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萌 趙勝男
摘要:東北解放區(1945-1949)藝術家們用他們手中的畫筆,像戰士一樣記錄著歷史也向敵方抗爭著,使解放區漫畫成為我國漫畫歷史上一筆彌足珍貴的精神和物質財富,十分值得我們回顧與探討。文章在此背景下,采用文獻研究法與歷史分析法,在這些泛黃的歷史軌跡中了解了東北解放區漫畫創作的背景,漫畫家及漫畫作品。探討了時事漫畫如何在解放區體現出文藝力量,剖析了時事漫畫創作的藝術特點,深入分析了漫畫在戰時的重要作用及影響,并從回顧中得出新時代時事漫畫發展的啟示,才能真正發揮漫畫的價值。
關鍵詞:東北解放區;漫畫創作;藝術表現;研究與應用
中圖分類號:J218.2; K269.6; 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400 (2022) 03-0110-05
The Art of Revolution: Research on Cartoon Creation in Northeast Liberated Area
ZHANG Meng, ZHAO Sheng-nan(School of Art,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19, China)
Abstract: Artists in Northeast Liberated Area (1945-1949) recorded history and fought against the enemy with their paintbrushes. So that the liberation of comics in the history of China’s cartoon a valuable spiritual and material wealth, it is worth reviewing and discussing. The article in this context, using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historical analysis, in these yellow historical track to understand the northeast liberation area cartoon creation background, cartoonists and cartoon work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how current affairs comics embody literary and artistic strength in the liberated areas, analyzes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current affairs comics, and deeply analyzes the important role and influence of comics in wartime. And draw the enlightenment from the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rrent affairs cartoons in the new era, in order to really play the value of cartoons.
Key words: northeast liberated areas; cartoon creation; artistic expressio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東北解放區也是漫畫創作十分活躍的地區,解放區漫畫家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不僅發揮了漫畫的戰斗作用使其成為革命有力的戰斗武器,積極創作,為東北解放區貢獻一份力量,還出版了漫畫報刊、期刊、畫墻頭漫畫、舉辦各種漫畫展覽,組織漫畫宣傳隊等,并被群眾進行臨摹、復印,貼在街頭、車站、學校、工廠的宣傳牌上,極大程度上有力的配合解放戰爭的宣傳工作,在東北解放戰爭中起著獨特的作用,為推動解放進程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也為后期漫畫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十分值得我們回顧與學習。
1 創作熱潮:解放區的漫畫
1.1 東北解放區漫畫創作的背景
