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錦華
摘要:高校校園文化直接或間接地熏陶感染著大學生的思想和精神世界。高校以其自身不可替代、不可復制的校園文化塑造著屬于本校學子的精神品格。本文以云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為例,對其校園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對如何更好地利用校園文化資源提出了建議,以期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些路徑和方法。
關鍵字:校園文化;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著高校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學校校情有機結合,挖掘本校思政資源,打造學校特色,一方面有利于增強學校師生的集體榮譽感,使師生真正成為校園文化的建設者、傳播者和良好校園文化環境的受益者,另一方面學校既有資源也有助于本校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此外,可以借此打造學校特有思政品牌,有利于學校自身的建設和發展。
一、校園文化的概念
校園文化是指學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是一個學校發展歷史積淀而形成的價值觀念、制度契約等構成的價值觀體系,是全校師生的精神家園,決定著學校的價值追求和發展目標。校園文化是以學校文化為基礎和依托的,學校的建設史、發展史,是師生們人生道路上的重要精神食糧。我們常說“母校”,這便是我們對學校文化眷戀的體現。校園文化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物質文化,包括校園建筑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等;一類是人文文化,包括學校發展歷史、學校名師、學校校訓、專業精神、校園特色活動等。
二、云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校園文化
結合校園文化的類型以及云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基本情況,現將云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國土學院”)校園文化分為以下內容:
(一)物質文化
在國土校園里,學校教學樓、圖書館、運動場、校園道路、學生食堂、學生宿舍等的命名就頗有深意。如觀山樓、勘物樓、騰龍運動場、篤行樓、崇實樓、明尚樓、載物樓、繪錦苑、繪水苑等,“觀山、勘物、望海、騰龍……”這些命名詞語體現著學校的辦學理念。
(二)人文文化
物質文化是學校的肉,那么人文文化就是學校的血,是學校校園文化的核心。國土學院校園文化中的人文文化主要有以下幾種:
1.國土學院發展歷史
國土學院建校于1958年6月,是在改革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壯大的,是一代代國土人艱苦奮斗而來的。學校的發展史就是學校的建設史、奮斗史,歷代國土人留下的精神食糧,值得我們細細品嚼,繼承和發揚。
2.國土學院主要標識
國土學院的主要標識主要包括校徽、校訓、大學精神、校歌、國土人誓詞等。校徽是一個學校形象的生動體現,國土學院校徽由“國土”二字之聲母“GT”組合而成,校徽以國土紅和巖石灰為主色調,寓意國土學院植根于云南紅土高原,堅守地質教育陣地。校訓“明德尚能,學以致用”是學校辦學理念、治校精神的體現,也是學校校風、學風、教風的表現,它引領著學校師生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大學精神是學校精神的時代標志和具體凝聚。國土學院大學精神為“質樸寬厚、崇實篤行”,來自地礦行業的“三光榮”精神,是學校的文化積淀和精神傳統的體現,已成為新一代“國土人”的精神標桿。國土學院校歌為《大地之愛》,它是國土人不斷開拓進取的真實寫照。“國土人誓詞”是國土學院發展歷史和優良傳統的凝練,代表著全校師生的精神面貌與崇高追求,是國土人不畏艱辛、勇攀高峰的宣言。學校標識是學校文化內涵的深刻表現,這些標識在校園里隨處可見,它們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校師生。
3.國土學院專業精神
國土學院各學院的專業特色、專業精神有所不同。在高職院校,對專業的學習是學生掌握技能的重要基礎。高職學生要能夠深入所學專業,沉得住心,不論是在專業理論學習還是在實習實訓等環節上都要發揚專業精神,才能掌握好一項技能。
4.國土學院“我是國土學子,至少1958”教育實踐活動
“我是國土學子,至少1958”教育實踐活動是國土學院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日常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學校大學生育人長效機制而制定的方案,它可以凝練為一種品質、九項必做、五個儀式、八類提升。這一教育實踐活動自2017年9月11日開展以來,受到各學院各年級學生的歡迎,此活動也成為國土學院的特色活動。
5.國土學院師生模范
學校師生模范在學校有著極強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如秦忠老師在2016年榮獲“云嶺工匠”稱號,彭明興老師勞模創新工作室在2020年入選省教衛科系統勞模創新工作室。范建行同學助人為樂一事在學校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各團支部紛紛開展向范建行同學學習的主題團日活動,杜奕銳同學在頂崗實習期間與公司同事一起見義勇為的事跡被春城晚報、昆明廣播電視臺等媒體相繼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積極反響。
三、云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校園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國土學院校園文化豐富且獨具特色,有助于使學生獲得思想、行為、認知、實踐等方面的有效提升。
