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知新 任龍梅 李銀換
本文首先整體闡述了農村信息扶貧中結合數字金融的核心價值,并且進一步解析了農村信息扶貧中結合數字金融面對的主要難題,最后提出了農村信息扶貧中結合數字金融的有效開展舉措。以期為農村信息扶貧工作的有效開展帶來可參考的建議。
隨著我國經濟的長效發展,扶貧攻堅工作也進入到了全新階段。在此過程中,需要金融機構全面展現數字化的先行運作優勢,革新金融支持產業扶貧、消費扶貧的全新產品與服務模式,進一步推進基礎金融服務擴面,助力獲得脫貧攻堅戰的勝利。
現階段,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扶貧問題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關注,這當中最為亟待改善的問題包含有農村貧困人口基數較大,城市與農村發展態勢不均衡等,與此同時,黨中央也將脫貧攻堅戰作為實現首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核心任務,同時賦予了一系列的政策,并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就。
不過針對于脫貧攻堅戰來說,還需要進一步進行深化工作。針對國內的偏遠地區來說,依然顯著存在著嚴重貧困的狀況,亟待進行有效解決。而如何切實解決相關問題,仍需開展多層面的研究。
而農村的扶貧工作也需要金融領域的深入輔助,其輔助的核心目標在成本可負擔的基礎上,為廣大農民群眾以及低收入人群給予定制化的金融服務,以更好滿足其具體需求,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長期平穩成長,以更好健全國內的包容性增長機制。
與此同時,隨著國內信息及互聯網技術的持續發展,金融行業也在不斷革新,特別是數字金融的長效運作也推動了金融服務質量與效率的全面提升,諸如城鎮銀行機構獲得了較為優異的成功效果。而在農業信息扶貧中有效結合數字金融,也可以更好推動扶貧工作的精準度與高效性,值得對此展開深入探究。
懲戒機制開展的難度相對較大
信用理念相對淡薄、匱乏對征信的探究是貧困區域客戶的核心表現特征,違規懲處等有關的機制對此群體的約束力較為有限,違約成本相對較低情況會引發金融機構放款之后的追款難度提升,此群體的主動履行合約行為較為有限。由于金融機構對貧困區域農戶征信機構系統創建的健全度不足,貸款派發之后,不能第一時間獲取貸款客戶的資金具體運用情況,這無疑進一步提升了項目運作的風險程度。如此的情況倘若長期存在,勢必會進一步導致壞賬過多、回報收益效率較為有限,最終讓金融機構全面開拓農村業務的積極性大幅度降低。
農戶信息素質有限所面臨的金融風險顯著
整體而言,大部分的農民群眾未接受過高等教育,因此往往對數字金融所存在的風險認知相對有限,甚至很多情況下是完全不了解的情況。而數字金融具有較為顯著的容易獲取特性,在如今網絡虛假信息多而復雜的情況下,信息素養與防范意識較為有限的農村貧困群體較為容易受到蒙騙,這也無疑會讓廣大貧困農民群眾進一步雪上加霜,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
信息獲取難度較大貧困戶個人無法有效操作
盡管數字金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普通用戶獲得金融服務的門檻,不過諸多農村貧困戶因為對網絡信息技術運用度較為有限,往往無法有效借助網絡渠道獲知最新的扶貧政策,對此渠道的運用度較低;與此同時,因為信息不對等的問題也讓扶貧金額與具體的名額被其他人所占據或取代,并對移動智能設備使用的熟練性較為有限,信息素養較低,這也進一步加劇了其個人基于網絡平臺金融業務辦理的難度。
打造數字金融助力農村信息扶貧的完善機制體系
首先,需要持續革新增值服務機制。以往的金融扶貧通常僅僅是局限在開展存款、貸款等基礎的業務階段,同時因為受限于網點設置數量與工作人員配備較為有限的情況,無法深入到偏遠地區的農戶。在數字金融推動農村信息扶貧的革新增值服務的專項機制引導之下,借助移動支付等現代化的技術方式,不僅可以實現對每一位用戶開展定制化的存款、貸款等日常的業務以外,也可有效為廣大的農戶給予專業的養殖技術指導、產業保險等全新的業務與服務。
其次,打造規范的網絡平臺開發機制。金融網絡平臺與農村貧困戶開展專項的對接,重要的金融政策信息可以實現有效獲取,打破了時間與空間層面的限定,也可全面簡化中間環節的人力與物力成本。并且,金融網絡平臺更具規范、精準地引導多渠道資金流進入到農村金融專項市場之中,切實將政府、企業與農村貧困戶進行有機的結合,從而實現深入發展的合理循環。不管是政府進行針對農村貧困群體政策的專項公示,亦或者是對農村貧困戶開展系統化的專業培訓,此些模式借助專項的網絡平臺可以讓信息更為精準且迅速地傳播,廣大農村貧困戶可以更為有效探知政府所頒布的公告,政府相關主管部門也可以實現第一時間探知本地區農村貧困戶區域的現狀,這無疑可顯著增進扶貧工作的精準度與質量。
