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鑫年
傳統的作文教學通常都有字數要求,這就使學生的作文訓練總是出現拼湊字數現象。面對這樣的現象,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應用微寫作。所謂微寫作,就是以具體的要求或情景為依據,對自己的心情和感悟進行描寫。微寫作的特點就在于“微”字,也就是篇幅短小,字數一般在五十到兩百之間。小學語文教學的微寫作活動,通常是以文本材料為依據,由閱讀活動自然生發而來的,其有著便捷輕松性、方向性和可操作性。
一、微寫作的類型和優勢
微寫作有許多類型,包括日記、片段、留言條和詩歌等,和日常的寫作相比,微寫作教學操作起來更加方便,學生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微創作。在閱讀到某篇文章、看到某一精彩段落時,都可以進行微寫作,在寫作中學以致用。這樣可以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其次,由于微寫作的特點就體現在“微”上,學生寫作的內容“微”,所以教師批改的時間也“微”,而這可以在集中鍛煉學生的創作能力時提高學生的寫作效率。與此同時,和普通寫作訓練不同的是,加強微寫作的應用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聯想能力和表達能力。微寫作是一種網絡文化的產物,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得到了融入,其承載了人類的情感表達,記錄著人類和自然的發展,以時間排序,其甚至可以對學生的心路歷程進行體現。不同階段的學生可以在不同的階段,通過微寫作對不同的情感進行表達,在回顧微寫作內容時,又可以對曾經的自己進行回憶,回想起自己的青澀,在逐漸成熟中提升能力。
但在以往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都是應用單一的教學方式,并沒有靈活變通,比如,在指導學生練習讀后感類型的寫作時,都是直接讓學生以某一篇完成的文章或章節教學內容為前提,布置相應的任務,學生再根據任務和文章進行讀后感寫作。傳統的寫作教學中,題目是學生思維的范圍,題目數量單一,枯燥乏味,既缺少小學生對寫作的熱情,又禁錮了學生的想象,使其思維只能在教師規定的命題中活動,沒有自由思維的空間,影響小學語文教育的時效性和實效性。因此,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在教育中應該將寫作作為教學的中心,根據寫作的特點,實施精準化教學,構建對應的寫作課堂,對學生進行訓練量,給學生足夠的寫作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寫作能力。面對這樣單一的指導學習,哪怕一開始小學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喜歡新鮮事物的學生也會感覺到枯燥無味,會逐漸降低學習興趣,同時影響到最后的寫作訓練成效。對學生而言,寫作是發散思維、組織語言和構建邏輯的重要方式及途徑,教師在教學中理應對寫作教育的引導優勢進行充分發揮,尤其是利用形式豐富、內容不限、字數較短的微寫作。教師應該在認知到微寫作的優勢后,以此為中心加強改革,在對學生的寫作情況和訓練興趣進行了解后,對具體的微寫作教學方案進行設計。在學生微寫作的訓練中,更是應該將時間、空間還給學生,對學生的主體性進行發揮,對其寫作潛能進行挖掘,讓其在自主發揮中提升個人的寫作能力。
二、微寫作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實踐的意義
(一)實踐微寫作是語文課程改革的方向
“微”就是微寫作的體現,其中的“微”是指細微化寫作的主要內容和寫作框架,使學生可以在寫作的過程中更加純粹地表達,更清楚作文中的內容,打破過多寫作技巧和寫作方式的束縛。在寫作理念的指導下,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微寫作,并在指導途中,讓其以言語生命力和語言教學觀念為基礎,在寫作活動中對微寫作的時間理論和相關方式進行積極探索和豐富。和傳統的寫作訓練不同,微寫作更能清晰地表達內容,也更能體現學生的真情實感,雖然篇幅較短,卻更有利于小學生對自身情感的表達,更能實現對語言的精簡,在寫作邏輯的訓練中構建寫作格局,豐富整體寫作結構,在體現學生與眾不同的個性下,強化其具體的創作構思。
(二)微寫作是語文和生活相結合的重要途徑
