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榆
摘 要:教師在開展小學英語教學時應時刻注意不能偏離教材。在進行德育時,也應認識到從教材入手的德育效果往往會更好。在進行英語教育時,最好的德育載體就是教材。培養習慣,深入發展德育。
關鍵詞:德育;小學英語教學;滲透
引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行業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要求越來越高,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改變勢在必行。學生德育已經不僅依靠于傳統思想品德課程,而是需要將其融入各學科中進行潛移默化滲透。英語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中帶領學生感悟德育,從而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建立起良好的道德價值觀。
一、深入教材,有效開展德育
教材是知名學者共同編寫的具有權威性的教學參考資料。例如,在學習“Whose dress is this?”這一單元的內容時,首先應明確的一點就是這篇文章主要內容是尋找失主,而此時教師也應抓住本單元的德育點“撿到別人的物品應歸還,不是自己的絕不擅自霸占”等。通過講解“Whose dress is this”這一問題,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詢問句式以及英語詞匯,再將德育融合其中,在學習的同時讓學生明白一些人生哲理。如此,本堂課的德育自然也能取得良好進展。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明白教學中所選擇的材料大部分具有一定的道德教育價值,而身為教師,需要做到挖掘其中的德育價值,讓英語教學不僅是英語知識的教學,更是為人處世的教學;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一些道德哲理的影響,這樣,小學英語教育的價值自然也能有所提升。
二、緊抓載體,發展教育
在進行英語教學時,最好的德育載體就是教材,除此之外,還體現在學生生活與學習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師在英語課堂中開展德育,還應具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善于利用各種恰當的載體給學生傳導正確的思想,為學生開展高效的德育。例如,在學習“My school life”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在教完基本知識之后開展一次自由表達活動,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自己的學校生活。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描述自己的校園生活時提及自己所遵守的一些校園規則,或者是講述自己做過的好人好事,教師再根據學生各具特色的“校園生活”進行恰當的表揚,讓學生明白“對”與“錯”的關系,懂得什么應該要做、什么不能做。此外,教師也可以在英語課堂中利用多媒體等設備播放一些校園事件小視頻,讓學生用英語進行描述的同時判斷行為的對錯。如此,在這樣具有趣味性的教學中,學生不僅學到了英語知識,更借此機會明白了許多道德知識,何樂而不為?可見,在進行小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能夠作為德育的載體各種各樣,關鍵在于教師如何挖掘其中的課程資源并用恰當的方式加以利用。相信在教師的不斷嘗試與挖掘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所蘊含的德育也將更有效率,小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也能逐漸受教育的影響,促進其自身的全面發展。
三、形成共識,開展德育形成
共識是成功開展德育的標志,在小學德育過程中,對于高年級學生,教師理應將形成共識當成德育的最終目標。只有做好這一點,才能讓小學的德育對學生產生長遠的影響,對學生的人格發展產生積極作用。例如,在小學六年級英語課堂中,針對回答問題這一項,教師可以做出要求,讓學生只有經過教師允許,在他人完成作答之后才能回答問題,教師在此時應讓學生懂得“隨意插話是很不禮貌的行為”這一認識。此外,教師也可以利用學生隨意插話的契機對學生進行“反向”的思想教育,讓學生成為那個“被插話”的人,感受到被插話帶來的不適。因此學生對于“隨意插話”這一行為自然也能有直觀的認識,從而形成“不隨意插話,注意言語禮貌”的共識。形成道德共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身為教師,只有在言傳身教以及適當的約束過程中才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共識,指導學生的行為。而在英語課堂中,教師也應認識到將德育貫穿教學始終,并為形成道德共識而服務。只有如此,小學生所接受的教育才是全面的教育,更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在為人處世方面更具道德素養,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培養習慣,深入發展德育
(1)培養學習習慣學習習慣作為一個學生最基本的習慣之一,只有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更好地開展接下來的學習活動與德育活動,讓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不斷進步。而小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主要在于勤于動腦、遵守課堂紀律、及時完成學習任務等。例如,在學習“Our friends”這一單元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布置學習任務“用英語寫一段話描述一下你的朋友”。在這樣的學習任務的完成過程中,學生首先應對自己學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能夠熟練地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簡單造句,而后在寫作業時還需要避免亂涂亂畫、注重作業工整以及按時完成作業等。在學習習慣培養過程中,教師的督促必不可少,小學生自律能力一般較弱,而教師則成為學生行為的主要引導者。通過正確的引導,學生在養成一定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后,道德素養也將同時得以提升,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相互影響、相互促進。(2)培養行為習慣小學生的主要行為習慣包括懂禮貌、尊師長,而小學時代沒有幾個學生不調皮,大部分學生有自己的想法,想做一些“出格”的事情。但是對于他們自身而言,他們并不知道自己已經“出格”,因此,在進行小學英語教學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培養學生的相關行為來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例如,在課堂開始之前,教師要求學生認認真真喊“老師好”,而下課時也要求學生認真喊“老師再見”,這一步驟在教學中是極為重要的。在這一句句“老師好”“老師再見”“老師……”的話語中,教師的權威自然而然樹立起來了,學生對教師又愛又敬。在這樣的師生關系下,再對學生進行“懂禮貌”的思想教育往往更高效。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進行小學英語教學時,最重要的教學內容不在于教會學生大量的英語知識,而在于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同時進行一定的德育,讓英語課堂對學生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此外,在進行德育時,教師還應做到充分了解學生,對癥下藥,從而盡快進入“為學生”的教育生涯階段。相信在這樣的發展過程中,小學英語教育與德育必然能夠實現完美融合,從而更好地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蘇麗梅.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J].軟件(電子版),2018(009)
[2]張革平.德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J].信息教研周刊,201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