積極開拓數字金融產業類型與專項信息扶貧渠道
現階段,我國數字金融仍需進一步擴展其普及的范圍,特別是還有相當一部分群體未真正享受到數字金融所帶來的優勢,不斷豐富數字金融的產業類型以及信息扶貧渠道的拓展,也成為了當下數字金融結合農村信息扶貧發展中需要重點探究的方向。移動智能設備的全面普及是開展信息扶貧的關鍵所在,以此作為基礎來全面開拓廣大農民群眾的金融業務獲取渠道,同時引導農村貧困戶群體從以往的完全線下消費逐步向著線上支付轉變。結合數字金融推動信息扶貧中基本集中在農村電商、信用貸款方面的情況,可以由地方政府來進行有效主導,社會各類金融機構積極參與,來打造專業化與規范化的網絡平臺,精準化定位扶貧工作開展的真實需求,結合數字金融的專業化技術手段,迅速且有效地匹配資源,科學調配,對扶貧數據開展動態化革新與監控,讓網絡扶貧此種全新的扶貧模式得到充分的推廣與運用,進一步開拓網絡扶貧的渠道,結合數字金融來開展多樣化的信息扶貧方式,以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負面性問題。
持續完善數字金融的金融監督管理專項評定體系
持續完善數字金融的金融監督管理專項評定體系,是充分保障數字金融推動農村信息扶貧工作開展的核心點所在。首先,需要進一步將農村的個人可支配收入提速、農村貧困戶由于重大疾病導致家庭貧困等預期性指標與貧困人口、貧困地區等約束性指標緊密結合,規范化地挑選并有效設定數字金融評定指標。與此同時,數字金融監督管理評定最終報告可以成為區域發展數字金融、打好脫貧攻堅戰役的關鍵參考依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可從中探知到關鍵性的問題,從而實現有針對性創建扶貧政策。最后,相關報告也會成為本區域政府脫貧工作的主要依據,從而保證數字金融推動農村信息扶貧作用機制效率的最佳化,以更為有效實現達成脫貧攻堅的最終的目標。
持續改進金融風險救助機制更好保證合法權益維護
政府相關主管部門需要結合本區域的具體情況,設定專項的農村貧困戶群體利益的專項保障平臺,規避農村貧困戶群體由于金融消費而造成其經濟的損失而無處求助,切實做到充分保護農村貧困戶群體的基礎權益。并且,還需要有效改進與調整金融風險的專項借助機制,例如進一步擴張扶貧貸款風險補償金的覆蓋范圍,科學化調配財政扶貧專項基金,針對金融機構派發扶貧貸款所導致的經濟損失給予一定程度上的補償,以更好降低相關金融機構在開展扶貧信用貸款資金中所擔負的壓力。讓參與數字金融業務的廣大農村貧困戶解除相關的顧慮,以更好推動此項業務的深入化開展。
綜上所述,在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背景之下,也需要在充分了解農村貧困戶群體信息的同時,進一步加大信息扶貧的工作開展力度。特別是互聯網的時代發展趨勢下,怎樣科學化運用數字金融等專業的信息技術,更為有效地推動農村信息扶貧,也成為了如今所重點所探究方向。而本文所提出的數字金融助力農村信息扶貧的專項舉措,希望給予農村信息扶貧工作的深入開展以幫助,從而真正意義上推動農村扶貧的高質量開展。
[本文系基金項目:內蒙古自治區科技計劃項目“漢麻植物修復鄂爾多斯礦區復墾地技術研究與應用”(編號:2019GG024)的研究成果。]
(內蒙古開放大學)(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
參考文獻:
[1]黃益平,王敏,傅秋子,張皓星.以市場化、產業化和數字化策略重構中國的農村金融[J].國際經濟評論,2018(03): 106-124+7.
[2]許玉韞,張龍耀.農業供應鏈金融的數字化轉型:理論與中國案例[J].農業經濟問題,2020(04):72-81.DOI:10.13 246/j.cnki.iae.2020.04.009.
[3]陳佩婷.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對居民消費的影響——來自西部12個省份的面板數據實證[J].區域金融研究,2021(05):71-78.
[4]段勝英.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困境與路徑分析[J].時代金融,2018(15):22+29.
[5]謝升峰,尤瑞,汪樂樂.數字普惠金融緩解農村相對貧困的長尾效應測度[J].統計與決策,2021,37(05):5-9.DOI: 10.13546/j.cnki.tjyjc.2021.0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