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潮洋 曹麗妃 潘少隆 史曉艷
隨著世界經濟的縱深向發展,近年來旅居現象再起,而民宿產業作為旅游旅居的重要組成部分,引發各行各業的廣泛關注。當下,裝配式建筑正以其自身低成本、低耗能、高效益的特有優勢在行業內迅猛發展。本文在未來旅居視角下,分析民宿產業的發展方向,并結合當下政策與新技術,探討民宿中的裝配式建筑發展現狀,指明當前裝配式建筑亟待解決的問題,以促進裝配式民宿行業發展。
隨著城市化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鄉村振興戰略的穩步實施,鄉村休閑旅游產業蓬勃發展,第二居所旅居現象再起,這種遠離城市喧囂的生活休閑方式方興未已,同時隨著人們物質水平的不斷改善,使得民眾對住宿的要求也不斷提升,民宿市場逐步興起,發展逐步規范化。此外,自20世紀末以來,城市擴張與耕地保護的良性矛盾“人增地減”使我國人地矛盾日益凸顯,人地矛盾已嚴重制約了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其中建筑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理當依靠集約型建筑進行緩和,而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極大緩解了用地資源緊張的問題,彰顯出其廣闊的發展前景。基于此,探討未來旅居視角下的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具有經濟價值與社會意義。
當代民宿特點
1.民宿的基本特點
民宿區別于讓旅客得到短期的休息空間的商業酒店建筑,是利用閑置宅基地,結合環境資源、人文景觀、生態結構、生產活動等,通過租賃、自營等方式,由土地所有者為外出旅客提供個性化住宿的場所。
民宿規模相對較小,需要依托當地的旅游資源,同時需要符合當地民宿發展規劃與城鄉規劃,與治安管理要求。旅居民宿經營地需靈活運用周邊特色吸引物,進行資源整合,使之更加貼合旅客的需求。而民宿設計重情懷,有個性且可靈活變幻,在基本安全衛生的基礎上還需注入人文及地域符號,充分展現人、地文化,追求人文、情感與體驗,是一種能夠滿足消費者精神回歸需求的住宿方式并為人們獲取品質生活內涵的創新性住宿業態。
2.民宿特色
相較于提供多元化服務的酒店,民宿主要特色在于更具地域風情及家庭氣息,是一種情懷與生活方式的重要體現。對于旅客來說,民宿更能讓旅客沉浸式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與文化特色。民宿極具個性的特點讓旅客在更好享受服務的同時,提升了旅行的歸屬感。
民宿與農家樂不同,民宿具有更強的人文情懷。民宿是經營者結合當地環境通過巧妙合理地裝修設計,為旅客營造的一個極具當地風情的小型休閑綜合體,而非農家樂僅僅集吃住娛樂為一體的簡單商業屬性。嚴格來說,民宿巧用人文化設計,是對休閑服務的強化與升級。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民宿也是一類酒店或者旅館。然而酒店/旅館并沒有將地方特色融入其中,單純滿足需求者住宿的需求。民宿將是否融入人文氣息作為區別于其他住宿空間或傳統建筑的重要一環,作為符合當代年輕人精神體驗的建筑形式,民宿是未來旅游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3.民宿發展趨勢
(1)國家鼓勵盤活農村宅基地
由于土地資源緊缺、中國耕地保護與經濟發展用地矛盾尖銳的情況下,宅基地未利用及閑置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
2015年,政府為了充分放開對宅基地使用權的限制,出臺了宅基地三權分置試點政策。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再次強調宅基地三權分置政策。2019年,為探索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有效途徑,中央又提出“拓展改革試點,豐富試點內容”的要求。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三次修正版第四十二條中,國家鼓勵改造和整治廢棄地及閑散地,并進行土地整理。中國社會科學院在2019年指出,我國越發達地區閑置率越高,并且約有10.7%的農村宅基地閑置,且東部地區農村高于其他地區,宅基地閑置約為13.5%。
農村宅基地的盤活政策為民宿產業的發展創造了必要條件。
(2)鄉村民宿扶持政策
國家給予各項政策支持鼓勵特色民宿行業,各省市也頒布一系列扶持鄉村民宿的政策。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2016]1號中明確指出要加大力度發展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并有規劃地開發各式的鄉村休閑度假產品,如鄉村酒店、特色民宿、休閑農莊等。2016年10月,發改規劃[2016]2125號中表示將加大項目、資金、政策等的支持力度、加強統籌協調。國務院辦公廳在2018年10月印發了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中指明發展民宿、客棧、公寓等短租服務。