(一)增強集體榮譽感
國土學院充分利用校園文化資源,如在開學儀式上進行國土人宣誓,唱國歌、校歌,在入學教育上對全體學生進行校史校情教育,讓學生對學校有深入的了解,引導大學生增強對民族和祖國的集體認同感和榮譽感。
(二)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思政政治教育是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學校教師可以利用校史、校訓等讓學生深刻理解歷代國土人的奮斗歷程與精神,以此幫助學生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正確認識理想,明白實現理想需要堅持不懈,不斷地付出努力。
(三)培養大學生的工匠精神、勞模精神
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的培育是時代、社會發展的需要,職業教育承擔著重要的歷史使命,高職院校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充分發揮學校“云嶺工匠”、勞模等的先鋒模范作用,能調動學生積極將不怕辛苦、精益求精、甘于奉獻、愛崗敬業、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融入自身實踐,這也是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
(四)有效推進黨史學習教育
黨史學習教育要求要講好黨史故事、校史故事。在高校的黨史學習教育中,結合學校實際、學生實際開展有溫度、有厚度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們以校史、黨史為題材,充分發揮學生創造力,講好學校歷史、黨的歷史,有利于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五)推動學校發展,使學校思政教育更上新臺階
通過校園文化促進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學校更好地總結自身的優勢與不足,為下一步學校思政教育的發展做足了前期準備工作,同時也有利于高校校園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四、發揮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對策
校園文化是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資源,對學校思政教育發展有著強有力的推動作用。為發揮好校園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應做好以下方面:
(一)系統整合,分門別類
高校校園文化資源遍布校園各個角落,要系統地對校園文化資源進行梳理整合,并分類、提煉。在整合分類的過程中,需要設立專門的工作小組,視情況還須聘請相關領域專家、學校已退休領導教師等參與其中,以確保校園文化資源的正確性、準確性。
(二)有效保障,提高實力
高校要提供有效保障促進校園文化建設。一是要牢牢把握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堅持正確的理念和方向;二要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全力支持校園文化的挖掘與建設,如配備專員、引進人才、設立相關科研項目、提供經費支持等;三要提升學校內部基礎設施建設,給校園文化提供棲息之所;四要注重線上平臺的搭建,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對校園文化進行多方位展示,讓校園文化觸手可及;五要建立健全校園文化建設的監督機制,以保障校園文化資源的有效挖掘。
另外,高校還應優化相關管理制度,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形式等來提升自身的辦學實力,為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有效發揮保駕護航。
(三)創新形式,多管齊下
當前,短視頻、VLOG、5G、人工智能等網絡新形式層出不窮,校園文化要緊跟時代發展潮流,深入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中。校園文化活動也要創新形式,不能總是拘泥于講座、論壇,可采取小范圍的活動沙龍、茶話會、校園文化漫畫等,也可以將活動由室內轉向室外,為學生營造積極開放的活動氛圍。
高校還要充分利用各群體的力量來建設校園文化、發揮校園文化的作用,促進校園文化可持續發展。
(四)突出特色,打造品牌
高校校園文化要在校史校情上多下功夫、深入挖掘,突出自身特色,要結合一些新的元素和理念,使校園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的光彩,還要打造本校文化品牌。
五、結語
高校校園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它為學校營造著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并服務于高校的人才培養。因此,深入挖掘高校校園文化,將校園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徑,它不僅有助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還有利于讓高校文化真正發揮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助推高校實現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秦茜.試論高校校園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8,No.354(12):45-48.
[2]黎海珍.論校園文化在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01):125-128.
[3]陳星彤.大學校園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