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偉,鄭 健,陳 欣,王冠雄(安徽大學商學院,安徽合肥 230601)
2019年4月,教育部啟動了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即到2022年建設1萬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和1萬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其目的是引導高校回歸立德樹人的本質。為落實高校育人責任,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推薦工作指導標準》指出,在建設國家一流本科專業過程中,堅持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基本理念,注重學生發展。而學生中心、產出導向則契合了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成果為目標導向,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與此同時,我國《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要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由此可見,同時強化結果導向和過程評價,是我國教育改革中本科課程改革的大方向,也是高等教育回歸育人的重要途徑。本文以安徽大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核心課程《物流學》為例,構建基于OBE+過程評價理念的教學模式,以期為物流管理及其他核心課程提供參考。
1.1 OBE教育理念。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是一種基于目標成果導向的教育教學理念,自被Spady W G提出以來,備受關注。OBE教育認為,教學傳導方向應該進行適當調整,即教學應該由教師推動傳導轉變為學生需求拉動傳導。在OBE教育理念下,教學不是以傳授知識為中心,而是要明確培養目標,根據培養目標進一步明確學生需要學的內容和應該具備的能力,從而設計課程教學,其傳導機制如圖1所示。
如圖1所示,根據OBE教育理念設計課程教學,要把培養目標分解到日常教學中,即為實現某個目標每次課程應該安排什么內容、學生應該掌握哪些知識點、熟悉何種業務能力等。通過這樣的導向設計,教學中的每個環節、每個知識點、何種成果產出、如何評價等均可清晰呈現,更有利于人才的培養及教學效果的提升。相較于一般高等教育理念,OBE教育理念更側重于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習成果,以及后續工作中所應該具備的素養、知識和能力的培養。

圖1 OBE教育理念導向
1.2 課程學習評價。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課程建設質量直接決定人才培養質量。課程學習評價是用于評估學生學習目標達成度的技術和方法,通常分為結果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結果性評價是在課程某一階段結束時進行,通過評定學生學業成績以衡量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過程性評價則是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檢測、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與進展,是對學習過程的一種評定。
一般課程學習評價主要是通過期末考試確定的,即結果性評價主導。在這種評價方式下,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對課程學習評價起到決定性作用,不僅僅使學生短時間內學習壓力變大,而且不能完全反映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真實情況。基于此,現在越來越多的學校從課程學習評價逐步轉向過程評價,即降低課程期末考試評價比重,提升學習過程中作業、討論、階段性考核等環節的評價比重,使得課程學習評價貫穿課程全過程。
2.1 安徽大學物流管理專業簡介。安徽大學是世界“雙一流”和國家“211工程”首批入列高校,是安徽省教育廳與國家國防科工局共建高校,安徽省屬重點綜合型大學。2003年,安徽大學物流管理專業招生,2010年、2012年、2013年物流管理專業先后獲安徽省級特色專業、安徽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安徽省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專業等。2018年安徽大學物流管理專業教師獲批建設安徽省級教學團隊,2019年安徽大學物流管理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建設點。
安徽大學物流管理專業培養方案提出,本專業著眼新時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培養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物流管理與工程為理論基礎,管理、經濟、理工學科相互滲透和融合,堅持立德樹人,按照文理交融、理工互通、寓教于研的人才培養機制,為物流行業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富于人文情懷、科學精神和國際視野、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畢業后能夠從事供應鏈物流系統規劃設計、物流項目管理、物流企業管理、企業物流管理、國際物流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
2.2 《物流學》教學現狀分析。 《物流學》是安徽大學物流管理專業根據《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設置的核心課程,也是所有專業核心課及專業選修課的先修課程。 《物流學》課程目標是培養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堅定立場,掌握物流學的基本概念和學科組成,初步了解物流學的研究對象和基本理論體系。
