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亞楠 胡 癑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數理與光電工程學院,湖北 十堰 442002)
2020 年教育部發布了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20 年全國普通專升本招生計劃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發廳〔2020〕1 號),通知中提道:“擴大普通專升本招生規模是黨中央、國務院為統籌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對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具有重要意義[1]。 ”隨著地方性本科高校專升本招生規模擴大,專升本學生的培養模式及教學工作給各大高校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以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為例, 從2020 年開始專升本招生總規模逐年增加。 根據招收專業人數,基本上我校專升本學生入學后,可以單獨編班教學。 另外,湖北省2020 年開始,專升本考試公共課科目只有英語,沒有高等數學,使得理工科專業招收專升本學生的數學基礎參差不齊, 而多數專業課的學習需要數學知識,這給專業課的教學帶來極大的困難。 因此,是否對專升本學生單獨開班教授大學數學課程,以及如何有效開展數學課程教學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了提升專升本學生的數學基礎,有效促進專升本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鑒于此,本研究通過對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機械工程學院、 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部分專升本學生,及相關學院專業課授課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和當面訪談,掌握當下專升本學生的實際數學水平和專業學習中對數學的需求內容,建立專本銜接模式的“大學數學選講”課程體系,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組織以及評價方式等方面,探究符合專升本學生特點、能夠滿足其學習需求的數學課程教學,進而為同類院校專升本學生的數學課程教學提供參考。
為進一步了解專升本學生的數學基礎及學習需求,本研究隨機抽取機械工程學院、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共168 名學生、47 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并對部分學生和教師實地訪談。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及當面訪談相結合的方法,一方面把握當前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和專業中對數學的需求;另一方面積極采納教師及學生的建議。 問卷調研針對教師及學生群體分別進行,針對兩個群體問卷的主體均分為 4 個部分:(1)基本信息;(2)單獨開設數學課程需求;(3)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四門公共基礎課課程在專業課的學習中涉及的數學知識點,以及學生在專科期間這四門課程的學習情況評估;(4)數學課程的學習方式或教學方式的建議。 當面訪談更全面地了解學生之前的數學學習情況, 當前對數學知識的迫切程度,以及專業課教學過程中在數學方面面臨的問題。
在調查中, 關于是否單獨開設數學課程的需求,設置了兩個題目。 題目1 是關于目前學生的數學知識能否滿足專業學習的需要。 問卷中,52.98%的學生表示不滿足,38.69%的學生表示基本滿足, 只有8.33%的學生表示完全滿足。 由此可見,專升本學生的數學基礎薄弱, 而且由于專升本考試取消了高等數學科目,大部分學生長時間沒有接觸數學學習,導致其對數學知識逐漸淡忘。 題目2 調查在專業課程學習之前是否需要開設一門數學課程綜合講解大學數學。61.9%的學生選擇需要,38.1%的學生選擇不需要,可見學生對單獨開設數學課程有一定需求。 在教師調查問卷中,68.09%的教師認為需要開設專門的數學課程,來提高專升本學生數學能力。
對于應用型工科院校來說,數學知識、方法的掌握和運用是所有專業學習必需的基本技能[1]。 調查中發現57.14%的學生曾經學習過高等數學,26.19%的學生曾經學過線性代數,5.36%的學生曾經學過概率論與數理統計,4.17%的學生曾經學過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學生之前沒有學習過這些數學課程,勢必會影響其專業課的學習。 另外,在學習過這些課程的基礎上,學生通過多選選擇出學過的基礎知識點,知識點的羅列按照從易到難的程度排序。 從學生的選擇分布上看,選項比例逐漸降低,說明在專科期間,并不是所有的知識點都有講解。 從整體上看,為了能更好地促進專業課的學習, 有必要針對性地對數學知識補充學習。
專升本學生學習態度端正,學習目的明確,學習也有自己的方法[2]。 在調查中,發現48.21%的學生傾向于課堂學習,9.52%的學生傾向于線上學習,27.98%的學生傾向于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14.29%傾向于自學。 多數學生希望能線下開設數學課程,系統地學習知識,有更多機會與教師溝通。
考慮到專業課涵蓋的數學知識和有限的課時,進行模塊化教學。 在必修高等數學的基礎上,根據專業需要至少選修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中的一個模塊,即1 個必修+3 個選修的模塊式教學。 在必修模塊完成后,學生可以根據專業需求在3 個選修模塊中至少選擇一個模塊完成學習。講解內容上以少而精為原則,理論以夠用為度,重點放在數學方法的講解上, 實現數學水平的填平補齊,使他們能夠在同一起跑線上學習新的課程,充實學習本專業所必須具備的數學知識。
為了減輕學生課下學習負擔過重, 以學生為中心,課堂上少講多練,關注學生實際運用數學知識。 課堂上精講數學知識與方法, 隨即引導學生嘗試練習,從學生練習情況中,有針對性加以指導,爭取將不懂的知識點各個擊破,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后不再布置過多作業,甚至不布置作業,減輕學生學習負擔,這樣學生更愿意充分利用好課堂時間,加強練習。
基于課程內容多、學生基礎水平較低、教學時間有限之間的矛盾,大學數學選講的課程考核方式區別于傳統數學課程一卷定終身的考核方式,采取全階段過程性考核機制,課程考核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與階段性學習效果。 由平時成績(70%)和期末考試(30%)構成,其中平時成績由課堂考勤、課堂測驗、課后作業、 階段性測驗等教學過程中的學生活動評價組成,并根據過程考核的數據適時調整教學方式。 多樣化考核評價,一方面,學生能及時反饋學習效果,加強與教師溝通,消除額外學習壓力顧慮,熱愛學習;另一方面,教師掌握學生學習情況,適時調整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從而體會到更多獲得感。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在教學過程中并不是一味的復制現有方式, 應當根據面臨的現狀和專升本學生的學習基礎,不斷進行研究與探索,尋找到合適這門課程和專升本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與學習策略,真正實現學生學有所得,學以致用,教師的教學工作收到實效,師生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