“自1942年發表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中提出:在偉大的民族解放與獨立的斗爭中,文學家藝術家理所當然要成為一個文藝戰士,用自己的筆作武器,投身于文藝的戰場。到1949年全國解放,這七八年間,解放區的文藝運動呈現出一個新的面貌:文藝真正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的武器。而這一切都是貫徹毛澤東文藝路線的直接結果?!盵1]1945年日寇剛剛宣布投降,國民黨等反動派就企圖搶奪人民戰斗的果實,依靠美國的援助發動了內戰。東北解放區漫畫正是在這樣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并在時代的激蕩之下伴隨著整個東北解放進程而發展的,是近代漫畫誕生以來成果斐然的創作熱潮。
1945年冬到1946年春,在黨中央領導下,由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延安分會具體組織、安排,數以百計的文藝工作者分批奔赴東北解放區和華北解放區,在美術方面的文藝工作者將近30人[2],加強了東北解放區漫畫陣容。
1.2 東北解放區漫畫家及漫畫作品
抗日戰爭勝利后,東北解放戰爭打響,一些漫畫家隨軍轉戰到東北來開展美術工作,加強了東北解放區的陣容。1945到1949年間是東北解放區漫畫的創作熱潮,漫畫家以《東北日報》和《東北畫報》為主要陣地,以漫畫為武器,有力配合黨的宣傳。東北解放區漫畫工作者有華君武、蔡若虹、張仃、古元、吳耘、朱丹、回丹、蘇暉、劉迅、江有生、施展、鄭波微、陳興華、黃鑄夫、吳仁、劉志忠、沃渣、陳誠、正威、黃不興、白泉、安林等人,并積極在報刊《東北日報》、期刊《東北畫報》、群眾游行隊伍中發表大量反美國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作品。有揭露美帝和蔣介石陰謀的作品,如1946年蔡若虹《虛偽的和平》、華君武1947年《和平方案》及1948年《在反革命的后臺》、安林的《真面目》等;有歌頌人民解放軍的作品,如施展的《物是人非》、華君武的《擋不住的》、朱丹《打了蔣家的后門》;有瓦解敵軍士氣的作品,如施展的《釘死它!》、朱丹的《火燒眉毛扇子》、劉迅的《書的命運》等;有批判蔣介石求榮賣國的作品,如1947年施展的《東方嬌子》華君武的《何其健忘》等大量作品,極大程度上有力配合著東北解放區的宣傳工作(如圖1)。
2 革命的藝術:解放區漫畫創作解析
優秀的文化作品,能夠為社會政治、經濟發展以及軍事斗爭的勝利,提供精神動力,奠定基礎。解放戰爭初期,東北解放區文化相對薄弱,廣大群眾的思想政治覺悟比較低。隨著東北解放區根據地建設的深入,解放區文化逐步發展起來,用文化的感染力和表現喚醒了民眾的革命意識,為戰爭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1 洞察時弊——緊密結合時政局勢

漫畫家們密切關注戰爭形勢的發展并認真研究時事新聞的意義,并第一時間發聲,從不同角度把諷刺的鋒芒集中指向了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反動派及其后臺的美帝國主義。以藝術的武器緊密配合人民解放戰爭的進程,在打擊敵人與教育人民方面發揮了巨大的威力。一是跟隨黨的領導,正確引導輿論。如1949年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回眈創作了漫畫《給反動派的打擊》,作品中群眾站在天安門城樓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熱烈呼喚著“毛主席萬歲”、“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城樓下蔣介石和美帝抱著白皮書倉皇而逃,揭示了蔣介石等反動派以及美帝國主義對華的一切反動在中國是行不開的。二是反映戰爭局勢。如1948年的遼沈戰役中,施展創作的時事漫畫《再換一個》,作品將“蔣軍”比喻成殘破的水車,將杜聿明、陳誠、衛立煌比喻成三頭毛驢。畫面中蔣介石在“內戰”水中十分艱難的一手牽著殘破的“東北蔣軍戰局”的水車,一邊面對杜聿明與陳誠的倒下,轉向衛立煌求助,十分狼狽。反映與諷刺了蔣介石在國共內戰中即將慘敗,手足無措的局面,也極大鼓舞著戰士和群眾戰勝“蔣軍”的激昂斗志。三是為群眾發聲。1948年華君武創作的作品《大榨取》,畫面中以“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為首的大財閥,打著“貨幣改革”的旗號控制著國家的經濟命脈,瘋狂榨取著“中國人民”血汗,最終轉變為他們“四大家族金庫”。作品中對“四大家族”的行為進行揭露與有力批判,使群眾看清他們的真實目的。
2.2 形神兼備——高度概括人物形象
