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西川
摘要:活化教學模式作為目前比較先進的一種教學模式,它將教學與生活進行緊密結合,從而促進相關的學科知識在生活實踐過程當中得到有效發展。目前很多高中在生物教學過程當中都采用了生活化教學模式,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應用生物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有部分老師并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來制定教學方法,導致教學與生活相脫離,大大降低了教學效率。下面針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應用策略進行有效闡述,希望能給高中生物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研究
一、高中生物教學生活化的當前現狀及意義
就當前高中生物教學課堂來看,在整個生物教學過程中是存在著一些問題的,教師的授課形式幾乎都是全程隨著教案走,在多媒體盛行的信息時代,教師授課的教案幾乎都是一致的,由一人做好教案PPT,這個教案便成為了全體教師教學的模板,雖然這種方法簡化了教師教學的準備工作,但教學仍舊缺乏創新性,教師的教學方法依然是一部教案走天下,這種固定化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案,無法根據當前時事及學生的學習情況的變動而變動,教師的教學思維也會在潛移默化中被教案所框住,教學形式固守、單一、無趣,很難引起學生對學科學習的積極性,進而也無法將學科教學價值優勢發揮到極致。基于此,我國已有部分高中將生活化的教學模式逐漸引入至高中生物教學內,讓教學更加生活化,將生物教學聯系實際,除了更方便學生學懂生物學外,還有效地活躍了教學課堂的氛圍。
二、生活化教學滲透于高中生物的策略探討
1.圍繞教材內容,充分挖掘生活化素材
生物知識的產生來源于生活實踐,生物學的教學同樣離不開實際生活,學生已有的生活實際與經驗是學習的基礎和前提,是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源泉。教師要緊緊圍繞教材內容,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挖掘出日常生活中具體的事例作為素材,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把知識技能的教育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促進學生“學”與“用”的有機結合,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重要意義,激發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推動書本知識向實踐能力的轉化。這才是我們教育的出發點與歸宿,也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例如在學習《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一節內容時,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包扎傷口時,需要選用透氣的消毒紗布或松軟的“創可貼”等敷料?為什么花盆里的土壤板結時要及時松土透氣?酵母菌的細胞呼吸方式有哪些?為什么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否則水稻幼根會變黑、腐爛?為什么劇烈運動后會感覺到腿部肌肉酸脹乏力?等等,從而有效地將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既解決了實際問題落實了知識目標,又實現了知識向能力的遷移。
2.重視課外生活化實踐
在正常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是以課堂作為教學主陣地,而忽視學生的課外活動,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學生可以真正的回到生活,認識生活,課外活動是將課堂中學習的有關理論知識應用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的主要陣地。所以,可以建立完善的課外生活化實踐體制,通過課外學習實踐活動,將所學的生物學知識融入學生的生活,提高學生的學習的興趣,使其養成一種“愛動腦,愛思考的”學習習慣。例如,細胞中的無機物一節中,在植物細胞中的無機物有哪些,這些問題的解決必須到生活中尋找答案,可以將本班的學生進行分組,每組種植一定數量的小麥幼苗,當小麥幼苗成熟后,每組對小麥的組成成分進行分析與討論,進一步了解學生對植物所含有的無機物成分。在此教學案例中,教師讓學生直接深入到田間,種植小麥。將發育成熟的小麥做出其成分的分析,不僅使學生對此知識點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也培養了一種團隊合作精神。
3.聯系生活創建場景
教師要根據學習內容的不同,創造出啟發性的問題情境,這些情境與學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密切相關,對學生熟悉或感興趣,并有助于激發其認知能力的進步,從而激發學生廣泛的聯想和想象力,增強其的情感體驗,并幫助他們從真實環境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并積極地構建知識體系。例如,在講述人和動物的三種主要營養素的代謝時,它可以與減肥的現實科學主題聯系起來:因為肥胖是一個嚴重的健康問題,合理的減肥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當前有一種非常流行的阿特金減肥方法。減肥的人不需要增加運動,只需要以蛋白質為主要飲食,輔以脂質,就不需要攝取或僅攝取少量的碳水化合物。實驗證明,絕大多數減肥者可以在一個月內成功減肥約5公斤。但是,專家指出,這種減肥方法會帶來很大的副作用。目前,最科學的減肥方法是均衡營養,少食和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通過學生感興趣的熱門話題,可以設置與本節內容相關的一系列問題情況。如果吃高糖食物為什么容易發胖?阿特金減肥者為什么沒有這樣的問題?為什么專家認為這會增加人體肝臟和腎臟的負擔?即使減肥,也必須營養均衡。為什么要使用有氧運動代替無氧運動來減肥?通過創建這種面向生活和社會化的問題狀況,所有有關碳水化合物,脂質和蛋白質代謝以及細胞呼吸的知識都已包括在內。使學生不僅了解生物科學,技術與社會之間的緊密關系,感到自己學到了一些東西,學到了一些東西,并體驗了知識應用的樂趣,還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在其中進行更多的觀察,發現和思考。平時的知識和自學能力。由此可見,生物科學與人們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在生活中實施生物教學對提高學生的生物知識有很大幫助。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更加重視,并應采取合理的方法和措施實現生物學教學的生命,從而提高生物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張桂梅,周慶萍,黃倩.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生物教學生活化策略探討[J].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 2019(06).
[2]呂海霞.核心素養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 2019(03).
[3]陳祥顓.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實踐[J].西部素質教育. 2018(17).
[4]薛曉紅.組織學生創編高中生物生活化校本教材的思考與實踐[J].江蘇教育研究,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