民宿發展政策呈持續利好導向,為民宿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定支持。
(3)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旅游形式與觀念的改變,民宿逐漸從低端單一朝向高端現代化方向發展,并逐步發展成一種獨特的旅游產物。民宿情懷與商業的不斷融合統一,使得民宿建筑逐步向服務規范化、體驗智能化、設計人文化等方向發展,此外由于人地矛盾的存在與相關技術的發展,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至2024年我國裝配式建筑市場規模將超過14000億。裝配式民宿建筑發展將成為大勢所趨。
4.國內外民宿發展經驗
(1)國內民宿發展經驗
云南大理民宿。大理資源得天獨厚,因此大理民宿市場已形成非常成熟的產業鏈,競爭也非常激烈。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滿足與消費能力的提升,人們的旅游觀念不只是止步于觀光旅游而逐漸向度假旅游轉變,為大理民宿轉型提供機遇。大理民宿服務品質逐步提升,呈現出高服務化等特征。
深圳大鵬民宿。與國內民宿相比,深圳民宿起步略晚,但目前已初具規模,市場作用、政府規劃及引導對大鵬新區民宿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民宿配套設施得到提高,管理方式得到創新,并重視品牌建設。
江西婺源民宿。婺源民宿因政策的推動已從低端分散走向了高端集聚,集聚的形式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民宿已成為當地旅游的一大亮點。
浙江烏鎮民宿。烏鎮采用個性運營、集中管理與分散經營的方式,結合傳統與現代,提供多元化的產品和服務并將行業標準統一建設。
(2)國外民宿發展經驗
日本民宿。日本是鄉村民宿旅游的奠基者。日本民宿呈現出高服務化,主題多樣化等特點,且日本民宿經營形式多樣。
英國民宿。英國作為歐洲高質量服務業國家之一,其民宿服務業已成為國家旅游業的中流砥柱。英國主打務實與高品質的經商理念,使得英國民宿穩步向上發展。
綠色建筑與可持續發展
1.綠色建筑與生態建筑
在我國能源問題日益突出的嚴峻形勢下,能源短缺的問題更加顯著。自1992年來,我國高度重視并發展健康可持續的思想。中國對于推進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發展的決心和政策扶持在“十三五”已經到達了一個全新高度。綠色建筑強調“三高一低”,即高效率、高經濟性、高環保性和低耗能,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當下與未來利益共存的可持續建設方式。綠色建筑可以節約施工成本和資源,為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效途徑。
在生態建筑中,建筑是一個生態系統。生態建筑需要保證建筑內部符合低耗能、低污染、高質量、高效率的“兩低兩高”標準,作為業界的“可持續發展建筑”,其所包含的綠色觀、環保觀,是整個可持續發展建筑中的核心要素,是21世紀建筑設計發展的方向。綠色建筑塑造了一個可持續的活動空間,契合了生態化環保化及人性化的建筑原則,是當代建筑行業的新導向。
近年來,低碳環保理念興起和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的應用,以及“綠水青山”環境保護政策的實踐,進一步推動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同時,裝配式建筑這一類的節能高效的建筑形式應運而生。在政府積極鼓勵建設綠色生態建筑的形勢下,各部門針對此方面的研究工作正不斷向綠色健康的方向前進。
2.綠色建筑設計發展方向
(1)可持續發展
“經濟可持續、生態可持續、社會可持續”是可持續發展相關措施的主要著陸點。
經濟可持續,改變傳統建筑“高污染”、“高消耗”的商業模式。采用“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率、高質量”的“兩低兩高”模式,實現經濟效益的可持續發展。
生態可持續,有效保護自然環境,通過綠色生態建筑貫徹“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的相關理念,既能有效控制自然環境成本,同時又可以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社會可持續,強調綠色生態建筑的各個發展階段應與人們適時的生活水平、社會主流風格、國家政策法規等相呼應。
(2)智能化發展
隨著BIM技術、AI和LOT技術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為發展智能化綠色建筑,其相關技術為綠色建筑可視化設計給予了有力支撐。落實到具體的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借助 BA 控制技術對建筑設備的模擬控制,進而對過程中的節能狀況進行研討,為優質方案搭橋鋪路。
