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海霞,劉素君,楊 晨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牙周科 江蘇 南京 210029)
對于口腔面部感染患者,其通常以發熱、吞咽困難以及食欲不振等為主要表現,需要及時采取措施對患者進行治療,改善其臨床癥狀,確保患者生命安全,進而實現病情康復目標[1]。口腔頜面部手術在口腔科中非常常見,最近幾年人們口腔健康意識的強化,手術頻率逐漸增加,其中體位、心理狀態、室內環境等都會對患者口腔手術效果產生影響,所以手術期間要給予患者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進而促進患者舒適度和滿意度的進一步提高。集束化護理是臨床常見的護理模式,其充分圍繞患者為核心并給予患者連續、完整及動態性的護理干預,可以對常規護理中存在的不足進行有效彌補。通過轉變服務觀念,優化服務流程,可以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有利于提高患者滿意度,改善預后。本次選取70 例口腔頜面部手術患者,觀察集束化護理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收治的口腔頜面部手術患者70 例,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接受口腔頜面部手術治療;②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研究;③符合口腔外科手術要求;④意識清醒,正常溝通交流。排除標準:①嚴重精神疾病、意識障礙患者;②合并臟器功能損傷、免疫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疾病以及惡性腫瘤患者;③耐受性較差患者;④拒絕參與調研。并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 例。觀察組中男性22 例、女性13 例,年齡范圍19 ~44 歲,平均年齡(31.44±2.47)歲;參照組中男性20 例、女性15 例,年齡范圍19 ~45 歲,平均年齡(31.27±2.0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參照組 采取常規護理。展開健康知識指導,糾正患者錯誤認知,使其正確認識疾病;并做好口腔護理,降低感染風險;展開切口護理,促進傷口愈合。
1.2.2 觀察組 采取集束化護理。具體方法為:
術前護理。①心理護理。對于大部分患者,由于其缺少對疾病知識的認識和了解,患者不良情緒嚴重,如焦慮、抑郁等,因此護理人員要主動和患者交流,關心鼓勵患者,減輕患者負擔。也可以通過講述治療成功案例的形式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使患者可以充分信任護理人員。②術前準備。術前確保患者口腔清潔,定時刷牙,減少細菌滋生,并做好血生化、血常規、胸透等常規檢查,將手術禁忌證排除,掌握患者病情變化,糾正其水電解質失衡等。此外護理人員要準備好手術期間需要使用到的器械、物品,完善術前準備工作。③環境護理管理。嚴格執行手術室人員崗前培訓,依照相關要求展開管理,并對手術人員皮膚、頭發、手指甲等進行認真檢查,檢查其衣帽佩戴是否符合相關標準;定時清潔、消毒手術室環境,術前40 min開啟手術室層流系統,并調整溫濕度,定時清洗、保養、更換過濾網,創建登記簿,由相關人員確定后簽字。
術中護理。①體位護理。護理人員要輔助患者保持合理體位,并遮蓋非手術區域,同時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及體溫變化情況進行嚴密觀察,若發現異常則要及時處理。②麻醉配合。由于口腔頜面部手術部位具有特殊性,護理人員需要找出適合通氣的頭位,防止造成口腔分泌物反流、出血等現象,降低誤吸風險[2]。③手術配合。手術期間護理人員要分類擺放好手術器械、物品等,掌握手術各環節操作,輔助醫生消毒患者口腔、面部。手術結束后則要對傷口進行及時縫合,清點、核對手術器械,避免遺漏。④病情觀察。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重視,對其出血情況進行觀察,依照臨床經驗對手術實施階段進行判斷,并落實后續操作準備。
術后護理。①體位護理。局部麻醉之后,為了能夠提高引流成功率,減少皮瓣張力,護理人員要輔助患者擺放舒適體位,并抬高床頭,使手術部位略高于心臟,進而促進靜脈回流。可以將患者頭部偏向一側,注意不要左右扭轉,防止血管位置產生變化,進而對手術預后產生不利影響。②口腔護理。術后禁食后,患者口腔自潔能力隨之降低,由于手術傷口相對較大,所以患者感染風險相對較高,對此護理人員要輔助患者做好口腔護理,使用0.9%氯化鈉溶液對其牙齒、口腔等部位進行擦拭,每天2 ~3 次[3-4]。在患者唇部涂抹液體石蠟,避免產生干裂現象。③疼痛護理。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的創面愈合情況,并告知其術后疼痛為正常現象,數日后即可恢復,使患者可以保持樂觀心態。可以通過播放視頻、音樂等形式分散患者注意力,進而使其切口疼痛感得到有效緩解[5-6]。④健康教育。耐心講述口腔疾病發生機制、治療方式以及預防對策等,強化患者的衛生意識以及健康意識,告知其可能會產生的不良反應以及注意事項,特別是對于留置引流管、鼻飼管患者來說,要對強烈、大幅度活動進行避免,防止引起導管變形、脫落等現象[7-8]。護理人員還要指導患者家屬關愛、鼓勵患者,給予其情感、心理層面的支持,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和依從性,進而促進病情恢復。
1.3.1 焦慮自評量表(SAS)
按照中國常模結果,SAS 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 分,其中,輕度焦慮(50 ~59 分),中度焦慮(60 ~69 分),重度焦慮(>70 分)。
1.3.2 視覺模擬評分法(VAS)
對比護理前后疼痛感改善情況。護理前,讓患者根據自己疼痛感覺在橫線上畫上記號,用來表示疼痛的程度并進行評分。2 ~4 分代表輕度疼痛,5 ~7 分代表中度疼痛,8 ~9 分代表重度疼痛,10 分表示劇痛。將兩組患者分為輕、中、重三種疼痛程度。評價對比兩組護理后,各種疼痛程度改善情況。
1.3.3 睡眠質量 選用匹茲堡睡眠質量(PSQI)問卷,對中患者睡眠質量進行評價,包括:睡眠時間、入睡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障礙等7 個維度。具體標準:睡眠質量很好(0 ~5),睡眠質量還行(6 ~10),睡眠質量一般(11 ~15),睡眠質量很差(16 ~21)。
1.3.4 滿意度評價 結合自制滿意度評分表,按照非常滿意(9 ~10 分),比較滿意(7 ~8 分),不滿意(≤6分);記錄患者對本次治療及護理的滿意度。總滿意度=(基本滿意+非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使用SPSS 20.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 s)表示,行t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觀察組口腔健康知識評分高于參照組,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口腔健康知識評分及心理狀態評分( ± s,分)

