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薛君
摘要:高中階段學生身心發展趨于成熟,加強"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的指導有利于引導學生從多角度關注社會生活,增強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在統編高中語文中“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和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息息相關的,既能夠發展學生語言結構及運用能力,還能夠提升學生語文思維品質。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討了在統編高中語文“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的教學策略,期望為語文未來工作的要點提供些許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統編高中語文;實用性閱讀;教學策略
引言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中,是這樣解讀“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任務群的:積極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實用性語文知識,包括對于實用性文本的閱讀理解,以及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表達交流等。通過對“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任務群的學習,期望可以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提升其情感體驗,使其閱讀和表達能力都有著一定程度的提高[1]。在統編教材對“實用性閱讀和交流”的解釋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其主要以下三方面的特點:首先是豐富性,主要是指實用性語文知識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每個方面;其次是實用性,其最終目的是為了服務社會,為社會所用;最后是活動性?!皩嵱眯蚤喿x和交流”任務群更注重動態教學,打破了傳統課堂上的靜態教學模式,為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偠灾徽撌菑哪莻€方面看,無論是編寫的理念,還是整體結構,亦或是教材內容的設計和選取,統編教材相較于之前傳統教材都有著極大的改變與創新,更符合當下素質教育的要求[2]。
一、高中語文“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高中語文“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教學的過程中還是有很多問題存在的。首先,從教師方面來看,缺乏授課積極性,沒有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3]。其教學方式往往都很落后,不符合當今新課改的要求。這些會導致高中語文課堂缺乏活力,學生享受不到語文課堂以及閱讀所帶來的魅力。其次,從學生來看,學生自身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缺乏對語文閱讀學習的正確認知,覺得語文閱讀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不會在語文學習中主動閱讀文章或者提出問題,沒有感受到語文閱讀的魅力。無論是教師的原因,還是學生自身的原因都會造成高中閱讀課堂的教學效果不好,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和進步,以及對其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二、高中語文“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教學策略的創新方式
(一)對比法引導學生求異同
對比法是高中語文"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教學活動中最常用的方法,它主要是指運用兩篇及以上的不同文本呈現給學生,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并尋找文本中的異同,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訓練學生的思維。在對比法教學中,學生能主動發現問題,由點至面逐漸擴散思維。實用性文本具有諸多相似之處,但也有著許多不同之處,若不運用對比法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很容易忽略文本之間的差異。例如:在教學《別了,"不列顛尼亞"》新聞稿時,插入同時期同主題的新聞消息,引導學生對比閱讀分析,感受新聞稿文字所具有獨特的文學色彩。
(二)實現與課堂教學的積極互動
通過建立學習交流群,將課堂教學做出延伸,并且要加強對互動性教學的重視。對于學生的學習交流,要充分體現有效評價的作用。也就是說,在學生進行學習交流的時候,要設置一定的標準,這樣學生學習的方向才會足夠明確,能夠帶著目的來學習和交流,這樣學習交流的真正作用才能夠清楚體現出來。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并且明確每個學生在小組里面的分工,有的負責閱讀素材的搜尋,有的負責歸納小組內每位同學的讀后感,有的同學將自己的想法分享到小組里,而有的同學則負責點評工作。這樣既做到了每位學生的明確分工,使得每個人都參與進來,也有利于教師根據每個人的表現給出有效的評價以及科學的指導意見。
(三)合理運用思辨類文本
高中語文實用性文本與思辨類文本存在相互交叉現象,如"談判""辯論"等內容既屬于"實用性閱讀與交流"范疇,也是"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范疇。如魯迅雜文《拿來主義》,古代議論性散文《師說》與《過秦論》等,這些文章均重視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及邏輯思維能力,與"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的教學目標相符合。在進行思辨類文本教學時,可引用文本中的論證觀點及思維方法,輔助學生完成演講稿或寫作方法學習。
(四)促進跨媒介閱讀與交流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實用性閱讀與交流”這部分的內容,主要是將新聞傳媒類內容作為核心然后展開設計,其內容必須體現出對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首先學生要學會對各種新聞體裁的閱讀,包括人物通訊以及新聞評論,會對新聞立場做出有效辨析,這有利于其媒介素養的提升;其次,要能夠對通訊的報道角度做出合理分析,明確觀點和事實之間的聯系,能夠抓住新聞當中的典型人物以及事件,并對其精神做出準確把握;再次,要學會怎樣闡述新聞觀點;最后在對人進行描述的時候,要關注人物的細節,準確把握人物精神?!皩嵱眯蚤喿x和交流”這部分內容的學校主要是紙質媒介的報道,因此可以在其中展開跨媒介閱讀,可以量電影、紀錄片等引入教學過程中。除此之外,要引導學生正確辨析媒介所站的的角度和立場,要對信息的真實性做出分析,這也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以及媒介素養的關鍵所在。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統編高中語文教材中"實用性閱讀與交流"這部分內容學習的時候,教師要深刻并且準確理解其中的核心內容,并且在這個基礎對教學活動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除此之外,要把握統編高中語文教材的單元結構,根據教學任務對教學策略做出改革以及創新,并且確保其有效落實;最后要讓學生在各種實踐活動之中,逐步培養其語文核心素養,實現學生全面綜合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馮永忠. 以文化人:實施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路徑--以統編高中語文教材為例[J]. 語文建設, 2021(11):3.
[2]邢國英. 外國文學作品節選課文的教學處理——統編高中語文教材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三單元教學例談[J]. 語文教學通訊, 2021(9):3.
[3]張蕾芳. 群文閱讀:立在詞壇橫軸和人生縱軸上的李清照——以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第9課為例[J].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