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記者 靈 迪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
奮進新征程,全國上下正加快邁向共同富裕。肩負著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的使命任務,廣東不斷強化責任擔當,努力在實現共同富裕上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今年全國人代會上,廣東代表團不少代表圍繞廣東如何加快推進共同富裕積極建言獻策。
當前,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計劃報告、預算報告對推動城鄉協調發展、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提出了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快發展鄉村產業等多方面務實舉措。廣東如何用足用好這些政策利好,加快推動城鄉協調發展、縮小城鄉差距?小組會議上,一些代表談認識、說體會、提建議。
“整合財政涉農資金,加快發展鄉村產業!”這是全國人大代表、湛江市遂溪縣河頭鎮吾良村黨支部書記劉小權支的“招”。
“這些年,我們村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各項事業的發展腳步不斷加快。”劉小權感慨萬千。她舉例說,村里以前的路只有土路肩,行車不方便?,F在道路寬敞硬化了,卡車能開進來拉走村里的甘蔗和紅薯。他們遂溪縣因為種甘蔗被稱為“中國第一甜縣”,但以前甘蔗品種相對落后。引種之后,現在甘蔗的產量和甜度都提高了。村里組織了各種技能培訓班,婦女還能獲得婦女創業免息貸款,村民成了技能人才,口袋也越來越鼓,這些變化多虧了國家和省里的好政策。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劉小權一語中的。她指出,目前,一些鄉村在產業發展中面臨著資金短缺的問題。首先,缺乏產業項目支撐,集體經濟收益有限。其次,盡管有國家資金的支持,但不少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資金的使用效率不高、整合不到位,投入方式也比較粗放。在引進資源方面,有些村由于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備,路難走還缺電,導致一些社會資本投資意愿低。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不少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舉措,其中就提出要加強農村金融服務,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劉小權說。她建議,要在兩個方面去補齊鄉村產業發展資金短缺的短板。首先,要活用好現有資金。地方政府要把中央、省市各級各類財政涉農資金都整合起來,設立支持集體經濟發展的項目基金,扶持有發展潛力的產業項目,做到??顚S?。要把資金用于鼓勵本地農業龍頭企業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加大科技創新和品牌創建,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和市場占有率,從而提升鄉村產業發展的內生活力。其次,要進一步拓展資金來源,提高農村金融投入的多樣性,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關乎此,國家可以設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基金,引入市場化專業運作模式,并篩選“白名單”企業,為他們擴大經營規模創新發展提供支持。
“在我心中,共同富裕就是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具體來說,就是: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備,道路四通八達。村民出行方便,‘村貨’儲運方便,農業的‘科技味’也越來越濃。村里不僅要產值,也要‘顏值’,人居環境不斷改善,農民的口袋也越來越鼓,干勁十足。大家對于鄉村發展的信任和期待越來越足,更多的人才扎根鄉村,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有感染力、帶動力、服務力的工作隊伍?!闭f起對“共同富?!钡钠诖?,劉小權給出如是“愿景”。
“連南瑤族自治縣是一個山美水美的小縣城,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們山聯村道路拓寬、房子干凈整潔、公共設施進一步完善,村民的生活越過越好。我們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積極發展旅游產業,打造特色旅游項目。村民們的收入顯著提高,生活變好了,積極性越來越高,開始主動摸索致富發家的新路子,比如開民宿、養蜜蜂。越來越多村民走上務工、創業的道路,勤勞致富的觀念深入人心?!比珖舜蟠砗喂鸱际乔暹h市連南瑤族自治縣寨崗鎮山聯村黨總支書記,一談及他們村的振興發展便如數家珍。
當前廣東實現鄉村振興需要克服哪些短板?何桂芳認為,交通問題是制約廣東城鄉協調發展的一大短板。路通才能民富。特別是清遠北部地區一些鄉鎮,距離省會城市較遠,交通成為發展的主要瓶頸。如果企業進不來,優質農產品出不去,這個地方的生態優勢、少數民族地區優勢就得不到發揮。他指出,推進城鄉協調發展,關鍵要解決交通問題。高鐵是清遠北部沿線少數民族地區的致富路、小康路、幸福路,不少群眾心中都有一個“高鐵夢”。他一直在呼吁、推動破解城鄉交通難題。其中,廣清永高鐵項目讓他念念不忘,已連續關注6年。如今,這一項目已列入國家“十四五”鐵路發展規劃。縣里老百姓都期盼項目盡早開工并取得實質性進展。另外,偏遠山區不少縣道、村道是石子路,急彎多坡度大,不利于農副產品運輸。為此,他建議拓寬、升級改造農村道路,降低運輸成本,也給居民出行帶來便利。