作為綜合性的語言運用學科,語文的來源是實際生活,其與生活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從語文的視角可以看到對生活的反饋。同時,日常生活也是學生進行語文創作的主要素材來源,只不過對小學生而言,寫作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其無法深刻地掌控文字,也沒有積累很多的知識素材,因此很多時候根本無法創作出大篇幅的、句型優美和行文流暢的文章。但如果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微寫作,那么就可以讓學生理解寫作和生活之間的關系,不僅體現了語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還讓學生了解了語文的實際用途。學生也可以在生活中以所學的語文知識了解生活實際,以文字對當前發生的事情、自己當時的心情和所感知到的事物進行詳細記錄。教師在對語文學科的實用性進行淋漓盡致的體現后,刺激學生的寫作欲望,實現其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
(三)微寫作能消除小學生寫作的心理障礙
在進行寫作時,教師也要注重內容的多元化,進而帶動學生的寫作熱情。一些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對寫作的訓練目的和難度考慮欠佳,在給學生篩選作文題目時有隨意的傾向,而且在設計作業的時候,沒有為學生講解作業的目的,讓學生在目的不明確、思路不清晰的情況下完成作業。在布置作業時,并沒有真正思考過通過這次布置的作業,期望學生可以掌握什么技能、鍛煉什么能力、養成什么樣的作業習慣,以及作業是否有明確的目的等問題。因此,教師在進行寫作的時候,就可以將學生分為多個小隊,以小組的模式進行寫作競賽。相對于個人單獨比賽而言,這種小組寫作比賽的形式,能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在準備階段,小組成員相互之間可以分享自己的寫作經驗,相互學習對方的寫作技巧,還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小組寫作競賽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對小學生而言寫作屬于語文學習的重難點。大多數小學生都沒有豐富的生活經歷,寫作時也缺乏素材,總是會不知道寫什么,而無從下筆也使其無法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長時間下去,學生就會厭惡寫作。而在小學語文課程中應用微寫作,就可以對學生寫作時產生的心理障礙進行消除。微寫作和其他寫作訓練不同,其形式較為自由,題材也不受限制,字數較少,內容豐富,學生可以描寫自己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可以記錄自己的想法,甚至可以以微寫作的形式天馬行空地暢想未來。而這都降低了學生寫作時的難度,讓小學生有事可寫、有話可說。微寫作可以對學生表達的難度進行有效降低,教師完全可以在一篇篇的微寫作指導中融入日常的作文教學,提高學生對寫作的接受度,從而更好地接受寫作訓練。
三、“微寫作”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策略
(一)基于名句名段,布置仿寫任務
課文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更是鍛煉學生寫作技巧、幫助學生建立語感的主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以優質的教材文章為立足點,給學生布置一系列的仿寫任務,并在同時,根據學生的寫作情況組織微寫作活動。在活動中,教師要明確制定相關的競賽規則,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參與活動。這樣應用微寫作的方式,可以對學生的寫作積極性進行激發,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各種優質的寫作技巧。在寫作后,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分享自己創作的作品,其他學生則要從多方面進行點評。比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草原》一課后,此篇課文描寫了草原的景色,且此描寫非常傳神,極具特色。因此在教學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文章的句子或段落,以自己的生活經歷為結合點進行微寫作。比如,學生可以以仿寫的形式,對自己參觀過的公園、森林等美麗的自然景觀進行描繪。這樣以課文為立足點的仿寫任務,因為具有良好的自由性和擴展性,可以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自由發揮學生的能力。其次,教師要在學生創作完后,抓住時機,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選出小組中最好的作品,先進行組內評價,而后分享此作品并進行組間評價。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讓學生在增加寫作動力中實現個性化寫作,從而收獲理想的微寫作教學效果。
