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進一步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差異的關注,立足于學生當前的學習情況,科學地進行梯度教學。通過有效地設計梯度小組,積極地設置梯度任務,認真地實施梯度評價,能夠保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提升他們的音樂學習動力,促使不同能力梯度的學生都得到更大的進步。
關鍵詞:音樂;梯度任務;設計策略
一、引言
從中小學生的課堂表現來看,每位學生都受到不同的遺傳基因的影響、不同的成長環境的影響、差異化的心理教育的影響等等,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學生音樂興趣的高低不同,以及學生學習能力與接受能力的不同。當學生的先天基礎和后天環境存在差異,這就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質量差距較大,導致學生的整體音樂水平差異明顯。由于每位學生對音樂的敏感度不一樣,自身的音樂素養也參差不齊,因而學生的學習質量存在高低不一的情況。為了改善當前這種學習現狀,本文以中小學音樂教學為例,對學生的音樂學習現狀進行研究,分析了梯度任務的設計意義,提出了梯度任務的設計策略,以期為中小學音樂教師們提供參考。
二、梯度任務的設計的意義與原則
(一)梯度任務設計的意義
與統一化的教學相比,梯度教學與梯度任務設計更具優勢。教師可以結合班級的學情,結合學生的知識構成情況,分析學生的潛力差異,對學生實施梯度教學與梯度任務設計。這樣可以把復雜的音樂教學梯度化,進而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更有效地鍛煉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提升整體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
(一)梯度任務設計的原則
就目前而言,雖然學生的能力高低不一,但是這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學生的努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能力水平將會產生變化,實現更高的梯度跨越,或者維持當前的梯度現狀。因此,教師要始終堅持梯度原則,關注學生的發展變化,及時調整梯度指標,實現動態化的梯度教學。綜合考慮學生的綜合能力、音樂素養、學習態度、學習效果等,定期對學生進行評估與考核,以便于及時地發現學生的變化,及時地進行編組與分配成員,以保障小組能力均衡,夯實梯度任務的設計基礎。
三、音樂教學中梯度任務的設計的策略與路徑分析
(一)合理設置小組
為了提升梯度任務的設計效果,教師需要對班級學生就進行合理分層,進而設計出相應的梯度小組,以便于夯實梯度教學、梯度設計的基礎。如果班級學生有40人左右,那么通常可以平均劃分為六個小組。為了提升小組的綜合實力,教師可以為每個小組分配三種不同能力梯度的學生。每個梯度的學生可以包含2-3人。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無論是設計梯度任務,還是測評學生的課堂表現,都需要依托有效的梯度設計,都需要立足于梯度小組。另外,在梯度小組設計完成以后,教師需要針對小組內學生的學習困難,對他們進行個別輔導,做好學生學習困難的診斷與評價。研究學生學習效果與教學目標之間的差距,為學生提出針對性的學習建議與此。同時,引導學生反思與總結,制定更適宜的學習計劃,進一步提升音樂學習的實效性。從更多的角度發現學生的進步,對學生多加鼓勵與贊揚,避免挖苦和諷刺學生。只有對學生積極關注,才能讓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中學習,在快樂的氛圍中不斷進步與成長。
(二)有效的設置梯度任務
按照學生能力梯度的不同, 分別設計相應的梯度任務,可以讓每一個梯度的學生都能夠體驗到成就感,進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無論是課前預習任務還是課后鞏固任務,都可以依照不同的梯度進行任務設計。合理劃分梯度,科學地設計任務,可以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高效,也可以逐漸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在設計梯度時,通常可以把基礎性任務作為第一個梯度,把發展性任務作為第二個梯度,把挑戰性任務作為第三個梯度。
值得一提的是,設計梯度任務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在學生現有基礎的前提下,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們的音樂水平。因而,教師需要堅持“少而精”的原則,科學地控制任務難度,以免雜亂的任務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在學生接受能力的范圍之內,讓學生更輕松地感知到音樂特點,體會到音樂當中的情感,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完成梯度任務,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分組合作學習,借助小組內不同水平學生的幫助,帶動整個小組的學習進度與動力。根據學生不同的能力水平,科學地分配組員,合理地安排組內成員的數量,以便于提升小組整體的水平。當小組內形成良性的動力循環,組員們之間學會分工合作、交流溝通,學會充分發揮自身的長處,往往可以顯著帶動整個小組的發展,可以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得到進步[3]。
(三)實施梯度評價
在設置梯度任務時,教師還需要設置配套的梯度評價,以便于對學生的任務完成效果做出反饋。只有設置合理的反饋,讓學生及時地了解自己的進步,發現自己學習中的不足,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進取意識,才能讓學生不斷地增加學習動力,優化音樂學習的效果。教師可以設計“梯度評價表”,根據不同梯度的任務內容,對每位學生實施人性化、多元化的評價。例如,學生的課堂學習進度、課堂學習態度與表現,以及學生在小組內的表現,學生近期所取得的進步等,這些都可以納入到評價體系中。在對學生實施梯度評價時,教師要重視學生在自己所處梯度內的進步與表現,避免把音樂成績作為單一的評價標準。結合真實有效的反饋,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輔導,為學生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能夠讓學生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也能夠顯著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學生的成就感與自豪感。就具體的考核方式而言,教師在“摸底”學生音樂實力的時候,可以靈活使用“演唱法”與“談話法”,以及“自評法”與“問卷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摸底”與考核,以提升評價的客觀性與真實性[4]。
四、小結
總而言之,在中小學期間學習音樂重要的意義,它能夠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音樂素養,也能夠促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為了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音樂教師需要立足于當前學生的學習現狀,合理地設計梯度小組,科學地設置梯度任務,積極地實施梯度評價,以便于保護學生的學習動力,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推動學生不斷地進步與成長。
參考文獻:
[1]朱琳.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設計芻議[J].中小學音樂教育,2021(11):35-38.
[2]丁敏玲.梯度推進,有效提高小學生歌唱能力[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21(09):52-54.
[3]張宇星.小學音樂課堂梯度合唱教學[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8(09):53.
作者簡介:朗色次仁 男 2000.08 18級音樂學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