(3)裝配式建筑興起
可持續發展政策下,綠色生態建筑設計必將登頂未來主流建筑的高峰,而裝配式建筑以其智能化、生態化、模塊化、集約型、可復制的優勢獨占鰲頭。作為新興的建筑模式研究表明智能家具自問世以來便一直深受消費者喜愛,同時互聯網也促進了智能家居消費者與用戶之間的聯系。智能家具不僅可以為模塊化建筑增添亮點,裝配式建筑圍繞可持續發展發展,適應低能耗、低成本的建筑模式,使生態、智能、人文有效結合,從而實現“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協調兼容與共同發展。
裝配式建筑產業分布
1.裝配式建筑城鄉分布
隨著當前國家政策的更新調整以及相關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很多地區正在積極推進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另外,國務院已經在2016年提出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為核心地區重點推進,并鼓勵其余中大型城市穩步推進。同樣地,在鄉村振興戰略帶動下,鄉鎮裝配式建筑產業逐步發展。相比城市,鄉村的自身屬性決定了鄉村裝配式建筑不可能照搬城市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模式。在對村民對建造價格承受范圍的統計中發現,絕大多數村民的承受價格在 20~30萬元之間,超過 30萬元的比例僅為10%左右,所以目前國內鄉村也難以推廣輕型木結構建筑。
2.裝配式建筑東西分布
裝配式建筑在我國分布現狀大體以華東地區為主、中部次多、西部較少。在相應扶持政策下,華東地區仍是我國裝配式建筑分布最多的地區,僅上海、山東、江蘇和浙江四省市項目占比就已經達到48%,其比重仍在逐年遞增。華中地區以湖北省為主,其占全國裝配式建筑項目8%。西部地區裝配式建筑分布甚微。除上述地區之外,其余裝配式建筑散落分布在全國各地,約占全國 裝配式建筑項目29%。
3.裝配式建筑各省分布
目前,我國海南、湖北、江蘇等31個省市和自治區都已經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并制定了一系列規劃,其中浙江省提出到2020年實現 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以上,扎實推進全省建筑業穩步健康發展,高于全國目標。而甘肅等欠發達地區,由于沒有足夠的經濟條件和基礎,當地政府的推進覆蓋率只有大約10%。由此可見,各省市對于裝配式建筑面積覆蓋率與相關政策目標不同,但殊途同歸,各省各地的建筑形式都傾向于裝配式建筑。另外,裝配式建筑主要集中分布在經濟發達地區、經濟特區優先發展,在欠發達地區也需切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適當發展。
裝配式建筑發展優勢
1.提升建設質量,保證施工安全
與傳統建筑形式不同,裝配式建筑的構件需提前預制,對于不同的建筑用途可制作不同濕度、溫度、硬度等屬性的材料分別在保溫、防潮、抗震等方面提供相應的保證。同時有效監管控制材料的生產與運輸,科學保證不同裝配式建筑各個方面的合理性。裝配式建筑在制作材料和安裝工程完成后,運輸至施工現場,工程人員根據施工標準進行統一規范裝配。從工作量與工作形式上看,都有效降低施工風險,保證施工安全。
2.精簡施工流程,提高建設效率
為有效降低現場施工制作所消耗的時間,裝配式建筑通過預先制作建筑構件且流水線、批量化生產的手段簡練施工環節。將建筑構件直接投入施工建設中,省略了傳統建設過程中澆鑄、混合、搭建等流程,一定程度上精簡了施工流程,使得施工建設更為高效。
3.預制裝配材料,降低建設成本
從材料成本來看,裝配式建筑材料提前訂制,能有效生產建筑所需構件,降低材料制作、加工所造成的浪費。此外,與傳統建筑材料相比,裝配式建筑材料更輕便,大大節省了運輸時間與運輸成本。從人工成本來看,裝配式建筑工程大多采用機械加工建設,其人力資源成本與傳統建筑相比大幅降低。從時間成本上看,裝配式施工工期短,節約了建筑時間成本。
裝配式建筑與智能化技術的融合
1.我國智能化建筑的發展現狀
隨著智能化技術的不斷發展,AI和LOT技術路徑演進日益明確,為智能化建筑的發展提供可能性,智能化技術融入建筑是未來設計的發展方向。從智能建筑行業的自身產業發展上看,上游為建筑智能化設備的供應商,中游為根據不同功能系統劃分的某一類別,下游即為建筑行業。智能化建筑行業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即處于成長時期,發展潛力巨大。
2.智能家居的運用
裝配式建筑室內可采用智能家居。研究表明,智能家居自問世以來便一直深受消費者喜愛,同時互聯網也促進了智能家居消費者與用戶之間的聯系。智能家居不僅可以為模塊化建筑增添亮點,在綠色節能方面也有十分突出的貢獻,符合未來建筑發展趨勢。
3.BIM技術的運用
據有關數據統計顯示,我國已建成智能建筑中,有將近70%的建筑都沒有實際上的智能化功能和價值,資源利用不合理,未能展示智能化應用的本質內涵。而BIM軟件技術的大量應用能夠為裝配式建筑的管理提供一個共享經驗、共享信息、交換意見的實時平臺。與該工程相關的各大參與方也能夠更加精準且全面地獲悉施工數據。BIM技術可根據測得數據進行分析與模擬,更加高效地管理裝配式住宅施工,有效降低時間成本與施工成本。
