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安 張恩平
摘要:通過探求構建活力語文課堂的途徑和方法,試圖從教師層面、教材層面、課堂組織層面找尋激活語文課堂元素,以達到激發學生活力,促進學生主力參與,不斷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語言素養。
關鍵詞:語文教學;活力課堂;構建策略
“構建活力語文課堂”這一論題是基于語文教學現狀中:教師固守傳統教學思維,忽略學生主體地位,注重知識傳授,片面追求升學,所謂高效也是唯分數論,課堂氣氛凝重,學生缺少主動思考,知識易豐富,能力難提升,創新思維更缺失等諸多問題提出來的。對本論題的探索旨在激活語文課堂,激發學生活力,促進學生主力參與,不斷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語言素養。
一、為什么構建活力課堂
構建充滿活力的課堂,既是教師的解脫,也是學生的釋放。課堂本不應背負沉悶的外殼。
首先從生命的角度看,對于教師而言,既然選擇了教書這個職業,那就不能不在課堂上下功夫。對于學生來說,他們的前途,他們的未來,他們的希望都寄托在當前的一堂一堂的課上。所以憑著一點責任心,我們當老師的也不能不在課堂上下功夫。
課堂教學應該蘊含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師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發揮,才能真正有助于學生的培養和教師的成長,課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課堂教學應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每一個熱愛學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師,都不應輕視作為生命實踐組成的課堂教學,由此而激起自覺地上好每一節課,使每一節課都能得到生命滿足的愿望,積極地投入教學改革。我們在認同課堂教學的社會價值、促使學生發展價值的同時,也認識到它對教師同樣具有生命價值,課堂教學對教師和學生都具有個體生命意義。所以我們都應重視課堂,珍惜課堂,努力追求高效課堂。
其次從教學目標的角度看,“高效課堂”是當下教育界最具熱度的詞語。諸如讓學生“在參與中快樂,在快樂中幸福,在幸福中成長”,努力讓課堂真正成為了學生的課堂,其課堂充滿活力。又如“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學生自學、探究、實踐的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以及趣疑導練的“趣就是激發興趣,引進情趣,改變語文教學呆板機械地八股程式,增加語文教學的生動性;疑,生疑激疑,創設問題情境,拓展思維,確保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主體性;導,就是導讀導學,精講點撥,體現教師的主導性;練,就是動眼動口動手動腦,訓練能力,及時反饋,加強語文教學的實踐性”。以及什么激情教育模式,精細化管理。縱觀課改下的課堂,無論先行探索的,還是后來跟學的,無不是在為激活課堂而努力,激活課堂的目的就是追求高效。當大家都在拼的時候,最終拼的就會是效率,追求效率就要發掘活力。“高效”是目標,實現課堂“活力”是達成目標 的途徑或環境保障。
二、什么樣的課堂是活力課堂?
“構建活力語文課堂”,旨在開發語文課堂活力,激發語文學習熱情。也是我們對語文課堂注入活力的思考。提升活力,相當于提升效率;盤活課堂,相當于提升素養。“活力”即“效率”:老師發揮最大熱情,學生釋放出最大興趣,教材發掘出了最大感染力的課堂一定是高效課堂。
活力課堂應該是富有生機的,讓學生學有所樂,讓學生在主動的狀態下學習;活力課堂還應該是有成效的,讓學生學有所獲,不只在知識上,更應在能力、審美和文化上。活力課堂可以從“活”和“力”兩方面理解:“活”具有靈活、充滿靈氣,即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通過教學設計促進學生靈活思維,培養學生的靈氣。“力”具有生動、主動、富有生命力。即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通過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活力課堂實際上指的就是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升學生的思考力,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活力課堂的核心是教師活、學生活、過程活。是一種全方位激發活力的過程,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實現出課堂的“五活”,即教法活、學法活,思維活、語言活、課堂學習氛圍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活力以興趣、需要、情境、協作、體驗的多元互動。立足“以生為本”運用多種現代化手段,豐富學生的課堂的實踐,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總之,從老師的角度看,上課熱情洋溢,能有效落實教學目標;從學生的角度看,聽講有滋有味,學有所獲,這樣的課一定是富有活力的,也一定是高效的。
三、怎樣構建活力課堂?
實現增強活力,爭取高效的途經應該很多,手法也很多,可以說是各施妙招。正如學校教科室提倡的課堂追求的“新、活、亮、實”四個字,其中“活”就是我們很多老師在教學實踐中努力追求的。筆者認為構建活力課堂,可以從三個層面去探索。
(一)、教師層面:親切自然,熱情洋溢,幽默風趣,富有魅力。教學設計靈活多樣。教學輔助素材的廣泛多元等等都將是有效的手段。以此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出學習的熱情。
(二)、教材層面:除思想性教育性的元素之外,盡可能多去挖掘富有趣味性的元素。發掘能撥動學生心弦或觸動學生靈魂的點。教師在發掘教材的教育教學元素時盡可能靠近學生的最近學習區,調動學生學習力,誘發學生樂于學習的興趣。在深究目標任務的同時,滲透多元的信息,或許更能滿足今天信息時代學生對知識的追求。
(三)、課堂組織層面:解出教師霸語權,消除教師一言堂,合理安排小組交流。通過提問、啟發、組織討論等靈活方式達成師生交流,生生互動。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還課堂于學生,應該明白一點:評價一堂課教學成功與否,不在于教師講解有多精彩,關鍵在于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得有多精彩,教學的落腳點在學生的“學”當然,老師層面的,教材層面的,都會在課堂之中呈現。
總結:語文課堂教學目標是為了激活課堂,將學生奄奄于睡的倦怠感逐出課堂、將學生游離的思緒請回課堂。在課堂上努力避免“單邊主義”,實現師生“共舞”。這樣的課堂一定是富有活力的,也一定會是高效的。
參考文獻:
[1]徐景慶.求同存異——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J].小學教學參考. 2012(16).
[2]金瑩.信息技術下的語文素養滲透[J].遼寧教育.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