表1 對比兩組口腔健康知識評分及心理狀態評分( ± s,分)
組別 例數 口腔健康知識 焦慮 抑郁觀察組 35 90.26±4.71 35.21±4.12 34.61±4.82參照組 35 70.72±5.66 45.10±3.25 46.72±4.55 t 15.699 11.150 10.808 P 0.000 0.000 0.000
護理后,觀察組VAS 評分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VAS 評分比較( ± s,分)

表2 兩組患者VAS 評分比較( ± s,分)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 <0.05。
中度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35 3.16±0.55 1.60±0.33* 5.40±1.19 3.48±1.06*參照組 35 3.18±0.58 2.19±0.52* 5.32±1.16 4.66±1.15*t 0.620 5.668 0.591 4.464 P 0.795 0.001 0.711 0.001組別 例數輕度重度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35 7.39±1.60 5.09±0.88*參照組 35 7.41±1.62 6.42±1.21*t 0.582 4.864 P 0.690 0.000組別 例數
護理后,觀察組PSQI 評分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PSQI 評分比較( ± s,分)

表3 兩組患者PSQI 評分比較( ± s,分)
組別 例數 睡眠時間 入睡時間 睡眠效率 睡眠質量觀察組 35 1.22±0.14 1.23±0.20 1.70±0.46 0.79±0.50參照組 35 1.56±0.11 1.64±0.58 2.68±0.90 1.84±0.62 t 11.298 3.947 5.736 7.799 P 0.000 0.000 0.000 0.000組別 例數 睡眠障礙 催眠藥物 日間障礙觀察組 35 1.09±0.21 1.48±0.30 1.12±0.33參照組 35 1.77±0.45 2.54±0.42 1.52±0.49 t 8.101 12.150 4.006 P 0.000 0.000 0.000
護理后,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1.43%,高于參照組的71.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口腔頜面部感染在臨床中有著較高的發病率,通常以發熱、食欲不振、吞咽困難以及紅腫熱痛等為主要表現。口腔頜面部手術有著創傷大、恢復時間長等特征,患者對手術的認知度、心理狀態、術后體位以及室內環境等都會對手術效果產生影響[9-10]。若術后不為患者提供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則很容易引起各種不良反應以及并發癥。集束化護理是一種應用廣泛的護理模式,對患者身心恢復極為有利。口腔頜面手術位置具有特殊性,由于手術會對患者口腔外形及功能產生影響,其心理負擔嚴重,術前需要給予患者心理干預,進而緩解其負面情緒,減少口腔中細菌數量[11]。術中輔助患者保持舒適體位并做好保暖工作,促進臨床治療的順利進行,降低異常現象發生率;術后抬高床頭不僅可以提高引流成功率,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靜脈回流,有利于縮短創口愈合時間;口腔護理中使用0.9%氯化鈉溶液對口腔和牙齒進行擦拭能夠有效降低細菌滋生風險[12-13]。在口腔頜面部患者中,集束化護理能夠使其在入院之后獲得及時有效的護理干預,通過講述疾病知識、糾正其錯誤認知,可以提高其對護理工作的配合度,不僅可以有效降低住院時間以及康復時間,同時還可以節約衛生資源[14-15]。本次研究,護理后觀察組口腔健康知識知曉評分高于參照組(P<0.05),VAS 評分、SAS 評分、PSQI 評分等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對比參照組,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較高,差異顯著(P<0.05)。據此,對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有助于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減輕患者的疼痛感,改善睡眠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口腔頜面手術會引起患者不良的心理狀態,術后疼痛感也會影響康復效果,做好手術期間護理工作是不可缺少的。相比于傳統護理模式,集束化護理應用效果較常規護理更為明顯,能夠有效改善口腔頜面部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