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圖 鐘宇亮 吳海清
“你覺得我這句表述會不會有歧義?”“是有點問題,我認為你這句還要再明確一項內容”…… 一個春寒料峭的午后,全國人大代表李杏玲的辦公室里一番火熱景象,她正與梅州市教育考試院院長一起,圍繞她草擬的建議,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
2022年全國人代會召開前夕,李杏玲帶著自己寫的建議,征詢多方修改意見,仔細斟酌其中字句,力求將建議完善到最好。“今年是我作為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履職的最后一年,希望能全力以赴,將更多基層群眾的聲音帶去北京。”李杏玲說。
熟悉李杏玲的人都說她是一名“接地氣”的代表。2013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后,只要一有空,她就常常騎著摩托車走街串巷去調研,寒冬酷暑都不會停下調研的腳步。“我在教師崗位工作了28年,所以特別關注教育問題,經常去學校調研,有些學校位于偏遠鄉村,道路比較小,汽車不好過,騎摩托反而更方便。”李杏玲打趣說,冬天靜電多,她頭盔一脫,往往頭發亂得別人都認不出來是她本人。
除了在學校,人們還經常看到李杏玲出現在各級教育局、法院、民政局、稅務局等部門。“有時候聽到一些群眾反映的比較典型的問題,我會在手機備忘錄里記錄下來,日后有時間便會翻出來查詢相關政策、法律,并請教相關人士,探討可能的解決途徑,再提出相關建議。”在李杏玲看來,每一次調研、與各行各業人士聊天,都是發現問題、收集建議靈感的過程。
履職近10年,李杏玲一直關注革命老區的經濟發展和整個教育戰線的發展建設,她先后提出40多條涉及農村、山區教育的建議,且基本上每年都有建議被國家相關部委采納。
多年的代表履職讓李杏玲在政治、業務、知識面上都得到很大的提升。去年,她從基層教師的崗位走上了梅州市教育局的領導崗位。
崗位在變,但履職的初心不改。今年全國人代會前,李杏玲又扎扎實實地在做“功課”:她不僅走訪多地調研,還通過眾多學生群、家長群、教師群等平臺搜集相關建議,并多次請教專業人士,修改完善建議。“今年我圍繞推動蘇區振興發展和促進教育公平的內容認真準備了8條建議,每條建議都修改了不下10次,希望能提高‘命中率’。”李杏玲說,她今年準備的建議中,教育類居多,包括:建立新時代下人民教師宣誓制度,“雙減”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推動課后服務發展和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等。

在采訪間隙,記者發現,李杏玲的辦公桌上放有幾本高中英語書。原來,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中,李杏玲都會抽出點時間朗讀英語書。“我以前是英語老師,學生們都愛叫我 Miss Lee,我怕我現在不任教了,學術水平會下降。”李杏玲說,她的微信名也是 Miss Lee,是想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初心,在提高工作能力和履職能力的同時,要時刻保持學習的習慣,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以往,在北京參會期間,李杏玲總是牽掛著她的學生,所以每次進京參會,她都會堅持給班上的每一位同學寄明信片,并蓋上人民大會堂的印戳。“現在還是有不少以前教過的學生聯系我,向我請教問題。”李杏玲說,今年參會期間,她將會繼續給學生們寄明信片,激勵他們要積極上進、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