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 陳小娟
近年來,全國馬產業蓬勃發展,不少地區都制定發布扶持馬產業發展的政策法規。2020年國家農業農村部制定發布首個《全國馬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旨在推動我國馬產業轉型升級,助力鄉村振興,培育馬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也發布《關于促進現代馬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到要促進現代馬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內蒙古地區馬文化底蘊厚重、內涵豐富,“蒙古族馬文化”“蒙古馬精神”更是具有代表性。因而,應深入挖掘和開發內蒙古馬文化,傳承弘揚這一優秀民族文化,促進區域馬產業繁榮,刺激本地區城市馬業發展。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來自歐美的馬術運動也作為新興體育產業逐步出現在大眾生活中,在此背景下我國的城市馬業業態逐漸形成。城市室內馬業主要指在城市商業中心開展的以馬術體驗活動為主要內容的一種馬產業業態,比如商場馬術,馬術俱樂部,可以合理運用商業空間,實現經營內容多元化。
國內外城市室內馬業發展現狀
目前國內外對于城市室內馬業開展程度不一致。國外城市馬業開展廣泛,其注重馬術運動休閑娛樂體驗,提供馬術騎乘配套服務與設施的馬術俱樂部是主要活動場所,參與群體上至老年,下至青少年,地域涉及英國、法國、德國等歐洲多國,以及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我國養馬歷史悠久,有深厚馬文化底蘊,現代馬業發展趨勢呈現逐年上升狀態,馬產業的第三產業如休閑騎乘、文化旅游、專業化馬產品開發等新業態蓬勃發展,馬產業內涵更加豐富。國內現在主要開展室內馬術類型主要是商場馬術,比如昆明天馬行空國際馬術學院,武漢騎典國際少兒馬術俱樂部,重慶尚馬馬術俱樂部等,主要集中在青少年人群,隨著國內經濟發展,大眾消費觀念轉變,消費能力提升,室內馬術未來發展前景較好。
內蒙古城市馬業發展現狀
內蒙古自治區是國內傳統馬業特色優勢區之一,擁有遼闊的草原,豐富的馬旅游資源,馬品種眾多,馬文化厚重。區域內既有傳統民間民族馬術活動和表演,也有現代馬術比賽和馬術表演,馬產業類型較豐富,有雄厚的產業發展基礎。目前內蒙古自治區正處于馬產業轉型期,但主要以傳統馬業為主,正著力打造現代馬產業,實現牧區產業現代化。內蒙古馬產業多集中在中東部地區,在牧區發展馬旅游業,馬養殖業等;市區發展城市馬術,多見于馬術俱樂部,馬術俱樂部是傳統馬業向現代馬業發展的生力軍,主要是以會員制俱樂部和私人制俱樂部,零星接待散客。城市馬業的其他業態比如商場馬術業態在本地區發展甚少。
內蒙古馬文化資源作為一個文化元素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運用馬文化資源推動馬產業是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內蒙古地區馬文化底蘊深厚,資源豐富。每年的那達慕大會,賽馬、馬術表演項目成為全區旅游業的特色活動,還有許多大型的祭祀、婚禮文化活動中也隨處可見馬元素。馬已成為蒙古族精神象征,永遠崇拜的文化圖騰和最有代表性的文化載體。蒙古族被譽為“馬背民族”,其許多生產生活用具都是為了適應馬背生活,長此以往便演變成為一種獨特的草原馬文化。針對馬產業發展應多角度傳承融合馬文化,推進馬文化+旅游業發展模式,打造全域特色旅游產業;推出馬文化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的文化衍生品,打造內蒙古馬文化品牌。
馬文化資源開發力度弱產業市場開拓不足
當前內蒙古地區馬產業的發展存在資源利用率低,市場開拓不足,未深刻挖掘特色馬文化產業的文化內涵。馬文化資源是內蒙古地區眾多優秀地域文化資源中極具特色的一部分,但對馬文化資源的開發仍然停留在表層,深層文化產品輸出少,對馬文化與馬產業之間融合發展認識不充分。目前內蒙古馬旅游產業多集中在牧區、城市偏遠地帶,游客參與內容單一,基礎設施落后,對城市高端消費群體吸引力較低,馬術表演、親子體驗、休閑騎乘等業態的后續消費群體培育難度大,市場開拓不足,大規模商業化運作城市馬業正面臨困境。
馬產業專業人才存在大量缺口
在國家、自治區對馬產業發展的大力支持背景下,馬業專業技術人才仍然存在大量缺口,短期內難以培養出能力突出、經驗豐富的本土人才,限制了馬產業發展速度。現有馬業技術培訓機構和培養計劃的人才數量較少,難以滿足快速發展的馬業需求,沒有形成合理完整的人才交流合作機制,迫切需要加強國家之間馬產業的交流合作,完善馬產業相關各類人才的引進培養。

