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主題語境教學能夠增強語用環境的真實性,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其在英語學習、交流中有更加能動與主動的表現。本文對主題語境理論的內涵進行了深入分析,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指出主題語境能夠幫助學生梳理邏輯關系,提高英語運用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應該提高對主題語境理論的應用水平,通過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多元化素材的運用、生活化場景的創設,打造高質量的初中英語課堂。
關鍵詞:主題語境;初中英語;生活化;開放問題
作者簡介:孫兆霞,江蘇省淮安市王興初級中學。
在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多采取灌輸式的英語教學方式,學生往往只知其意,但是在運用與感悟水平上卻有所欠缺,這對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對此,教師應該審視過去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樹立創新型英語教學觀念。主題語境的創設是通過構建真實語境的方式,讓學生認識、思考英語的運用,提高自身在英語知識學習上的主動性、能動性。本文將從多個角度出發,在肯定主題語境教學價值的基礎上,探討了其運用策略。
一、沿波討源,探析主題語境概念內涵
語境是語言環境的簡稱,任何語言的使用都不能脫離客觀環境的支持,需要結合交流使用者所處狀態進行深入分析。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應該在明確主題的情況下,為語言學習活動的開展提供相應的主題范圍、主題語境。主題語境分為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個不同的類型。
人與自我主要涉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確的價值觀念以及自我發展認知等內容的語境;人與社會主題語境的營造是為了讓學生能夠主動融入社會交往,掌握與他人正常健康交往的方式;人與自然的主題語境則是拉近學生與自然的關系,在語言的帶動下加深對自然的了解與認知。
主題語境的構建需要教師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等諸多方面入手,將學生帶入具體的語境之中,讓學生在深刻理解語篇的含義,這樣才能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提高初中英語教學的成效。
二、躬身實踐,探析主題語境積極意義
在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容易陷入只注重語言傳授,忽視學生語言吸收的困境。這種灌輸式的教學不僅造成學生學習效率低下的局面,還易催生逆反心理,學生對英語的應用水平也無法從根本上得到提升。而主題語境的運用能夠打破孤立式的教學現狀,使學生擺脫題海。運用主題語境的積極意義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樹立整體觀念,梳理邏輯關系
主題語境的營造并不是從某個方面入手,其需要教師樹立整體性觀念,對教學活動進行精心設計。這是因為主題語境在創設上需要考慮到語言與非語言等多個方面的要素,包括時間、空間、對話的前提、還包括上下文、語篇的情境等。教師需要從學生感興趣的語境入手,對教學內容、教學環節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結合各種要素對邏輯關系進行充分的梳理,這樣才能發揮主題語境的積極作用,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加深對語言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例如,為了讓學生在“Finding your way”這節課上能夠形象化地掌握west、east、north、south這幾個表示方位的單詞,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具體的詞匯與文本內容,從整體的角度出發合理設計了人與社會的主題語境,讓學生回憶小學階段學習過的方位知識,在課下繪制自己的家、學校的位置、超市的位置等詳細的地圖,在識別與口述的過程中掌握這些表示方位單詞的關系,并且加深對相關知識點、句式的理解。隨后,教師又對活動的內容、形式進行了升級,讓幾個學生現場演示、變動方位,其他學生需要迅速給出答案。在這種帶動與感染下,學生能夠主動在主題語境之中梳理詞匯之間的邏輯關系、應用關系,其主題探究性也得到了進一步觸發。
相對于傳統的英語教學方式,主題語境更有助于學生基于整體的角度對詞匯、語法、文本等知識進行梳理與學習,幫助學生建構屬于自己的認知系統,對于調動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的主動性、能動性具有重要的意義,更為學生輕松掌握新知奠定了基礎。
(二)結合文本材料,實現學以致用
語境教學法與學生對語言的運用、學生的實際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在主題語境的推動下,教師、學生都能實現對文本材料的充分理解,在具體的語境中強化對知識的實際使用。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需先對學生的心理特點、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深入分析,結合現有文本素材設計相應的語境,保證各個教學環節與學生現實生活的緊密結合。另外,在構建主題語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增強知識的開放性、語言元素的想象性,讓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能夠結合自己的認知與思考,使得初中英語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日常交際句型“Do you like...”時,教師對之前已經學習的運動、食物、某個任務等文本材料進行整合,讓學生在溫故的基礎上實現對這一句型的靈活運用,這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學生對相關話題的背景知識與經驗。隨后,教師引入了“How often...”等新的句型與知識,逐步降低了句型學習與運用上的難度。再如,在學習過去時這一語法點的過程中,教師營造了生活化的主題語境,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真實經歷進行過去時的靈活運用,需要自己組織語言回答“When were you born?What did you do in the summer vacation last year?”等一系列問題,使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加深對知識的感知與掌握。
主題語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還能強化對語法、句式、詞匯等知識的運用,實現知識體系的多元化建構,這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提供豐富的文本材料,引導學生展開對文本材料的細致分析,促使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度解讀,為語境的順利提供支持。
三、匠心獨運,探析主題語境設置策略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主題語境的營造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更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更新原有的教學觀念,還需通過教學方法的更新、課堂教學的拓展、素材的靈活運用,讓主題語境的變得更加精彩。
