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小華
摘 要:在推動國內現代化農業建設和現代化農業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要進一步加強農產品深加工的建設。我國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已逐步實現了糧食加工的規模化和集約化,糧食加工相關的技術和設備設施也在不斷創新和發展中,但目前糧食加工環節仍存在一些問題,糧食加工水平較低,加工效益不強。同時,受糧食種植環境的影響,農村糧食種植規模化和集約化程度不高。對此,本文闡述了糧食加工的具體流程,分析了糧食加工環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了改善糧食加工問題的策略,以增強糧食加工水平和效益,推動糧食加工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糧食加工;問題;策略;收益;改革創新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Grain Processing Level and Benefit
YUE Xiaohua
(Xiangyang Public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Xiangyang 441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omestic modern agri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we shoul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deep process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hina is in the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and has gradually realized the scale and intensification of grain processing. The technology,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related to grain processing are also being innovated and developed.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grain processing at pres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pecific process of grain processing,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in grain process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to improve grain processing, so as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grain processing industry.
Keywords: grain processing; problem; strategy; benefit; reform and innovation
近年來,我國不斷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糧食加工業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和發展,糧食深加工水平也得到明顯提升。在推動國內糧食生產行業產業鏈的建設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助力農業內部產業結構優化,增加農業產業綜合收益的過程中,應實時掌握糧食加工產業新技術、新問題,從而推動我國糧食加工產業的發展進步。
1 糧食加工的流程
糧食加工的流程如下。①原糧的選擇。在糧食加工產業化發展建設的過程中,為符合糧食食品加工相關質量要求和規定,需選用多種不同品種的原料和不同質量的原糧,并選擇合適的加工技術及設備設施完成對糧食雜質的處理。②碾米制粉的主要工作內容是借助生產技術和工業設備完成原糧脫殼、穎果碾碎、逐道碾磨成粉。③成品整理的主要工作是按照相關質量管理規定和規范等內容完成去除雜質和碎粒的工作,提高糧食的光潔度,即根據相關的糧食規范和標準對糧食展開化學處理,合理增加成品的維生素等營養成分,以提高糧食加工的質量。④副產品的應用。通常是回收及重復利用糧食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以進一步提升糧食加工環節的綜合收益。如將谷物表皮制成飼料,將碎米制成米粉等,在玉米胚制油過程中提取藥用產品;從小麥胚中提取濃縮維生素B和維生素E等[1]。
2 糧食加工環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2.1 總體加工能力較低
在推進我國糧食加工行業發展的過程中,國內不少地區存在糧食加工產業化程度不高的問題,糧食加工損失和浪費嚴重的情況也較常見,給糧食加工的經濟收益帶來了負面影響。我國大多數地區糧食加工點生產規模較小,多利用外部小型或小微型企業完成糧食加工工作,但這些企業缺少高效的生產設備,且加工的技術手段也較落后[2]。目前,國內糧食加工以小微型企業為主,通過上門收購農民糧食進行加工,這些糧食受農民播種技術的影響,糧食質量不一。因此,在糧食加工中存在不少問題和缺陷。①小微型企業缺乏精準的加工設備,無法準確把控加工的溫度和黏膜力度,導致產生大量的副產品,如米糠、麩皮、稻殼和碎米等。②無法把握大部分副產品的價值,產品附加值低。中小型企業和小微型企業受到生產規模小和技術水平低、設備工藝差等因素的限制,無法充分利用糧食加工副產品,導致間接浪費的情況出現。③部分糧食加工企業為迎合消費者的偏好,對產品進行過度加工,盲目追求精深加工,損害了糧食本身的營養價值。很多糧食加工企業不具備完善的糧食加工標準,工業操作也未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和標準開展。
2.2 糧食加工存在質量安全問題
要想推動糧食加工產業化發展,最關鍵的一項是保證糧食加工產品的質量和食品安全。在糧食加工過程中,會出現糧食加工產品質量不達標,不能確保安全質量的情況。檢測糧食加工產品時,因缺少先進、專業的儀器設備,且檢測人員的業務能力水平參差不齊,未能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導致出現糧食安全問題。部分加工企業為使產品的外觀更吸引人,違規添加食品添加劑,從而危害到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我國糧食生產集體經營較少,大部分農村處于個體種植,農戶無法保證糧食質量及安全。
2.3 糧食加工產業化經營模式有待進一步完善
國外的糧食加工企業大多數是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一體化的模式,以提升防控風險能力及市場競爭力。國內大多數糧食加工企業很少涉及糧食收儲、物流、貿易和深加工等產業鏈中的上游和下游環節,產業鏈較短,防范風險的能力較弱。我國糧食加工業總體上并未徹底擺脫農業生產什么就加工什么、加工什么就賣什么的模式,這種方式是比較落后的加工業產業模式。加工企業與糧農之間是單純的買賣關系,糧食生產、加工和經濟市場三者之間的聯系較弱,處于脫節的狀態。糧農的種植決定和品種的改良都未與農產品生產加工的需求有效結合,農業提供的原料在品質和品種上不能滿足加工企業的需求[3]。