智能化裝配式建筑發展面臨的挑戰
1.相關政策不夠完善
宏觀上講,國家為鼓勵民宿產業的發展,各級政府已出臺了系列相關的優惠補貼政策,但大多都只針對民宿的裝修、改造、等級等給予補助。而對于裝配式建筑相關的稅收政策不夠完善,比如混凝土構件作為裝配式建筑中最主要的元件,征收稅額卻比普通建筑施工材料的課稅金額高出12%。另一方面,裝配式建筑生產工藝流程不同于傳統建筑,從生產到施工、設計到監管,都不與傳統建筑模式對口,其權責權限、市值市場都發生了變化,由此所帶來費用變動可能高于政府的補貼金額,相關部門還未統籌兼顧民宿與裝配式建筑,相關的政策條例還未完善。
2.標準化程度低
裝配式建筑即將登上我國建筑行業的舞臺,然而標準化程度低的弊端也會隨著發展而日益放大。盡管裝配式建筑被部門業內人士所看好并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但目前絕大多數承包商如設計、生產、運輸、施工安裝單位根本不具備研究、掌握、應用預制裝配式建筑技術的能力。裝配式建筑構件的規格尺寸等方面各不相同,通用化生產水平低成為業內發展首要亟待解決問題。另外,設計研發等各個環節的監管也都缺乏一套統一的標準體系。民宿所搭建裝配式建筑有可能會因為建筑構件的不統一而影響民宿產業化發展。
3.產業相關人才緊缺
裝配式建筑在我國發展起步相對較晚,無論是從生產設備還是從業人員水平方面,都還需要不斷改進。例如建筑工廠對于預制構件的尺寸有限制,有些大型的預制構件,需要提前預定才能加工出來,從業人員精英較少,這不僅會降低工作效率,還會影響工程質量,從業人員水平低同樣也難以達到設計項目方案的要求。相關人才產業鏈不成熟是目前裝配式施工面臨的巨大挑戰。
時至今日,民宿業發展朝著人文化、綠色化、智能化、裝配式等方向發展,相對現代的裝配式建筑與相對傳統人文化建筑的融合是未來民宿研究的主要方向。裝配式建筑作為一種建造成本低、資源利用率高的新型模塊化建筑施工方式,盡管面臨著政策技術不完善、人才緊缺等的挑戰,但不可否認的是,該建筑模式符合綠色可持續的發展要求,也符合民宿產業的市場發展方向。在民宿建筑中將裝配式的施工方式和智能化的技術有效利用,有其發展的必然性,亦促使民宿市場朝著綠色化、模塊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本文系基金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支持項目“未來旅居視角下智能化裝配式民宿建筑研究”(項目編號:202010353025)的研究成果(指導老師:陶倫,王麗云)。]
(浙江工商大學)
參考文獻:
[1]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年中國裝配式建筑行業市場現狀及前景分析 政策利好發展,未來發展前景廣闊[EB/OL].(2019-03-20)[2021-09-01].https://bg.qianzhan.com/report/ detail/459/190320-913d5350.html.
[2]俞海,王勇,李繼峰,任勇. 中國“十四五”綠色消費衡量指標體系構建與戰略展望[J].中國環境管理,2020,(06): 73-81.
[3] 杜娟,朱一麟.綠色建筑設計未來的建筑設計發展方向[J].居舍,2019,(11):7
[4]于洪浩.鄉村建設中的裝配式建筑應用初探[N].北斗城鄉規劃,2020. 02.27
[5] 中研網.2020裝配式建筑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EB/OL].(2020-09-10)[2021-09-01].https://m.chinairn. com/hyzx/20200910/111112962.shtml.
[6] 筑訊網.中國裝配式建筑產業百科大全 難得一遇[EB/OL].(2019-06-01)[2021-09-01].http://www.zhuxuncn. com/articles/190691416.html.
[7]冀猛猛.建筑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特征及智能化應用方法探析[J].科技經濟導刊,2020,28(18):76.
[8]廖禮平.綠色裝配式建筑發展現狀及策略[J].企業經濟,2019,38(12):139-146.
[9]陳智霖,楊鵬,尚毛毛.民宿發展的特點、趨勢和思考[J].廣西城鎮建設,2018(07):54-63.
[10]王璇.簡析建筑設計中綠色建筑設計理念運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20(18):54-55.
[11]王有官.淺析裝配式建筑的優缺點[J].山西建筑,2018,44(16):234-235.
[12]林琳.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智能化結構的應用[J].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 2019(12):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