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要求下,學生心理素質提升教育刻不容緩。計算機課程深受中職學生喜愛,及時在教學中融入心理素質提升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健康自信的人格和價值觀念,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教學;心理素質提升教育
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中職學生面對社會和職業的選擇,難免產生心理困惑和問題。在計算機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培育學生健康心理,有利于產生良好教學效果。
一、心理素質提升教育的價值蘊含
(一)心理素質提升教育是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的迫切需要
培養高素質勞動者,要以培養健全人為目標。“不怕能力差,關鍵是要能吃苦,有篤定的心。”是貴州省仁懷市中等職業學校副校長許宗友的切身感受,他說鄉鎮的書記來班里挑人時,最看重的是學生的耐心、毅力和返鄉意愿。這是中職學生心理素質提升目標的現實訴求,也是滿足國家對高素質勞動者的迫切需要。
(二)心理素質提升教育是社會變革的必然要求
當前社會發展日新月異,變革所引發的負面效果,不斷沖擊著中職學生的心理防線。社會、家庭各方壓力下,學生自我認知、性情多不穩定,而孩子的溫順性情是靠父母堅持培養成的,許多家庭放棄,與社會人才需求格格不入。因此,在中職學校特別強調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升教育是社會變革的必然要求。
(三)心理素質提升教育是人人出彩技能強國的保障
勞動者要謀得發展首先得心理健康,心理素質提升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培養樂觀向上、敬業樂群的品質,提高應對挫折、適應社會的能力。“只要自己愿意學,愿意奮斗,職業教育一樣可以成才,可以實現個人夢想。” 正是心理素質過硬,有獨特人生價值追求的廣州市輕工職業學校畢業生陳興富的人生寫照。
二、中職計算機教學中融入心理素質提升教育的目的
(一)適應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內在要求
當下,在廣大人民群眾渴望讓子女“上好學”,對職業教育的質量有了更高期盼的新時代背景下,中職教育教學改革要著力推動、提高學生全方位發展。學生學習計算機課程要適應改革要求,發展個性,涵養創新、合作、共贏精神,使中職計算機教學改革取得實效。
(二)助力中職學生個體心理跨越波動起伏期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處于人生成長轉折期,心理變化起伏不定。由于考學失利者的心理定勢,對自己缺乏信心,經常自我否定。在計算機教學中通過營造良好成長氛圍,為學生跨越心理成長波動起伏期,成為高素質勞動者和高技能人才賦能。
三、中職計算機教學中融入心理素質提升教育的策略
(一)設定心理素質提升教育的目標
預則立,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恰當地融入心理素質提升教育,應設定具體的提升目標。中職學生常見的有懶惰心理:淺嘗輒止,不愿積極動手探究學習;畏懼心理:沒聽懂老師講授的知識和技能,自卑、壓力大,對計算機課產生畏懼、厭惡;還有失敗心理;躁動心理;性別心理等。針對上述情況,可通過教學中的網絡交流知識培養學生進行信息交流的技能;鍛煉學生人際溝通、交往能力,讓學生明白保持個性獨立不代表不去交往,進而達到對心理素質的認知與提升。
(二)建課堂規矩培育良好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業進步的保障,嚴格計算機課堂教學秩序,制定具體的規章細則,讓學生在上課初始就能感受到嚴謹、正式的學習氛圍,迅速進入學習狀態。通過細節化管理,在日常養成教育中提升學生團隊融入素養、及“我可以的”高標準設定。進而使抗壓力、愿競爭、有作為的心理素質得到提升。
(三)營造良好課堂氛圍和心理環境
“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4]。”教師要和學生共同營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和心理環境。重視組織小組團隊教學活動,運用抖音,微信、QQ、微博等相關手段,增進教學主體間的相互關系,不斷克服學生“靦腆”、“害怕權威”的交往心理,增強學生自信心,塑造健康的個人心理特征,促進教學效果生發。
(四)精心安排教學內容調動學習興趣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但綜觀職業學校課堂就教材講教材的仍是非常普遍的現象[5],難怪學生沉迷于電腦游戲,聊天,刷視頻。解決辦法還得從興趣著手。如計算機圖形標志設計學習中,通過標志在生活中的內涵意蘊解讀、正能量因素強調,植入家國情懷、技能強國的成長目標要素。引發學生動手設計的興趣和欲望。激發敢于實踐,勇于創新,不畏艱險的心理素質。
(五)運用智慧教學工具創設成功體驗
針對細微變化,不斷鼓勵激發,是調適中職學生心理狀態持久偏低的有效做法,計算機“設計效果”本身就是感性認識。如WORD小報設計中,及時給予學生褒獎和引導。讓學生直觀地“勞有所獲”,感受成功,激發出學習熱情。逐步克服心理狀態偏低定勢,自信樂觀地投身于中職學業生活中。
(六)重視加強溝通反饋增進情感交流
心理素質提升教育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課堂最后的小結與評價,作用不可低估,如讓學生通過抖音作品展示最新學習成果;搭建網絡交流平臺,對學生不時關愛。學生由此也將逐步去掉戒備,大膽設計創造,提升學習效果。
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是新時代的迫切需要。中職計算機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認真探討、研究、實踐心理素質提升教育在教學中的運用,讓兩者更好的融合,為培養出更多高素質計算機人才助力。
參考文獻:
[1]焦晶嫻.中職生“村官”小鄉鎮施展才華[N].中國青年報,2021-12-24(01)
[2]約翰·洛克。教育漫談[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20.10
[3]姜曉丹.機器人工程師陳興富—職業教育一樣可以成才[N/OL].人民日報,2021-04-13
[4]羅杰斯.學習的自由[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7
[5]劉景忠.聚集與反思--探距離觀察職業學校課堂[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5.3
作者簡介:胡濤(1980-01-),男,陜西渭南人,本科,現代服務系計算機、電商專業教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等職業教育,計算機及電子商務專業教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