(一)設計開放性問題,引導積極參與
在創設主題語境的過程中,開放性問題能夠發揮啟發、牽引的重要作用,讓學生主動探究語言知識,化被動的學習狀態為主動。教師可以在不同環節設計不同的開放性問題:在導入階段,教師可以從舊知識入手,借助學生現有的知識體系,讓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的狀態,能夠主動開展思考分析;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思維認知與語言運用的困惑,鼓勵學生在開放性問題語境下,形成“特立獨行”的思考,而不是給出固定的答案;在總結歸納階段,教師則需要注意“留白”,即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思考空間,在課下能對問題進行探究、對知識進行鞏固。因此,開放性問題的設計也是一種藝術式的教學。
以“This is me!”這個單元的教學為例,教材中有學生自我介紹卡片的設計活動,主要是圍繞姓名、外貌特征、愛好等進行介紹,學生能夠在簡單的填寫后進行自我介紹。但是相對而言,這種方式無法更為生動個性化地介紹自己。因此,在教學活動一開始,教師就以設計人與社會的語境為目的,關注學生社交能力的提升,提出問題:“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self?”這種開放性問題讓學生能夠主動聯想自己的方方面面,從而給出不一樣的解答。在此基礎上,教師再提出問題:“How would you introduce yourself?”這一問題需要學生發揮自己的創造性與主觀能動性,在自我介紹卡片中融入更多創新性的思考。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教師再開展自我介紹的活動,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運用程度。
開放性問題是激活學生思維、調動學生潛能的催化劑。教師在教學中,需加強教材與問題的緊密結合,使得問題的設計、提出更符合學生的學習狀態,用循循善誘的方式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從而提高主題語境教學的整體效果,促進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提升。
(二)拓展相關素材,滲透文化意識
主題語境的設計需要諸多教學素材的支持,這樣才能穩步提升語境的真實性、感染力,讓學生主動融入不同類型的文化氛圍之中,感受語言的力量。教師不僅要利用現有的書本教材,在文本中搜集整合教學素材,還應該發揮以下素材的優勢。如多媒體素材,教師可以通過引入視頻、音樂、圖片、英語新聞等讓學生感受到外國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差異,在尊重外國文化的基礎上提升英語運用水平。教師還可以運用實物來創設不同的語境,讓學生在接觸真實物體的過程中加深對詞匯、句式等多個方面的記憶程度。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運用一些課外閱讀素材,填補語境營造的空缺,實現文化意識的無形滲透。
以 “Food and lifestyle”這個單元的教學為例。飲食習慣的差異是中西方文化最為顯著的差異之一,也是學生廣為接觸的生活實物。在進行教學之前,教師做了簡單的調查,發現很多學生已經有了飲食文化認知差異的基礎,能夠辨別出哪些食物符合西方國家的飲食習慣,哪些食物符合中國的飲食習慣。在此基礎上,教師先讓學生自己主動融入文化氛圍,在課下選擇兩種中西方美食進行英文介紹,并分析西方的飲食目前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哪些影響。學生就此展開了深入的調查,他們主動搜集了披薩、煎餅,蛋糕、米糕等不同美食的圖片、視頻、制作的方法與流程。在課堂上,學生們展現了自己的思考成果,并且指出中西方在飲食文化上呈現了多元化發展的狀態。這時候教師再提出問題“Which food do you like best?”,以問題來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調動學生自由抒發己見。
文化是語言的內核,語言是文化的外顯。英語教學離不開對相關語言文化的深入剖析,也唯有讓學生認識到不同語言文化折射到語言上會產生不同的表達方式和習慣,他們才會理解和領悟英語的表達方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既要注重基本語境的營造,還要推動語境教學價值的升華,引導學生展開更加深入的思考,強化文化的感染力,提升學生對語篇的理解和領悟能力。
(三)還原生活場景,培養交際能力
生活場景的設置能夠讓學生聯系實際,加深對語境的感悟。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主題語境本身就與人、自我、社會、自然有著緊密的關系,教師不能忽視對生活場景的還原,應使學生在更為真實有趣的場景下實現社會性發展。對此,教師不僅需要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同時還需要創設生活化情境,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此基礎上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遷移能力,激發其思維與表達欲。
以 “Pets”這個單元的教學為例。寵物與學生的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尤其是在當代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家庭會養寵物。很多學生有自己喜歡的寵物,在貼近寵物、照顧寵物的過程中,學生的自我價值得以實現。教師應該把握這一點,將這一單元的教學與學生的生活聯系在一起,創設人與自我的語境。在導入環節,教師展示了很多寵物的圖片,讓學生用英語交流寵物的品種、類型,隨后教師又播放了很多與寵物相關的動畫視頻,包括《瘋狂動物園》《愛寵大機密》等,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積累了一定的知識經驗之后,教師開展了小組討論活動,讓學生選擇一兩種寵物進行介紹,需要在調查其生活習性、外觀特征等基礎上給出一份完善的報告。最后,教師再開展交流互動活動,讓學生深入探討寵物的相關主題,實現思維認知的不斷發展。
在生活化場景的還原上,教師應該認識到英語本身就是一門語言,其功能就是在生活中使用,教師應是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從多個角度開展探討分析,這樣才能保證初中英語教學的深度與廣度,也能讓學生體驗到英語學習的快樂。
總而言之,主題語境的創設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有助于加強學生對詞匯、語法、文本內容的深入了解,讓學生能夠主動獲取知識信息。同時,主題語境能夠拉近學生與西方文化之間的距離,打破枯燥乏味的教學僵局,提高學生對英語知識的運用能力。教師應該提高對語境創設的重視程度,通過素材的靈活使用、生活化場景的營造,不斷提高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從而真正構建高質量的英語課堂。
參考文獻:
[1]張秀云.關注主題意義,開展具有整體性的英語課堂教學[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1(11):57-58.
[2]季葆華.基于單元主題的初中英語教學探析[J].江西教育,2021(18):23-24.
[3]李寶榮.基于主題意義的中學英語單元學習活動設計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0(5):18-22,55.
[4]唐辰.在主題設計中促進英語核心素養的落地[J].英語畫刊(高級版),2020(20):121.
[5]胡冬紅.創設英語語境提高英語課堂成效探索與實踐[J].新一代(下半月),2010(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