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摘要:小學生處于成長的黃金期,要想使其茁壯成長,并為祖國的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需要教師與家長投入更多的精力。德是人之根本,所以在小學生樹立核心價值觀的初級階段,教師一定要將德育元素,滲透到其成長的點滴中。小學的語文閱讀教學,在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對一篇優質的文章,進行朗誦閱讀的過程,也是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期,教師要認清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找準時機將德育元素,逐步滲透到常規教學中。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德育滲透
引言
小學生就好像小樹苗一般,需要在成長的過程中,向其傳授積極的正能量,輔助其健康成長,而德育教育就是灌溉其生命的源泉,對小學生人格的逐步完善,具有積極的作用。語文教材內容的選定,都是經過無數工作者精心挑選的結果,可以說是萬里挑一,都是代表性極強、質量極高的文章,這些文章不僅與小學生的成長、學習需求相吻合,還能引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意識,使其成長為一名品學兼優的國之棟梁。將德育元素逐步滲透到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僅可以提升小學生對優秀文章的鑒賞能力,還可以使其通過效仿古人,不斷端正自身的品行。
一、將德育教育與語文閱讀教學相結合的重要性
(一)弘揚傳統文化
語文這門學科擁有悠久的教學史,翻看歷史,很久之前語文教學雛形中,就體現著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偉大的思想家孔子早就在文章中指出,要重視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其諸多的教育觀點都指向了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所以在教育的初始階段,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借著先人的思想,逐步滲透對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其在閱讀優秀文章的同時,有意識或者是無意的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并從閱讀中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對自身成才的重要意義。[1]以語文閱讀為橋梁,將古人先進的德育思想,高效傳遞給小學生,使小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逐步懂得做人的道理,并對我國優良的傳統文化,進行更好的傳承,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助力,為自己能夠成長為一名有思想、有抱負的中國人,提供精神、思想支撐。
(二)提升閱讀教學質量
學校開展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實現提升小學生理解能力的目的。以較高的理解能力為跳板,帶動小學生閱讀、寫作、聽說能力的均衡發展,最終實現語文教學質量提升的目的。將德育元素滲透到閱讀教學中,可以輔助小學生準確理解文章的含義,使其了解作者寫作文章的真正含義。德育的教學方法與閱讀的教學方法,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同樣需要教師對小學生進行階梯式的引導,所以將德育元素逐步滲透到閱讀教學中,能夠將二者之間的相互推動作用,進行充分發揮,輔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二、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策略
(一)在閱讀片段中滲透德育教育
不是所有的文章、段落,都可以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教師要對閱讀的內容,進行精心挑選,深挖閱讀文章中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詞句中,蘊含的德育元素,并對閱讀片段的核心德育思想,進行整理分析,然后對其進行科學的修飾、刪減、提煉,使這些德育元素的輸出方式,能夠被大多數小學生接受,并確保其符合小學生的學習、成長特點。對于富含德育元素的文章片段,教師要對其進行細致處理,在種類繁多的教學方法中,尋找到最適合學生發展的方式,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其通過教師深入淺出的講解,對小學生進行恰到好處的德育教育,以此來充分發揮閱讀片段對小學生的德育作用。教師也可以結合提問、鼓勵等方式,將文章片段的核心教育思想,準確無誤的傳遞給小學生,并通過教師的引導,震撼其心靈,從而達到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目的。
(二)課后作業中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生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都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元素,只利用課上有限的時間,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教師要將小學生的課余生活,充分利用起來,結合“作業”的形式,滲透對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此來提升德育教育的立體性、空間性。[2]教師可以將閱讀作業與德育作業進行有機結合,使小學生的閱讀擁有更多的選擇,小學生可以挑選閱讀意向較高的、德育元素豐富的閱讀內容,進行高質量的閱讀,在完成閱讀的過程中,強化自身的道德素養,并引導小學生將閱讀與德育相結合,養成德育學習的良好習慣。經過日積月累的學習,將閱讀內容中的德育知識,轉化成成長的動力,使其在無形中指導小學生的言行。將德育教育與閱讀作業,進行有機融合,不僅可以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可以使其結合自己的閱讀愛好,挖掘文章中更多的德育元素,為其自身的健康發展輸送養分。
(三)人物分析中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大部分的文章內容,都是以人物為故事的線索,性格迥異的人物形象,是吸引小學生繼續閱讀的主要因素,小學生在進行全神貫注的閱讀過程中,可以對人物的形象、性格特點等進行仔細揣摩,并繼承主人公身上的高貴品質。[3]所以在描寫人物的文章閱讀中,教師可以鼓勵小學生對核心人物的性格、形象等,進行深層剖析,語文教師要把握住這個絕佳的機會,通過對人物鮮明性格的分析,使小學生意識到高貴品質,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并通過與人物的對比,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心態,糾正自己的錯誤行為,并對自己的日常行為進行不斷規范。在進行人物分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并結合自身的理解,向其他小學生分享,主人公身上的哪些高貴品質,值得自己學習,在深度剖析人物形象的過程中,有效穿插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
總結
教育的過程本身就是立德樹人的過程,只不過在小學階段,教育“樹人”的作用更為明顯,教師要在常規教學中,充分發揮自身“樹人”作用,將德育教育貫穿于整個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對小學生品格的塑造,端正小學生的言行,將素質教育付諸于實踐。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在閱讀片段中滲透德育教育、課后作業中滲透德育教育、人物分析中滲透德育教育等方法,健全小學生的人格,為其健康成長提供推動力。
參考文獻:
[1]侯麗晶.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J].吉林教育,2021(31):60-61.
[2]梁漪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作家天地,2021(23):66-67.
[3]孫婷婷.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實踐研究[D].沈陽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