商業化室內馬場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目前一些地區在市內商圈設置商場馬術圈,依托城市商圈的配套設施,嘗試打造城市休閑馬術體驗,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并取得了一些經濟效益,但相關的室內馬場設施規范尚未完善,也面臨諸多問題。相比郊區馬場,商業地產的場地面積相對狹小,許多機構在進駐過程中開發因地制宜的產品。然而與全國其他地區城市馬業發展相比,內蒙古地區不僅難覓類似機構及相關產品更缺乏與之配套的政策法規、基礎設施和設備。
馬產業鏈結構缺乏完整性
內蒙古馬產業整體發展比較滯后,產業鏈條不完整,產業延伸能力弱,馬的第一產業比如馬養殖業,第二產業比如馬產品加工制造業發展相對成熟完整,而第三產業比如休閑娛樂、旅游文化、生物制藥等方面發展落后。一方面整體馬產業綜合開發能力較弱,市場競爭力不強;另一方面沒有形成良性發展的現代馬產業消費市場,消費者對相關產品和服務的消費熱度低,消費拉動的作用小。
促進馬產業產業升級優化文化產品及服務
打造馬文化品牌概念,形成優秀的馬文化品牌,擴大馬產業產品市場。提煉內蒙古馬文化特色、特征,打造屬于蒙古族馬文化自身特點的馬文化產業。打造蒙古族馬文化與城市馬業融合的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城市馬文化園區,延伸產業價值鏈,促進產業鏈發展,提升馬文化影響力。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養復合型馬業人才
馬文化不僅是蒙古民族的重要符號,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符號和載體。大力弘揚蒙古馬精神,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產業發展與文化傳承兩手抓,加強復合型馬文化創新人才的培養。一方面完善人才培養體系,著力培養一批浸潤文化基因、經驗豐富、應用技術精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另一方面以擴展馬文化接受群體、增加傳播效應為任務,開展針對馬文化研究、馬產品研發、馬具工藝普及、馬旅游體驗項目開發與經營等人員的系統性、全鏈條的培養。
創建品牌化城市馬術項目完善室內馬場設施建設
充分利用地區馬資源及區域馬產業優勢,注重示范作用,打造一批以馬文化、馬體驗為主,集觀賞性、游樂性、體驗性于一體的室內馬娛樂項目和產品,為消費者提供多元化的娛樂休閑項目,輸出內蒙古馬產業品牌,形成品牌效應。搭建交流與引入平臺,匯聚各方力量,加大對馬業人才引進與培養、馬產業科技創新的合作與投入力度,保障城市馬產業發展有序進行。推進制定馬場設施相關規范政策,落實室內馬場環保、檢疫、衛生等方面的相關規范。
加快構建業態豐富的網狀馬產業鏈
馬產業覆蓋三大產業,具有產業跨度大、產業融合度高、產業結構復雜、產業鏈長以及與自然生態密切關聯的特性。內蒙古馬產業整體發展比較滯后,所以全區馬產業應注重優勢互補,促進產業融合,共同支持產業協同發展。積極發展馬的第三產業,在城市建立優良馬文化品牌,發展城市馬業,率先在全國地區構建一個馬的一二三產融合健康發展的馬產業鏈,帶動本地區傳統馬業向現代馬業轉型。馬產業發展對拉動區域經濟發展,培育體育和文旅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和弘揚中華馬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系基金項目:內蒙古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內蒙古城市與鄉村馬產業服務領域綜合解決設計(202010 127026)階段性成果之一。]
(內蒙古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參考文獻:
[1]吳輝,沈世偉.國內外馬術休閑研究進展[J].特區經濟,2020(01):134-137.
[2]全國馬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J].新疆畜牧業,2020,35(06):4-10.
[3]芒來,白東義.內蒙古自治區馬業現狀分析[J].北方經濟,2019(11):20-25.
[4]蘇日娜.內蒙古馬文化產業發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20.
[5]郝冰,趙元鳳.內蒙古自治區現代馬產業發展路徑探究[J].中國畜牧雜志,2021,57(09):254-258.
[6]畢磊.內蒙古馬文化休閑產業發展問題探賾[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7(08):25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