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海
摘要:在當前高校黨的建設工作中,為了實現對高校黨建工作的進一步完善,首先要加大對高校品牌建設,從而健全高校基層黨的建設隊伍架構,為高校黨的建設工作和品牌建設提出更多指導和建設性意見。高等學校的黨建工作與品牌建設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的政治思想意識,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本章主要通過研究新時期高等學校基層黨建工作和品牌建設的重要性,并分析怎樣進行高等學校黨建工作與品牌建設。
關鍵詞:高校;基層黨建;品牌建設
高等學校基層黨建工作和品牌工程已經成為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策略措施之一,高等學校也成為了一種重要的文化、藝術傳承場所,在提升教育能力的同時還需要對學生進行黨建工作,對學校的品牌進行建設,保證學生可以充分了解校園文化。為更好地充分發揮在黨建工作和品牌建設中的重要功能,高校應當重視對于校園文化的建設,對校園的品牌文化進行完善,同時增加學校的軟實力。
一、新時代高校基層黨建工作與品牌建設的意義
1.提升高校文化軟實力
高校想要提升自我價值,除去硬件能力之外,發展人文軟件能力成為一項非常關鍵的時代任務。高等學校作為文化人才的搖籃,對發展和提高我國國民的社會主義文化軟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而高等學校基層黨建工作和文化品牌建設工程,作為中國高校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工程當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最有深遠影響的活動,對加強高校文化的基礎建設也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是發展高校社會人文軟能力建設的重要環節之一。
2.對師生進行教育和陶冶
高校基層黨建工作與品牌建設可以為學校提供一個良好的機會,讓學生可以在豐富的文化氛圍下進行教育,對學生進行綜合素養培養的同時讓教師起到帶頭作用,不斷提高學校的文化素養。通過對高校黨建工作與品牌的建設,可以讓學生了解高校教育的內涵,也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一個良好的場所,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3.傳承文化與創新
大學基層黨的建設工作在品牌建設進行的過程當中,非常關鍵的一環便是傳播大學自身的文化內涵,比如校風、文明習慣、人文精神等等,這對弘揚大學的文化底蘊具有重要的意義。高校基層黨建工作與品牌建設工作還具備創新功能,還可以對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進行創新,還可以對學校進行文化素養的提升,實現文化的宣傳與教育,實現高校的特色發展。
二、新時代高校基層黨建工作與品牌建設策略
1.鼓勵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積極創新
隨著當今社會的日益開放,以及世界各國社會主義文明的大量涌入,中國社會企業文化交流也日益呈現一種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學校逐漸成為一個企業藝術交流的主要場地,以及社會主義企業文化教育發展的主要基地,學校不斷地向社會各界輸出了各種各樣的專業人才。在黨的建設工作過程中,需要形成更加完善的思想框架,也需要重視黨的建設工作方式的革新。例如可采用模范引領,通過總結表揚學校優秀老師和學生黨員的先進事跡,起到模范引領作用,用榜樣的行為和崇高人品感召大眾、引導大眾。同時秉承并發揚學校改革創新發展的時代精神,以學校文化節的表彰和推廣活動為窗口,把學校的專業成才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相結合,把學校黨建工作和師生喜聞樂見的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既實現了培訓學校知識與專業技能人才的目的,又能對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提高文化載體的思想全過程教育作用。
2.構建信息交流平臺
高校基層的黨建工作與品牌建設,可以通過建立一個黨員教學平臺,實現對黨員的再教育。平臺將依據實際情況,編寫相應的課程,并通過與黨校、大學的協作,組織學員記錄內容簡單、生動有趣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經典作品與思想教育課程,進一步強化理想信念教育,以適應廣大普通黨員的個性化需要,并強化對黨員干部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教學,以拓展對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與方法論的影響。黨員可以使用自己的移動終端學習,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選擇課程。自主學習的特點非常明顯,可以及時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和黨的最新政策。建立黨員黨建管理平臺,學習黨的章程,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根據有關內容,對黨員進行考核,提高民主評價水平。此外,利用教師信息交流平臺實現機會平等的原則,可以充分調動學生讀書的主觀積極性,但同樣需要老師對每個學生的發展加以重視,并善于聽取每個學生的意見和建議。這不但能夠增強教師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也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社會精神文明的建立。
3.把握了校園文化建設的重心和組織方法
基層黨建工作與品牌建設都是需要形成思想養成教育體系,以推動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順利完成。而當前的基層黨建工作與品牌建設更強調思想政治文化建設。因此,面對在高校校園中出現的拜金主義、民權平等、社會自由主義等錯誤思維,學校有必要通過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觀來引領學生的思考。同時,在社會網絡飛速發展與教育文化多樣性的前提下,高校基層黨建工作和品牌建設還應通過各種組織手段實現對思想政治教育內涵的傳承,從而建立共同統一的學校思想與人生價值目標,以規范與制約每個學生的校內言行。因此高校也可通過在校園教育,社區活動,主題班會,黨的建設等活動形式,促進校園文化的思想政治建設。例如,通過建立教師志愿服務的長效機制,以黨員志愿服務活動和教師社區調查為基礎,通過組織建立教師社區黨員之家及科技先鋒隊等,指導教師利用所學知識,逐步走向教學,走向社會,走入基層,在服務教師、服務社區的實際過程中,積極實踐個人的社會價值,進一步增強黨性修養。
結語
高校作為人文教育的重要場所,通過基層黨建工作與品牌建設的開展,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學習機會,也對高校的發展提供了幫助。高校結合現代化技術對黨建工作與品牌建設提供技術支持,同時不斷要求學校內部對相關工作進行創新,不僅提高了學生對校園文化的認識,也讓學校內部的預備黨員進行了更加深入的學習,對學校提高自身價值提供了幫助,促進了高校人文教育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陳婷,賴焱鋒,莊光杰.高校黨建工作品牌化建設實踐研究 -以廣東醫科大學為例[J].辦公室業務,2020,(1).13-15.
[2]張雷.黨建標準化助推高校黨建品牌化的實踐路徑研究[J].中國標準化,2019,(3).110-114.
[3]陳厥祥.關于黨的建設推動高等教育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研究與探討--以浙江醫藥高級職校的黨建工作+特色創建工作為例[J].,2018,(2).1-4,22.
基金項目:河北省高等學校黨的建設研究會2021年度立項課題:“新時代高校基層黨建工作與品牌建設研究”(項目編號:GXDJ2021B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