾生活條件也在不斷提高,對中高端農村品的需求也在持續提高,同時也暴露出我國農業在此方面供給不足,而低端農產品供給過剩的問題??h級單元要從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為入手點,對農產品的種植與養殖結構進行調整,指導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結構創新發展,使得鄉鎮與行政村充分發揮出自身的資源優勢,對種植與養殖結構進行重新規劃。同時,需要做好相關調研工作,進一步實現信息互聯,提高信息共享率,避免盲目模仿他人、產業雷同化、產品滯銷、同質化競爭等問題造成的經濟損失。其次,要落實農村電商服務發展。新形勢背景下,在發展并創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結構的過程中,勢必要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的優勢,在“互聯網+”模式下探索全新的發展模式,帶動農村農夫產品新產業,實現產供銷一體化發展路線。因此,要加大力度指導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與網絡技術的融合發展。第一,在農村建立完善的電商與配送綜合服務網絡體系,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結構創新發展的過程中提供線上支持與電商業務發展保障。第二,大力支持并幫助農業經營主體在網絡上開展售賣的行為。并有針對性有目標的對農民合作社提供免費的網絡技術培訓,大力鼓勵并扶持農民了解并應用電子商務平臺進行農品銷售。第三,建立包含農資、農產品價格、工序等信息一體化的綜合性服務平臺,打造具備網絡特色的品牌,拓展農產品與特色產品的網絡銷售規模。第四,出臺相關的政策用于鼓勵并支持農村數字經濟建設與發展,進一步推廣創意農業、認養農業、觀光農業的全新的業態發展,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結構創新發展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最后,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進行進一步規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傳統分散式的經營方式已經難以適應但前農業發展需求,需要依托集體經濟結構結合分散的農戶,結合當地的特色實施訂單制、合同制的創新發展路線,進一步提高本地農業的競爭力,為當地農戶帶來更多的效益。當前農村集體經濟多見合作社與農戶結合的運行模式,但從當前運行情況來看,有些地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存在目標不清晰、缺乏規劃與秩序的現象。雖然注冊數量多,但是真正運營經營的數量并不多,形成的高品質品牌并不多,缺乏專業人才。因此,要針對縣級層面制定相關的發展規劃,進一步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要求,對鄉鎮注冊數量提出具體的限制,從而明確發展方向,實現良性競爭循環。
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發展模式
在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結構創新的過程中,要堅持以農民的利益為核心,尊重農民的心聲與民意,讓農民自主選擇,并在其中發揮出引導與示范的作用,避免出現強迫、一刀切的行為,要以當地實際情況與資源優勢為重點,在讓農民充分表達自己意愿與想法的基礎上,制定適合自身情況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結構。第一,傳統農業村鎮要將工作重心集中農業發展中。傳統農農業村村鎮要靈活熟練的發揮出自身的優勢與特長,以生態農業、特色農產品種植為途徑,發展并創新農村集體經濟。并以此為基礎對電子商務與農村物流領域進行延伸與拓展,打造供應鏈,提升農產品的經濟效益與附加值。第二,充分利用自身地理位置與交通便利的優勢,以合作經營與組織勞務公司等方式,進一步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結構創新。第三,生態資源占據優勢的村鎮要把握生態資源優勢。對生態與環境優勢較為突出的村鎮,通過打造綠色養老基地、天然民俗、休閑觀光景區等方式,發展與農業相關的旅游、養老與生態產業,進一步豐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結構創新內容。
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為進一步實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結構創新,盡快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要重視對相關人才的培養,要培養德才兼備的鄉村振興人才。從當前農村實際發展情況來看,大多數村級干部隊伍能力強的農村,尤其是在村黨支部書記的能力較強的情況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水平成效就越理想。相反,則發展效果不盡人意??梢姡寮夘I導干部的能力,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集體經濟的發揮水平與效率,需加大對領導干部選拔工作的重視,并不斷強化集體經濟知識與技能培訓,不斷提升農村經濟的發展能力,鑄造一支農業知識強、對農村感情深厚、熱愛農民的工作隊伍。此外,進一步極大力度建設大學生村官隊伍。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在大學生村官選拔工作中,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有利的支持,發揮出大學生的優勢與特長,推動農村農業振興與創業發展。最后,要重視培養鄉土人才。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訓制度,通過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方式,以此提高農村集體經濟人才的穩定性。鼓勵相關人才“走出去”,到發展效果好的地區學習先進的經驗,提高自身的見識。
綜上所述,在鄉村振興發展的關鍵時期,要重視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大力落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結構創新,充分結合農村區域自身的特點與優勢,以多元化的方式落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結構發展與創新,并培養高質量的人才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結構創新發展。
(山東省蓬萊市農村經營管理總站)
參考文獻:
[1]萬良杰,萬銘師.鄉村振興戰略導向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結構創新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3):10.
[2]鄧文飛.鄉村振興背景下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思考[J].學理論, 2019(4):3.
[3]李碧茹.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鄉村科技,2020,11(33):3.
[4]劉東林.基于鄉村振興視角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的探索[J].農家科技,2019.
[5]侯剛,黃雨,劉志慧.鄉村振興背景下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路徑研究[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