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珍
摘 要:創造力是小學生當下學習、未來可持續發展中必須具備的關鍵能力與基本素質,不僅關系到小學生的學習成效、學習方式及生活理念,而且關乎小學生未來發展道路?;趯撛炝Φ睦斫?,文章以小學語文為研究焦點,簡要論述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重要意義,重點從語言創造性表達、閱讀創造性理解、寫作創造性發揮三大維度探究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有效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學生;創造力;理解能力
21世紀是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時代,是以創新創造為驅動力的時代,具備高度創新意識、強大創造能力的人才才能夠更好地適應、融入社會,成為社會的棟梁并助推我國社會的發展。在此背景下,培養學生創造力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之一,也是語文教學踐行素質教育理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應有之義,小學語文教師唯有為學生提供開放、和諧、自由的學習空間,在日常教學中滲透創造教育思想與要素,鼓勵、激勵并啟發學生自主創造語言之美、語言運用的新方式,引領學生不斷地為改善自身學習成效、生活環境等進行創造,才能夠體現出語文課程的育人價值,將學生培養為創新創造精神十足的一代新人。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重要意義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創造力更多的表現為學生的探索精神、對學習新方法的追求、對學習內容的個性化與多元化的理解、對文學作品的獨到見解及不同的審美鑒賞評價標準。創造力不僅是學生必備的素養,而且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靈感與興趣來源。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創造力,為學生提供可自由發揮、想象、表達、理解與思考的開闊學習空間,引導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方式理解學習內容、感悟語文的魅力,指導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調動自己的學習及生活經驗、所儲備的語文知識等解決現實問題,將促進學生思維的進階,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促成學生勇敢面對并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對于學生全面和諧、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有效策略
(一)鼓勵學生創造性表達語言
學生創造力的形成源于其對語文學習的熱愛,對創新創造的不懈追求。在語文教學中若想培養學生創造力,需要教師營造和諧、平等、愉悅、輕松的學習氛圍,允許學生提出自己個性化的看法,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表達語言、表現內心。例如在《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中,教師可以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最喜愛哪位植物媽媽的方法,以開放性的問題激活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內心的表達欲望,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說蒲公英媽媽的方法很好,可以讓寶寶旅行得更遠;還有的學生表示蒼耳媽媽的辦法很奇妙,可以毫不費力地送寶寶遠行。學生自由表達、靈活想象,創造思維也在互動中發生碰撞,可以促進學生創造力的形成[2]。
(二)激勵學生創造性閱讀理解
閱讀本身就是一項富有創造力的綜合性活動。正如“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生活經歷、理解及接受能力、審美取向不同,其在閱讀中所獲的體驗、感受也會有明顯的差異性。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力,要求教師轉變以往直接解讀課文、揭示課文主旨的教學方式,賦予學生閱讀主動權,讓學生盡情感受、多元審美。例如在《亡羊補牢》教學中,教師可以拋出問題以引發“爭議”:“亡羊補牢,為時不晚還是為時晚矣,你從這則寓言中獲得何種啟示?”有的學生認為要聽取他人意見;有的學生認為犯錯就要及時且認真地改正。從學生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其在理解課文內涵的基礎上獲得了不同的看法,體現出學生在閱讀理解上的創造力,可以促進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三)引領學生創造性寫作發揮
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寫作同樣是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契機,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自己的人生感悟、生活經歷等融入到寫作當中,指導學生在頭腦中構建寫作新思路,最大程度上避免學生作文內容同質、情感空泛,進而引導學生在寫作內自主創造語文之美,感悟到語文學習的樂趣。例如在以親情為主題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翻閱父母的朋友圈,從生活細節內體悟濃濃的親情,如每天熱騰騰、營養均衡的飯菜;修補好的桌椅等,學生在翻閱中體會到親情的細水長流,轉變固有“高大全”的寫作觀點,學會從小切口進入表達真摯情感,創造性地寫出體現親情的家庭故事,大膽且個性地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感激之情,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使其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情,還能夠促進學生創造力的提升。
三、結束語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力是語文教學踐行素質教育理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應有之義,可以促進學生思維進階、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促成學生勇敢面對并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創造性表達語言、激勵學生創造性閱讀理解、引領學生創造性寫作發揮,為學生提供自由、開放、輕松的語文學習環境,進而促進學生創造力的形成、發展與提升。
參考文獻:
[1]顧生麗.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創造力的策略[J].新課程,2021(07):173.
[2]徐福玲.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由創造力[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