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耀輝
摘要:在人工智能時代下,培育新聞傳播人才應綜合考慮全媒體環境,從而分析其中利弊,將超前的教學理念及先進技術應用于教學之中,并結合人工智能時代下全媒體新聞傳播途徑、特點,對傳統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并予以完善。至此,本文將對人工智能時代下新聞傳播影響展開分析,從而提出新聞工作者的工作要求,總結人工智能時代下人才培養難點,并提出相應人才培養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人工智能;媒體時代;人才培養;變革
引言:人工智能技術是計算機技術眾多分支之一,具有極大變革潛力。尤其在新聞媒體方面甚至起到了顛覆作用,推動全媒體行業快速發展、打造全新媒體業態。人工智能時代下,新聞媒體行業無論從工作模式或人才培養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了新媒體技術以及人才培養的主力軍。因此,對新聞傳播工作者的工作要求愈發嚴格,導致新聞傳播人才培養困難,若想使新聞媒體行業人才呈現“一樓更比一樓高”的發展趨勢,則應注重其培養策略。
一、人工智能時代對新聞傳播的影響
人工智能技術在新聞媒體方面逐漸普及,并得到廣泛運用,因此,應對人工智能生產者提出更高技術要求。首先,人工智能領域各個部門工作人員應加緊密切合作,并開展跨界融合,從而形成共同發展的良好趨勢,促進新聞、傳媒行業升級其管理機制、完善經濟體系。其次,應借鑒各國人工智能技術,并做到“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明確自身優勢、查找自身不足,從而做到發揮優勢與填補缺陷同時進行,推動在新聞媒體方面人工智能技術的完善。另外,還應充分利用“中央廚房”等新媒體運行手段,跑贏新聞媒體方面人工智能技術的“最后一公里”,此次改革不僅將顛覆新媒體界傳統運營模式,還會使全媒體迎來巨大沖擊,導致人工智能生產者與新媒體人工智能運用者,面對史無前例的巨大挑戰。且人工智能可有效增強新聞整體信息整合能力、可有效提高新聞信息審核效率。與此同時,還可充分利用器械精準度優勢,減少人工勞動量,將新聞工作化繁為簡,使新聞工作者能把更多精力放在關鍵信息上,提升新聞工作質量。
人工智能時代對新聞傳播者的工作要求
面對5G的來臨,許多借助信息技術以及人工智能類型的新聞層出不窮,將人工智能技術在傳媒業發揮得淋漓盡致,以“三網融合”形式為例,新技術與傳統傳媒方法不斷融合,聯系日漸緊密,且各項業務之間相互滲透,并開啟各行各業資源共享,從而衍生出新型商業模式以及人工智能應用市場。因此,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良好道德素以及先進傳播理念,努力將傳媒基本理論知識做到扎實,提升新聞工作的專業性。且必須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操控能力,并且熟悉互聯網運營體系,如此,才能進一步掌握現代化新聞傳播技術。
在人工智能的感染下,傳統的轉發、點贊等互動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受眾需求,新聞工作者必須通過觀察受眾反應、深入了解受眾最新需求,解析受眾所關注的熱點種類,從而創造出更使受眾關注的作品。因此,新聞工作者必須具有一定的運營以及策劃能力,可以完全適應新聞最新發展要求,并通過線上、線下互動,拉近與新聞受眾之間的距離,精準定位受眾需求,從而為受眾創造出更貼近受眾喜好的作品。
人工智能時代下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策略
樹立正確新聞人才傳播培養目標
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目標應是“德才兼備、知行合一”,既是新聞傳播專家,又是新媒體運營“雜家”。如此,才能適應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并充分運用高效人工智能技術適應不同新媒體崗位。此外,對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要求應適應當下國際行情,符合國際規則,從而達到新聞傳播人才具有“信息采集、兼顧經營、管理發行”等多重技能,傳播最前沿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之聲。
著重培養“新聞+X”型人才以及公共傳播人才
當前新聞傳播人員不僅掌握多種采編技能,而且具有扎實理論知識,并對其他學科有所拓展。因此,在學校對新聞傳播人才進行培養時,應將與新媒體相關的諸多學科與新聞傳播重點專業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從而塑造出“新聞+X”的復合型人才。并且,學校在培養新聞傳播人才的過程中,應設置與培養“新聞+X”目標相對應的教學課程,全面打造新聞傳播復合型人才課程體系。此外,應對其他學校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教學模式加以學習,并從中挑選適合本校培養模式的培養方法加以運用。對于具備公共新聞傳播能力的人才培養,首先需保證學生能夠接觸到新聞相關產品,培養其內容整合能力。其次,應合理解決排版以及新聞播報時間問題,使所播報新聞具有及時性、準確性。此外,還應培養學生公共服務能力,以此促進新聞公共傳播人才提高自身綜合能力。
構建跨學科聯合培養機制
對于培養專業新聞傳播人才而言,當下國際市場環境較為復雜,國內傳媒經濟與國際傳媒經濟正在面臨著巨大挑戰,且二者自身專注于不斷改革創新,向新時代新聞媒體逐漸靠攏。因此,所培養的新聞傳播人才能否適應當下復雜局勢極為重要。可通過跨學科、跨院校等方式聯合培養新聞傳播人才,使其在扎實專業知識的同時,具有較高政治敏感度,并逐步向其他新媒體相關學科拓展。新聞傳播人才培養學校應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實施學分制度,從而使學生獲得雙學位,更好的在目前形勢下發揮自身才能。
結語:面對人工智能時代下給新聞工作者帶來的巨大挑戰,應更加明確新聞工作者的工作目標,提高其專業素養以及各項工作能力。而對于學校培養新聞傳播專業人才更是任重道遠,需各個高校共同展開探討、對培養方案以及人才發展前景進行探索,構建跨學科、跨院校的聯合培養機制,并結合當下新聞傳播特點,完善其培養機制。以此,為社會輸送更多國之棟梁,使“中國之聲”得到最快、最有效的傳播。
參考文獻:
[1]蔡馥謠.媒介融合背景下傳播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今傳媒,2021,29(12):34-37.
[2]王婷婷,鄭媛媛.智媒時代地方高校傳媒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現代交際,2021(22):17-19.
[3]王艾迪.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研究[J].商業文化,2021(32):126-127.
[4]覃健.智媒時代新聞傳播教育的新局面及發展策略[J].今傳媒,2021,29(11):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