劉小權

何桂芳

張紅偉

白映玉

廖貴平
何桂芳表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升積極的財政政策效能,用于落實助企紓困、穩就業保民生政策、促進消費、擴大需求等方面,讓人倍感振奮。尤其是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大幅增加,為多年來最大的增幅,增強了他們走向共同富裕的信心。政府工作報告中還強調,省級財政要加大對市縣的支持,務必使其基層落實惠企利民政策更有能力、更有動力。今年,他們基層干部群眾將更有底氣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讓更多村民過上好日子。
在今年的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成為高頻詞,比如專項轉移支付中加大對區域協調發展的支出、區域政策要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堅持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等,將有力推動共同富裕進程向前邁出一大步。
一直以來,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短板。在奮進新征程中,廣東如何結合省情實際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加快推動區域協調發展?“要發揮不同區域的資源稟賦優勢!”在小組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韶關市工商聯主席、廣東東陽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紅偉如是作答。
張紅偉指出,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珠三角與粵東粵西粵北的自然資源稟賦各具優勢,經濟社會發展各具特色,具有很大的協作發展空間。廣東應發揮不同區域的資源稟賦優勢,例如韶關有生態、旅游等資源優勢,可以通過產業分工布局,在裝備制造產業、醫療健康產業、康養旅游產業等領域有所作為。揭陽、湛江、茂名等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城市,在發展重化工、鋼鐵等產業方面獨具優勢;北部生態發展區可以培育新興主導產業,例如圍繞碳達峰碳中和,韶關、河源、梅州等地可以考慮培育新能源產業,形成新的增長點。廣東近幾年提出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就是一種對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探索,各展所長,以更平衡更協調的區域發展推動共同富裕。
廣東如何高質量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張紅偉建議,首先,從加強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角度出發,推動區域深度聯動。珠三角連接粵東粵西粵北的骨干交通網已經搭建起來,接下來要持續織密路網。其次,破解區域發展的不平衡不協調,也要加大人才、資金等方面的幫扶力度。相比珠三角,粵北地區產業項目偏少,獲得的金融幫扶比較有限。建議加大政府貼息力度,推動金融機構保持一定資金比例專項用于粵東粵西粵北等區域。再次,推動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資源均衡配置,出臺稅收優惠、社保減免和創業幫扶等政策,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推動更多產業留在當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都提到要支持革命老區加快振興發展,這有利于廣東增強區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睆埣t偉補充說。他指出,支持蘇區老區的振興發展,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目前廣東有梅州大埔等11個蘇區縣,他建議將這些縣區列入中央國家財政支持及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對口支援范圍,進一步加快推動蘇區老區振興。除了紅色資源,廣東也要打好綠色資源這張牌。例如,老工業城市韶關,除了做好“融灣”發展、推進落實對口幫扶外,更要聚焦信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最近,粵港澳大灣區啟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規劃設立韶關數據中心集群,建議韶關要以此為契機加快培育大數據產業和數字經濟。此外還要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搶占碳交易市場先機。
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必須建立在提高全體居民收入、逐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基礎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預算報告中大篇幅聚焦保就業促增收的相關舉措,如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減負紓困力度、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支持農民工就業創業等。廣東如何將這一系列舉措落到實處,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縮小居民收入差距?全國人大代表、東方電氣(廣州)重型機器有限公司電焊工白映玉發表了真知灼見。用她的原話來說就是:讓技能人才與科研人才“齊頭并進”。
白映玉說,作為一名在生產一線的電焊工人,她在平時和同事們溝通時,感受到這些年大家的收入都有了明顯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但相比企業管理人才,技能人才仍存在待遇不高、待遇保障較弱問題,與城市的發展不相匹配。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在住房、教育和就醫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壓力。
如何提升技能人才薪酬待遇?白映玉建議,政府部門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通過組織技能培訓、技能競賽等方式提高產業工人的技能水平。同時,要幫助企業做實做細技能人才薪酬體系和激勵機制,引導企業建立健全符合技能人才特點的工資分配制度,推動技能人才勞動報酬穩步提升。對企業來說,應優化企業內部的技能人才晉升發展機制,讓技能人才與科研人才“齊頭并進”。同時,完善技能人才績效考核機制,可實行以崗位績效工資制為主體的方式,鼓勵企業將薪酬分配進一步向生產一線、核心骨干和高技能人才傾斜。政府和企業應加強對技能競賽的表彰獎勵,做好國家級、省部級技術能手的評選表彰,給予他們更高的待遇,引領激勵廣大職工提升自身技能。
白映玉還對勞動者如何提高自己就業競爭力提出了意見。她建議:勞動者可以借助進修學習提升職業技能等級,也可以通過參加國家及省、市各級職工職業技能大賽,“以賽代練”提高水平。
共同富裕政策旨在讓發展成果與全體人民共享、基本公共服務普及普惠。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計劃和預算報告中,均提到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并提出了完善公共服務政策制度體系,推動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建設運營等切實舉措。
邁上新征程,作為經濟大省的廣東應在哪些方面發力,進一步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讓人民群眾在高質量發展中更好享受高品質生活?關乎此,全國人大代表、珠海許繼電氣有限公司工會副主席廖貴平如是“支招”:構建積極有為的基層政府治理體系。

(資料圖片)
廖貴平坦言,今年他向全國人代會提交的建議之一,就是希望加大力度構建積極有為的基層政府治理體系。從事工會工作15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4年多來,他發現群眾有事要解決,往往找的是各類基層單位,尤其是基層政府。這些年來,隨著國家治理體系建設不斷深入,不少群眾給基層政府的服務能力、辦事效率點贊?;鶎诱敽萌罕娨庖姷膬A聽者、矛盾化解的推動者,以基層治理促進基層發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實現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有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勞有所得、幼有所育、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才能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何構建積極有為的基層政府治理體系?廖貴平提出三方面建議。首先,在減輕基層政府不必要工作負擔的同時,要推動治理重心和配套資源向基層政府下移,讓基層工作人員有更多時間和精力主動積極作為,更好地為群眾辦實事,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進一步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其次,要借助國家“八五”普法的時機,廣泛推動基層政府工作人員學習法律法規,做到依法行政、化解矛盾、推動發展。再次,要將“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納入政府工作人員的考核項目之一,進一步暢通群眾反映情況的渠道。應該說,“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很好用,能高效解決問題,但還有很大的改進和提升空間。為此,對于群眾多次反映但長期解決不了的問題,建議要列入政府工作清單掛牌督辦,相關部門要深入問題單位和群眾中間傾聽訴求,依法依規處理;對于一些“疑難雜癥”或深層次矛盾,政府可引導群眾通過司法渠道、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解決,讓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