(二)基于故事內容,布置續寫任務
開展微寫作的重要途徑就是布置續寫任務,其可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和仿寫任務相比,續寫任務有著更高的難度,其不僅需要學生足夠了解課文的寫作風格,還需要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情感。在這樣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用微寫作時,要加強對課文的分析,以文章的故事內容為基礎,挖掘其中的情感內涵,并根據對課文寫作風格的介紹,明確布置續寫任務,讓學生在高質量完成續寫任務時,提升個人的能力水平。例如,在課文《竹節人》的講解中,此篇課文雖然有較為圓滿的結局,但依然有續寫的余地。此時,教師可以在教學完課文后,指導學生思考:若是文章有后續,還會發生什么?能否根據自己對課文的學習說出自己對竹節人的理解?以課文所營造的情境為前提,讓學生展開想象,并在一系列的心理活動中布置任務。教師要注意,所布置的任務需要明確大致的寫作范圍,學生不能過于天馬行空,續寫出來的內容既要與課文相結合,又要符合生活實際,要在寫作中考慮故事情節的合理性。一旦學生所創作出來的文章不具有合理性,或與課文、生活實際不符,那么就可以給予學生對應的懲罰,讓學生根據課文進行對應的表演。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可以在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時,賦予學生的文章實際性。
(三)基于課文內容,布置評論任務
以課文內容為基礎,對評論任務進行布置,是教師提升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學階段的學生多數并不愿意進行寫作訓練,也沒有良好的評論意識。在這樣的情況中,小學語文教師自然也要以學生的學習發展特點為基礎,在講解課文內容時對課文的觀點、細節、思想情感等進行講解,并根據這些布置評論任務,要求學生以微寫作的方式書寫自己對這些課文內容的意見和看法。在改變以往口述回答問題的方式時,讓學生的知識學習、問題回答和微寫作更具條理性。以課文《丁香結》為例,此篇課文的主題思想是聯系丁香結和人生中的結。由于小學生并沒有發展良好的思維能力,所以很多時候哪怕深度學習了課文,也無法理解課文的主題思想,更別提以口頭語言對自己的看法進行發表。對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應用微寫作,指導學生盡可能以最少的時間,在寫作本上寫出自己對丁香結、丁香花和人生終結的看法,并將其整理過后以寫作的方式展示。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獨立思考,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在寫作本上有條理地記錄自己對課文主題思想的見解,從而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四)基于單元主題,布置分享任務
在進行一段時間的微寫作教學活動后,學生無論是寫作興趣還是寫作能力都得到了顯著提升。此時,語文教師可以以單元主題為基礎,布置自由分享任務,此分享任務可以不限題材和方向。學生要自己根據對課程的了解,以單元主題為基礎,以自己的生活實際為結合點,進行微寫作,并在寫作后,以小組方式,通過班級或其他渠道分享自己創作的文章。以風俗主題單元的課文為例,教師在教學完這一單元的課文后,要組織分享類的微寫作活動。學生要以自己的生活實際為結合點,在微寫作活動中對自己經歷過的節日風俗進行描寫和記錄;在明確了單元教學目標后,抓住重點,對各種不同節日的風俗進行詳細描寫。比如,學生可以以單元主題為基礎,從春節鞭炮、窗花等風俗的變化出發,描寫春節的變化。這樣不僅可以讓其他閱讀該文章的學生也了解到春節的風俗,還能表達創作者對過往年華的追思和情感。教師可以在閱讀了此類文章后,利用手機設備,在班級微信群中上傳文章,其他學生要在下載文章后閱讀文章,并分析此文章中的出彩之處。這樣可以鼓舞學生,讓學生有學習的榜樣,增強學生的微寫作信心時,產生更多的微寫作積極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微寫作,可以保障閱讀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而教師也可以在了解微寫作后,以名句名段為基礎,以故事內容和單元內容為前提,針對單元主題組織仿寫任務、續寫任務、評論任務和分享任務,讓學生在明確的微寫作規則中限時寫作,提升能力。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一般課題“基于創客理念的小學‘微寫作’實踐研究 ”(課題立項號:GS[2021]GHB1721)的研究成果。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