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俊芳
摘要:有效提高學校教育水平,規范課余培訓管理,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促進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的形成,已成為教育的重要目標。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業和課后培訓的沉重負擔。為了促進"雙減"政策的實施和順利進行,我們需要學校、家庭和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因此,"雙減"的背景下,只有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策略,才能真正實現"質與效"的實現。
關鍵詞:雙減政策;初中英語;問題及對策
引言:近年來,隨著各國"雙減"政策的出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工作負擔和課后培訓負擔加重,這也直接導致學生課堂內外培訓時間和培訓方法不足。因此,提高學生的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尤為重要。教師需要實施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更適合學生的指導模式,引導學生如何理解英語學習,讓學生在課下時間通過更準確、更強大的自主學習來復習和訓練自己的英語知識體系。
一、初中英語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的現狀
目前,隨著全國中學階段教學改革發展得很快,相應的語言教學工作也將逐步地和相應的教育內容銜接。在提升教學品質的同時,也對英語教學的組織管理提出了新的需求。傳統的英語基礎知識教育系統比較簡單明了,主要強調學習者對英語詞匯和句法的正確運用。盡管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現代學生對英文學習的基本要求,但卻并不能有效反映現代英文教學靈活多樣、知識全面的基本特征。所以,通過整合現代英語課程系統,把聽、說、讀作為現代英語教學的主要標準與內容,寫作將成為破解傳統英語基礎知識課程中的諸多矛盾、提升現代英語教學綜合水平的有效途徑。
1.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忽視實際應用的重要性
盡管基礎知識課程是現代英文教學的主要基礎,但過于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而忽略認識事實的重點,會抵消英語課堂的重要,尤其是中學階段課程的重要。為英文教學打好基礎是十分關鍵的問題。從目前的教學的實際發展,學生并不能合理地利用英文基礎知識內容的基礎練習,不僅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壓力,但同時也造成了學生與英文溝通能力變差,甚至對英語學習完全沒有趣味,這就造成了目前的英文教學,枯燥、死板的課程使學生對英文基礎知識的掌握有了一定的抵觸,也很難保持英文基礎知識的教與學內容的統一性以及現代教學體系的統一性,對初中生英語水準的提高也形成了負面影響。
2.教學狀況不佳,課堂教學缺乏良好氛圍
設計合理的英語教學情境將改變傳統以英文知識被動教學的狀況,使學習者迅速地構建起完備的英文知識儲備系統,從而防止學習者在英文知識掌握上誤入歧途。但從目前的初中英語課程情況來看,盡管英語課堂場景創設工作已合理地納入到學校核心素質訓練課程系統之中,卻缺少了合理的實施與管理方法,而創設課堂情景的內容又多種多樣,這也就造成了虛擬創設的英語課堂情景,實際上缺乏了英語課堂情景創設的意義。
二、雙減政策下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對策
1.鼓勵線下自學,培養自學意識
在雙減政策下,教師要督促學生課外自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的自學意識更好地適應當前學習環境和教學形式的要求,然后在這樣的政策下更全面地提高他們的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這樣,學生在使用英語的過程中自然會更加流利,從而達到初中英語教學的目標和要求。它進一步促進了學生自身才能的發展和提升。例如,在教授"你能做什么?"本文認為,在雙減政策的實施下,學生的家庭作業培訓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課外培訓的機會將不再存在。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利用業余時間練習what的用法和句型。此外,積極運用what for communication和communication句型,進一步使學生對課堂討論的關鍵知識點和言語類型有更深的記憶,從而促進學生知識體系的全面發展。也就是說,這樣的學習模式和學習模板可以更加自然。
2.建立綜合評價模型,傳播學生思維
在學生英語學習評價中,應采用綜合評價的方法,改變傳統的試卷最高分的觀念,擴大調查項目。例如,老師可以將學生的期中和期末成績設置為總分的30%。課堂表現和學習態度設置為總分的20%,另外20%為學生的日常作業表現和實踐能力。計算后得到的總分更全面、更全面。設置問題引導和啟發學生,發散學習思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加強偏遠地區教師培訓和基礎設施支持
偏遠地區經濟水平相對落后,可以采取區域間互助的模式。農村教師每年或每季度定期到經濟發達地方的高校開展學習,以提升鄉村班主任的眼界和專業知識水準。經過定期培訓,農村教師能夠迅速掌握現代教育教學設備的應用、各種教學之間的互動,以及不同的教學模式。同時國家也支持農村師范院校和城市教師在鄉村從教,以吸引農村優秀人才,提升偏遠地區的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并提高對偏遠地區的經濟建設和教育教學設施建設的資金保障。
4.利用在線資源擴大學習基礎
現代技術的強大功能為外語教學的實用性提供了技術保障。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融合是網絡環境下英語教學的新理念。新型疫情加速了基于大數據的在線教學的發展。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可以實現教學的每個環節和課堂的每個環節。它以其獨特的自主性、體驗性和實踐性,使學習者能夠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開放學習渠道,打破"教師是知識之源"的限制,拓展學生在課堂之外的學習場所。然而,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獲取復雜的信息,提高他們判斷網絡價值的能力。混合教學模式結合線下教學,實現資源整合,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結語:在"雙減"的背景下,家長對學校的高期望與英語教學現狀之間仍然存在差距。因此,要求教師與時俱進,努力從"教授"向"學習者"轉變,從"旁觀者"向"參與者"轉變,促進專業知識的深入發展,注重跨學科發展。
參考文獻:
[1] 袁令慎 . 新課程下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J].考試周刊 ,2014,11(64):90-91
[2] 張樹芳 . 新課程下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3,11(34):138-139
[3] 肖小平 . 新課程下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J].校園英語(上旬) ,2014,12(10):128-129
[4]劉怡.培養學生自 主學習 高中英語的對策淺析淺析[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3(1):23-23.
[5]孫書敏.新課改下高中英語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自 主學習 能力[J].學周刊a版,2014(10):14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