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淵美
摘要:在我國居民的飲食消費結構中,占據重要地位的一種肉品就是豬肉,并且,大多數消費者更傾向于食用瘦肉,瘦肉也是人們獲取動物性蛋白的主要渠道。為了更好地滿足我國居民的需求,養殖戶在養殖豬的過程中,就應當應用一些優質的飼養技術,來提升豬的瘦肉率,也就是要養殖瘦肉型豬。本文概述了瘦肉型豬的內涵,并分析了在瘦肉型豬養殖過程中應當應用的優質養殖技術。
關鍵詞:優質飼養技術;瘦肉型豬養殖領域;應用
1瘦肉型豬概述
當今社會,我國居民在肉品的選擇上往往更傾向于瘦肉型豬,對豬瘦肉的需求量呈現出逐漸上漲的趨勢。因此,養殖戶在養殖瘦肉型豬的過程中,不僅要提升瘦肉型豬的數量,更要加大重視瘦肉型豬肉質量的程度。基于此,應用優質養殖技術就顯得尤為重要。
現階段,還有部分民眾認為瘦肉型豬是一種只長瘦肉的豬,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但是,正是由于這種錯誤思想的存在,導致我國民眾對瘦肉型豬的質量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事實上,瘦肉型豬只是一種瘦肉量比較大的豬種,它是指屠宰之后胴體膘薄,瘦肉量相對較高的一類品種,還是會存在一定的脂肪。不過,當前豬養殖領域中還沒有實現瘦肉型豬的有效養殖,肉豬的瘦肉量普遍沒有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我國居民的飲食需求難以被很好地滿足。所以,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為瘦肉型豬的數量和質量提供保障,就需要應用優質養殖技術,加大投入到瘦肉型豬養殖領域中的力度,飼養出真正的瘦肉型豬。
2瘦肉型豬養殖領域優質飼養技術的應用
2.1選用優良品種
我國本土的豬只品種主要有香豬、榮昌豬、民豬、太湖豬以及金華豬等,這些品種的豬只主要優點為產仔數較多,并且可以使用粗飼料喂養,但是,這些品種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即生長速度較為緩慢,并且豬只的瘦肉量也相對較低,難以滿足居民的需求。我國在瘦肉豬養殖領域中還引進了一些國外的品種,例如大白豬、長白豬、漢普夏豬、杜洛克豬以及施格豬等,這些國外引進的品種產仔數相對較低,并且對飼料的精細程度要求較高,但是,這些豬種具備較快的生長速度,并且瘦肉率相對較高,具體來說,在豬只生長到90kg時,其瘦肉率能夠達到64%-70%。由此可見,本土豬種和國外豬種有著各自的優勢和劣勢,所以,在進行瘦肉型豬養殖的過程中,選擇品種時選用雜交品種是更加合適的形式。在一些養殖水平不高的地區,進行品種雜交時可以選擇二元雜交的形式,倘若養殖水平較高,就可以采用三元雜交的形式。
2.2打造良好的飼養環境
一般來說,瘦肉型豬的抗應激能力較弱,倘若其生長的環境質量較差,就會對其生長和發育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通常來看,瘦肉型豬生長環境中的溫度和濕度是能夠對其產生較大影響的因素,生長環境的溫度過高或者是過低、空氣過干或者是過濕會對豬只體內沉積的脂肪和蛋白質帶來一定的影響。基于此,就應當將瘦肉型豬生長環境的溫度和濕度進行合理地控制。第一,在一般情況下,最適宜瘦肉型豬生長的溫度大約為18-21°C,具體來說,在天氣比較炎熱、溫度比較高的夏季,當溫度達到30°C以上時,豬只的進食量就會減少,這會對其生長產生消極的影響;在天氣比較寒冷,溫度比較低的冬季,豬只的進食量會增加,但是這些食物中的一部分需要用于豬只自身的保暖和產熱,不會對其生長帶來較大的助益。所以,應當保證瘦肉型豬的生長溫度保持在恰當的范圍內。第二,對于瘦肉型豬而言,最適宜其生長的濕度大致為40%-75%。
2.3運用合理的飼養方式
對瘦肉型豬瘦肉率帶來影響的另一項關鍵要素就是飼養方式的選擇。一頭豬只的瘦肉率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來自遺傳力的制約,但是沉積的脂肪的數量則會受到飼養方式的影響。基于這種規律,就可以利用合理的飼養方式來實現豬只瘦肉率的提升,而“前敞后控”的養殖手段是當前瘦肉型豬養殖領域比較常見且效果較好的一種形式,利用該方法豬只的瘦肉率可以提升4%-7.6%左右。具體來說,前敞后控的養殖方法主要分為前期和后期,這兩個階段的分水嶺為豬只體重達到60kg。第一,在豬只還未達到60kg時,此時瘦肉型豬只體內的瘦肉率表現為增加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養殖戶就應當喂養豬只足夠的高質量飼料,可以采用每一天多次喂養飼料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自由采食的形式,保證其獲取到充足的營養,實現自身生長速度和發育速度的提升,這就是“前敞”的含義。第二,在豬只的體重超過60kg之后,此時豬只瘦肉率增長呈現出下降或者是停滯的局面,但是達到了豬只沉積脂肪的高峰期,所以,在這個階段,就應當科學安排喂養精細飼料的規模,尤其是喂養蛋白質的規模要進行嚴格的控制,防止其轉化為脂肪,這就是“后控”的含義。
2.4優化飼料配制
在瘦肉型豬飼養的過程中,喂養豬只的飼料的配制是養殖環節中的重點內容,一方面,飼料一定要與豬只的營養需求高度契合,并注重其經濟性,另一方面,還要使飼料能夠最大限度地將其生產性能發揮出來。這兩方面內容是瘦肉型豬養殖領域降低養殖成本并提升豬肉品質的核心內容。具體來說,飼料的配制應當為豬只保證全方位的營養,以其每一個不同的生長發育時期的規律作為依據進行科學的配制。一般來說,瘦肉型豬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主要包含六大類,分別是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水、礦物質、維生素以及脂肪,而豬只體內瘦肉率的高低則是由飼料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水平和蛋白質水平所決定的,沉積的脂肪的數量則是由飼料中能量的多少所決定的,所以在為瘦肉型豬配制飼料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其中各項營養物質的占比。
總結:綜上所述,就當前我國瘦肉型豬養殖領域的發展狀況來看,使用到的養殖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在未來的發展中,還應當不斷優化養殖技術,并對其進行更好的推廣,擴大這些優質養殖技術應用的范圍一方面可以為我國居民提供更多的瘦肉型商品肉豬,另一方面,還可以在這些養殖技術實際應用的過程中發現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改進。
參考文獻:
[1]李微.淺談優質瘦肉型豬養殖技術[J].畜禽業,2020,31(10):16-17.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20.10.008.
[2]韋智囊.淺談優質瘦肉型豬養殖技術[J].中國畜禽種業,2019,15(03):134.
[3]郝教欣.瘦肉型商品肉豬的實用養殖技術[J].今日畜牧獸醫,2018,34(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