東北解放區的漫畫家,有選擇性的突出事件中的某些問題,既有歌頌當正確的領導方針與解放軍偉大形象,也有抨擊美帝以及反動派的陰謀。一是對美帝和蔣介石等反動派形象的刻畫。1947年施展創作的《東方嬌子》,畫面中的人物形象幽默、鮮明又極具諷刺性。畫面中代表“美國帝國主義”的人物形象穿著美軍制服,有著又長又尖的鼻梁,大大的腹部和屁股,手持“馬歇爾計劃”露著得意的笑容向日本和蔣介石施以“援助”;華君武1947年的《磨好刀再殺人》,通過恰當的比喻與對人人形象的刻畫,向軍民生動形象的揭露了蔣介石假和平的陰謀。畫面中的蔣介石雖然左手持和平方案的盾牌,但確藏在盾牌后面,右手持多處斷刃破刀鬼鬼祟祟磨刀。特別是人物表情的拿捏,緊皺的雙眉,深陷又偷瞄的賊眼,都反映了人物許蔚、惶恐、陰險的特點,幫助軍民更加清晰深刻的了解蔣介石,是形與神兼備,對人物形象的高度刻畫[3]。華君武筆下的蔣介石形象揭示了蔣介石集團以中國人民為敵、以賣國為本、以貪腐為性、以流氓法為術的反動本質,成為中國現代美術史上最經典的蔣介石形象[4];二是對解放軍形象的刻畫。1947年施展創作的《物是人非》作品,畫面中人民解放軍的高大形象占據著畫面的主要顯著位置,身后有著被繳獲的“美造”武器。右下角則是拿著“受蔣案”面露驚訝的魏特邁。既肯定強大的人民解放軍的力量,也狠狠打擊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反動派及美帝。
2.3 橫眉冷對——堅定鮮明政治立場

解放區時期的漫畫家有著堅定的思想站位,用手中的筆化為抨擊敵人的武器,直擊敵人的心臟。一是具有諷刺性的作品。如1947年“魏特邁聲明”的發表,使蔣介石陷入困境。著名漫畫家華君武為此創作了《打在兒身,痛在父身》的漫畫作品,畫面中因“魏特邁聲明”,“美帝國主義”掌摑著趴在腿上蔣介石,蔣手中的“美國裝備”刀掉落在地上,受美帝資助的“貸款”也空空如也。作品通過這種方式揭露了蔣介石與美帝之間微妙的主奴關系,反映了美帝對蔣介石的不爭氣深感失望,諷刺了其形勢在美帝的援助下也惡化,面臨瓦解,遭美國唾棄的畫面,也準確又尖銳的刺痛著蔣介石的內心(如圖2);二是具有批判性的作品。通過漫畫的感染力與表現力加深群眾對于反動派的憎惡,喚醒了軍民的戰斗的革命意識。例如安林的《蔣美共鳴》等有力揭露了蔣介石求榮賣國與美帝相互勾結的行徑及雙方各自的陰謀,使群眾看清反動派陰謀的本質,堅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激起軍民參展的熱情。三是具有戰斗性的作品。是喚醒斗志的藝術力量,激起群眾對于敵人的憤恨,點燃愛國激情,共同對抗敵人。如張仃作品《沉重的鐵錘連接的搭載蔣介石的脊骨上》,從側面描述了解放軍的強大力量,鼓舞著群眾抗戰的決心與力量。深刻揭露了那些敵對勢力的丑惡嘴臉,在工農兵與群眾中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為革命斗爭的輿論導向做好了鋪墊,為人民解放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在如今這個讀圖時代,相對于文字而言,視覺圖像的直觀表現更易于抓住讀者的眼球。伴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漫畫在我們生活中以多樣化的形式無處不在,其意義不只停留在說明圖的層面,也逐漸演化成為對于世界理解和表現的工具手段。它將諷刺與幽默的創意思維與現代文創產品設計相結合,使信息得到有效的傳播,能夠更好的滿足多元性的文化及市場需求,更加迎合大眾對于信息獲取的認知需求,增強藝術的感染力和影響力。漫畫正逐漸成為備受現代設計師青睞的設計元素之一。
3 結論
綜上所述,東北解放區漫畫家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漫畫,這些漫畫作品像子彈一樣讓抨擊敵人的心臟,像鏡子一樣折射出美帝和反動派陰謀。形神兼備,高度概括人物形象,特別是對美帝及蔣介石等反動派形象的刻畫;橫眉冷對,有著堅定的政治立場,以諷刺性、批判性、戰斗性的方式抨擊敵人的心臟;表意敘事,依托畫面表達作品主旨及作者思想等方面的解析。不僅彰顯了民族精神,也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通過研究東北解放區創作的漫畫作品,也為東北解放區的漫畫家們以漫畫為武器向美國帝國主義和以蔣介石為主的反動派戰斗,將當時發生的一些重要事件以漫畫的形式展現出來,并在其中加入自己立場和觀點,通過報紙、期刊、作品展覽等媒介傳播,作品不僅帶有教育性,做好輿論引導作用,還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社會進步與時代發展。
參考文獻:
[1] 吉林大學中文系中國現代文學史教材編寫小組.中國現代文學史[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126頁.
[2] 劉建勛.延安文藝史論稿[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4頁.
[3] 畢克官.中國漫畫史話[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年,第116頁.
[4] 閔靖陽.延安魯藝美術部在東北的演化與傳承(1945-1953)[J].美術觀察,2018(10).112-119.
[5] 郭梅,魏麗敏.漫畫一生 一生漫畫——華君武傳[M].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5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