該課程一般在大學二年級上學期開設,包括36理論課時與24實驗課時。理論課時主要用于物流學基本理論體系及前沿觀點的學習,而實驗課時主要用于物流學實踐學習。目前, 《物流學》課程在基礎理論體系學習方面,目標較為明確,但在其他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首先,培養目標更新滯后于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物流管理專業培養方案總體要求是培養政治立場堅定、能夠運用物流理論知識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培養方案和教學目標一旦確定,短期內無法更改。但隨著各項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經濟建設環境在不斷發生著變化,對物流人才的需求也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如對新型商業模式的理解等。在既定的培養方案框架下,課程的培養目標也會出現與市場對物流人才的需求不相匹配的問題,導致目標導向滯后于社會需求。
其次,導向性產出還有待進一步明確。目前, 《物流學》課程要求學生具備物流專業基本能力,包括了解物流管理專業現狀和前景、企業物流和物流企業運營管理的策略、流程、功能等;具備從事物流管理工作必備的法律素養、合同意識和解決糾紛的具體能力。此外,還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物流科學思維、物流創新意識以及物流科研能力。但是這種能力以何種形式呈現出來,并沒有明確提出,不利于課程教學活動標準化建設以及過程評價的實踐。
最后,課程學習過程評價需要強化。傳統的結果導向評價是我國高等教育課程學習主流方式,可操作性強且容易實現。但這種導向的評價方式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不夠全面,容易忽視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動態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一流本科專業建設背景下人才培養的目標。目前,安徽大學《物流學》課程雖然有過程性導向目標,也有過程性評價內容,但是該部分評價內容不夠豐富,且僅僅占到總體評價的30%,無法更有效與目標導向相匹配。
在產出導向基礎上,強化對產出過程的評價,能夠有效解決目前《物流學》課程中出現的目標滯后、產出不明以及忽視過程評價等問題,更有利于通過課程教學實現一流本科專業建設中對人才培養的目標。
3.1 設計思路。OBE理念強調以產出成果為導向,對課程實現過程進行反向設計,強調通過將課程預期的學習成效作為課程教學設計的依據和基礎。此外,由于過程評價能夠更全面呈現學生課程學習進展和成效,將其融入目標導向、強化過程管理,更有利于成果的實現。基于以上考慮,安徽大學《物流學》課程教學設計思路如圖2所示。
圖2中, 《物流學》課程教學設計,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其一是人才培養目標要更新;其二是學生產出導向要明確;其三是課程學習過程評價要強化。產出是基于目標實現的產出,同時產出也是學習過程的最終呈現,是課程設計的最關鍵點。
3.2 更新人才培養目標
“十四五”期間,我國物流業仍將保持5%~6%的增長,處于增量階段。按此增速,到“十四五”末期,社會物流總額將增加60萬億元,到2025年將會增加到360萬億元,說明我國物流業仍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物流業未來的發展應該是高質量導向,物流發展將朝著運營數字化、操作智能化、組織專業化、產業服務化、裝備高端化等方面發展。

注:()為過程考核形式;*為持續考核方式。
在此背景下,培養目標更新如圖2“人才培養要求”環節所示。安徽大學物流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應該在思政教育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學生對數字化管理的認識以及對新型商業模式的分析能力。相應地,作為安徽大學物流管理專業最為根本的核心課程, 《物流學》教學目標應該是要求學生在了解時政、關注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掌握物流學基本理論體系,同時注重培養學生對物流數字化、物流智能化的認知,并能夠引導學生提升對新型物流商業模式和運營模式的分析能力,如電商與物流的深度融合、新零售對庫存控制的挑戰等。
3.3 明確學生產出導向。在OBE理念下,所有的課程教學設計均是以學生產出為導向。在培養目標更新后,學生產出應該能夠支持實現新的目標,同時產出應該可以有效測度。如圖2中“產出導向”環節所示,導向性產出分為三部分,即思政導向產出、知識導向產出以及能力導向產出。
與更新后的培養目標相結合,思政導向產出要求學生政治正確,對國家經濟形勢和物流行業發展有一定的了解;知識導向產出要求學生掌握物流基本功能要素、企業物流運營管理以及物流系統理論;能力導向產出要求學生初步具備學科基礎能力和物流業務能力。進一步考慮可測度性,思政導向產出可通過了解新聞的形式完成,即要求學生以匯報形式展示物流領域重要新聞;知識導向產出可通過學生對理論前沿的閱讀和物流理論體系的掌握程度完成,即要求學生進行前沿文獻匯報以及完成期末理論測試;能力導向產出可通過解決企業實際問題完成,即要求學生完成企業調研報告以及案例分析報告。
3.4 強化學習過程評價。有了明確的導向性成果,還需要對成果的形成過程進行管理,即能夠實現課程學習的過程性評價。如圖2中“過程管理”環節所示,根據“產出導向”應該呈現的成果是新聞匯報PPT、案例匯報PPT、調研報告、文獻分享PPT以及期末測試試卷,這些成果既代表了課程學習過程又代表了階段性結果,可以較為全面地呈現學生學習成效。
對這些產出導向進行過程性評價,首先,要界定評價主體,即除了任課教師還需要學生參與補充,實現對過程的多維評價。其次,對每項成果明確其評價標準,由評價主體根據標準完成評價。再次,除了對成果的靜態評價,還要能夠實現對能力提升過程的動態評價。最后,還要提升過程性評價在整體課程學習評價中的比重。依據這些,物流新聞匯報PPT、文獻分享PPT,主要從選題、理解程度、制作規范性等方面進行評價;期末測試主要是知識掌握準確性進行評價;而案例匯報和調研報告需要進行三次匯報,除了對制作規范性、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度進行評價,還需要通過方案的改進過程實現對學生能力提升程度的評價。《物流學》課程嘗試將過程性評價權重提升到與期末測試等同,充分體現導向性結果和過程性評價在學生培養中的作用。
本文在OBE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嵌入過程評價,提出了基于OBE+過程評價的物流管理核心課程教學模式。進一步,本文以安徽大學物流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物流學》為例,應用提出的教學模式對該課程進行了改革設計,既突出了學生學習結果導向特點又強化了對學習過程的考察,體現出課程教學設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