2.4 企業缺少資金支持無法對加工技術進行升級
糧食加工技術水平不高受到資金不足的限制,具體表現為2點。①企業自身生產經營規模較小,資金不充足,企業在信貸和稅收方面無法滿足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改造升級加工技術并進行創新的資金需求。部分企業管理人員管理思維落后,缺乏長遠的戰略目光,只追求短期利益,面對設備更新換代所需資金猶豫不決。同時,在存在盈利的經營環境下,也不會選擇更新設備和技術升級。②大部分糧食加工企業都在轉型升級,努力發展成為高新技術深加工型企業,導致企業對資金的需求越來越大,但經濟市場瞬息萬變,很多風險不能夠提前預防,使得企業在投資業務上出現混亂并對資金流向產生了影響,存在很多潛在風險隱患。部分中小型糧食加工企業因為資金不足,又缺少信貸支持,難以維持生產經營最終破產。
3 改善糧食加工問題的策略
3.1 提升糧食加工的專業化能力及水平
要想確保糧食加工能得到較高的經濟收益,有效規避糧食加工過程中出現的原料或其他材料的浪費問題,需進一步提升糧食加工的專業化水平和能力。根據糧食加工的實際規定和要求,對生產技術和工藝設備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研發高水平、高效率的工業設備。政府要支持并鼓勵研究技術方面的創新和研究,在技術研發上,投入更多資金,確保科學支撐計劃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專項、現代農業產品體系建設專項等能落實到位,并得以應用;引入外來專業技能水平高的人才;支持糧食加工企業不斷提升自身,定期檢查、更新、維護保養設備設施,積極主動學習先進的工藝技術;支持并鼓勵企業聯合有關研發部門和科研高校共同完成技術研發和創新;重視創新研究高效節能技術和相關關鍵技術,并及時更新先進的生產工藝設備;創新副產品加工的相關技術手段;將糧食加工設備的自主研發及高質量技術產業化落實到位;引入智能化管控手段和大型集約化技術,提升糧食加工的專業化水平、集約化水平及加工能力和收益,助力國內糧食加工企業邁向規模化、標準化的生產模式。大力提倡當地龍頭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培育大規模企業;頒發相關優惠政策鼓勵相關企業完成進一步升級和發展;在助力提高企業糧油產品質量收益的同時,還應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在推動標準化建設的過程中,將市場、基地及農戶有效結合,整合資源,優化配置,充分發揮優勢。此外,還要根據經濟市場中對糧食加工產品的要求和需求,進一步完善和優化產品質量的檢測標準,對生產加工產品不符合質量標準的糧食加工企業,勒令其進行整改或直接淘汰。利用相關技術確保糧食加工副產品能最大化被利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出現,提升糧食加工綜合收益。在糧食深加工過程中,應對“度”精準把握,不能盲目追求產品外觀美觀,避免因糧食過度加工出現浪費和損害糧食本身營養價值的情況,引導人們更理性科學地消費。
3.2 保證糧食加工產品的質量和食品安全
在推動糧食加工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要規范化糧食加工過程,為人們提供更健康優質的糧食產品。根據經濟市場的實際需求,優化并改善糧食加工質量管理的制度體系和法律條款,更好地約束糧食加工行業企業的非法違規行為,確保糧食加工產品的安全。企業也要出臺糧食加工標準和車間工作手冊,改善糧食加工工作區域環境,避免“臟、亂、差”的情況出現,保證食品安全。此外,企業應增強糧食加工工作人員的道德素質和責任感,糧食加工企業應樹立正確的經營管理理念,相關部門要依據糧食質量標準和糧食檢驗方法標準,對糧食加工環節的衛生和產品質量進行嚴格檢查,嚴格管理食品加工過程的每個環節,保障糧食加工的食品安全質量。
3.3 完善糧食加工產業化經營模式
糧食安全是保證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破解糧食生產總量過剩、結構性供給不足、流通效率低等市場矛盾的重要方式,是推動糧食企業的優化轉型和發展、保證糧食生產安全質量的重要手段[4]。應積極主動推廣糧食生產、倉儲、物流、加工和貿易一體化的糧食全產業鏈經營發展模式,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綠色環保無污染的優質農產品供給和確保糧食產品安全。隨著我國農業的規模化發展,未來農業將出現許多大型集約型農業公司,降低糧食種植成本和提高糧食種植質量,對于糧食加工企業而言,其上游的糧食收購可能產生風險,被產業龍頭所制約。因此,糧食加工企業須調整產業布局,不僅需完善加工管理,還需對糧食生產、倉儲、物流和貿易等方面進行布局。
3.4 培育大型糧食加工龍頭企業,推動產業結構升級
培育大規模的行業龍頭企業能有效推動糧食加工結構升級,同時還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要想推動大中型糧食加工企業的發展壯大,助力一批生產規模大且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企業崛起,需借助兼并、重組等方式使其成為市場競爭力強、科技水平高的龍頭企業,推動糧食加工行業朝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提升行業的發展水平。此外,要嚴格落實《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的要求,將發展落后、消耗較大且污染嚴重的企業逐一淘汰,特別是不具備污水處理能力的小型糧食加工企業,從而轉變糧食加工企業散亂的情況。大力扶持知名企業和著名品牌,加大宣傳力度,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樹立品牌意識,提升品牌競爭力,在市場上做大做強。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積極助力糧食加工水平提升的過程中,要完善相關監管制度,調整并優化糧食加工產業結構,對加工技術進行創新和升級,推動糧食加工企業的規范化和標準化生產,提升糧食加工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同時,要培育大型糧食加工龍頭企業,推動糧食加工行業向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提升糧食加工行業的整體發展水平[5]。
參考文獻
[1]于宏威,劉紅芝,石愛民,等.糧食加工過程損失現狀及對策建議[J].農產品加工,2016(3):60-65.
[2]幸讓新,吳新龍.興寧市糧食加工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3(2):310.
[3]周麗萍.促進我國糧油工業發展的對策分析[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15(5):29-33.
[4]陳厚榮,闞建全,張甫生.營養米的研究現狀和前景[J].食品工業科技,2018(11):272-275.
[5]劉雨田.以糧食加工轉化促糧食經濟發展[J].中國商辦工業,2000(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